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桃杏争春> 第一百一十三回 时过境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三回 时过境迁(1 / 1)

1997年,那是一个春天。

这个春天一如往常,在乍暖还寒的春风里,春草按时染绿了大地,野花也如期开满了山坡。河坊村的村民们伸展开四肢,甩掉一冬的慵懒,开始在田间重复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耕作,孩子们也收起了假日里纵情玩乐的心情,踏着欢快的脚步,走进了学堂。

一切都是那么正常,那么的按部就班、波澜不惊,而一切似乎又有些一样。在这波澜不惊的日子里,在这万物复苏的春风中,好似充斥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这生机从哪里来,让人捉摸不透,只是空气中有一种引而待发、喷薄欲出的力量,每时每刻都有可能爆发。

何远山和妻子从北京回来,突然间发现村里很多的事情都发生了变化。也许这些变化很早就在发生着,只是他们才刚刚意识到。比如说,养驴子和耕牛的人家少了,买家用三轮车的人家越来越多了。这还只是变化中的一样。

再比如说,人们吃的、穿的,也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有的看似平淡无奇,有的稍显突兀,可终归都逃不出大家伙儿真真切切的感觉。

先说穿的吧。以前逢年过节只有小孩子才买新衣服,大人们基本上都把旧衣服拿来缝洗缝洗就将就过了。条件差点儿的人家,有一条裤子能穿上十年的也不稀罕。可现在,家家户户过年都能扯上几尺布,给一家老小每人都做上一件新衣服。集市上、庙会上的成品衣种类和花样儿也多了,有的既好看又便宜,赶时兴的人干脆就到集上去买整件儿整身儿的。

要说吃的,那变化就再明显不过了。以前玉米面和红薯面是家里的主食。当然,再有就是河坊村一带盛产的小米了,由于种植范围广,也不显得多珍贵。可是又香又顶饿的白面烙饼就不是想吃就能吃得上了。还有大米,据说大米在南方就像是北方的小米一样,家家户户都种,甚至还不如小米在北方值钱,可北方要想吃口大米那就算是犒劳自己了。

再看看现在,白面的烙饼和喷香的大米饭都不像以前那般让人垂涎三尺而求之不得了。即便是不能天天吃,隔三差五地吃上两顿大米和白面,已经算不得奢侈了。

以前买米买面都要到乡里或者县里的供销社去,现在好了,村里的刘建民家专门做起了买卖米面的营生。刘建民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定期从县里的供销社拉回一整车的米和面,囤在家里,村里的乡亲们有谁家要是短了米面,就直接从他家里扛一袋子回去,十分方便。

生活越来越好了,何远山夫妻和村里的乡亲们一样,心中都有些高兴。

除了生活中吃穿用度上的种种变化,与农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农业政策也有了新的变动。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交税的方式变了。以前交税的形式是交公粮,每年秋收以后,县里和乡里都会按时派人下来收公粮。

交公粮以油料作物为主,主要是花生和芝麻。棉花是工业原料,所以有些时候也随机性地收一些棉花。可何远山自从过完年从北京回来,就听说从今年秋天开始不再收粮食了,而是直接收钱。

不收粮而收钱,对河坊村来说,这大概是历史上的头一回。这件事儿也许要掰成两半儿来看。

一方面,这可能是件好事。

生活越来越好了,一定程度上也许要归功于经济越来越活了。不交粮而交钱,可以让大家伙儿放手去种自己想种的庄稼,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如果有谁不想种地,就干脆把自己的几亩田全都种上玉米,春种秋收,长年地外出打工去,也能挣不少的钱。

如果连种玉米也嫌费心劳神的话,就索性把地租出去,解脱开来另谋生计,而不必再像以前那样,为了应付秋天的公粮而必须守在地里种花生、种芝麻了。

只要能在外面挣得钱回来,哪怕家里的田全都荒着,也无关紧要了。

退一步讲,即便是不外出打工去,老百姓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觉得哪样儿庄稼收益好,就种哪样儿,反正挣得钱多就是了,而不必再去计较什么谷子高粱,或者是红薯土豆了。

可要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也不是件那么简单的事儿。脱离了土地外出闯荡,闯得好,就飞黄腾达,可万一要是闯不好,也会落得非常狼狈。

以前习惯了按部就班地根据征税的要求种油料,现在突然不做要求了,大家伙儿反而有些不知道该种什么好了。在讲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日子里,只要地里能产粮食,就有的吃,就能交上公粮。可现在国家在宣传什么市场经济,光有粮还不行,很多东西要拿钱去换,很多的事情要用钱来办。

何远山不懂得市场经济是什么意思,可是他明显感觉到:以前是粮比钱重要,有钱未必就能买得来东西;现在钱比粮重要了,没有钱就一定买不来东西。他前些年积攒下来的那装满了七八个水泥大缸的谷子和玉米,似乎也不像从前那样靠得住了。

村里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所以今年一开春,何远山就和妻子商量该如何打理家里的几块地。种什么最划算,种什么又最保险,是件十分值得考虑的事儿。谁也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不能预料到秋天什么东西最贵,所以到底种什么最划算,恐怕谁也说不清楚。至于种什么最保险,以前种谷子,种花生芝麻最保险,因为都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可现在似乎这些也不再保险了。这几年村里时期种果树的几户人家,已经尝到了不少的甜头,尤其是桃子,市场销路紧俏,经济效益非常的好。可是何远山只在玉盈刚刚上学那一年种了一亩地的桃树,去年才刚刚零星地结出了几个果子,还没有卖到什么钱。其它的地里也不能马上就长出一地的果树来,果树的栽培需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开花结果。

因此,对于应该种什么庄稼才好,着实让夫妻二人一筹莫展。到最后,何远山和妻子也只好决定先以不变应万变,继续种谷子和花生,好好观察一年村里的发展形势,到明年再另做定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