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 第九卷 你方唱罢我登场--来来往往的五代十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卷 你方唱罢我登场--来来往往的五代十国(1 / 3)

第九卷你方唱罢我登场--来来往往的五代十国

“全忠”不全忠,灭唐开启了一个武人立国的时代--五代十国,这个来来往往的时代犹如一出出浓墨重彩的大戏,一个个军阀权贵、草莽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出一段段恩怨情仇、一幕幕悲喜交加……

何谓“五代十国”?

五代从年表上说,起于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然而要讲这段历史,不能不上推二十余年,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朱温做宣武节度使,或中和四年黄巢起义失败讲起:这是因为,五代初期的主要割据者,在9世纪的80年代中期或90年代初期,已经各占一方。

尽管他们还没有称王称帝,实际上天下已经分裂了。

五代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混战的继续和发展。

中原五个王朝前后相继,最短的后汉只存在了四年。

每个朝代更迭之时,无不经过一番争战,中原人民所受的苦难十分深重。

除中原之外,又有十国,终五代之世,与中原王朝并存的,常有六七个或七八个政权。

分裂的程度几乎与战国不相上下。

十国有九个在秦岭淮河以南。

大致说来,沿长江由西而东,分成巴蜀、两湖、江淮、两浙四个地区,再加上福建、两广,一共是六个地区。

南方九国先后分别在这些地区中活动。

巴蜀先有前蜀,后有后蜀。

两湖则荆南占有以湖北江陵为中心的一小片地方,楚占有幅员广大的湖南。

这个地区始终存在着一大一小两个国家。

江淮先有吴,后有南唐。

他们的版图西到鄂东,东至江西,是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其余两浙的吴越、福建的闽、广东和广西一部分的南汉,各自占有一个地区。

与中原王朝同时并存的南方国家,一般有七个。

十国只有一个在北方,即北汉。

北汉是后汉的残余势力,占有山西省的大部分和陕西的东北角。

在后周以前,这个国并不存在。

北方原有唐朝留下来的许多藩镇,河东的李克用就是其中之一。

残唐和后梁时,朱温(后梁太祖)一直同李克用父子对峙。

朱、李两家与河北的旧藩镇时和时战,几个旧藩镇时而亲朱,时而亲李,关系极其复杂。

朱温称帝的时候,旧藩镇多数已被两家吞并,然而幽沧(幽州和沧州)的燕(刘仁父子)和陕西凤翔一带的歧(李茂贞)仍旧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他们的实力比南方某些国家强得多,但是却没有算到十国里去。

北方还有一种情形。

五代初年,正是契丹崛起的时候。

朱温称帝之年刚好是契丹族领袖耶律阿保机登位的那年(当然,阿保机称帝是九年以后的事情)。

朱梁的北面有李、刘两家统治的地区,把它和契丹隔开,但唐、晋、汉、周都和契丹对峙。

这样错综复杂的情形,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极为罕见。

因此,五代十国时期的兴废争战之事,波澜起伏,与历史上许多时期相比,都更加地频繁。

在这样一个时期里,人民遭到的苦难异常严重。

暴君横行无忌,贪官酷吏的剥削和压迫,无所不用其极。

唐代的名城,如长安、洛阳、扬州,都曾化为废墟。

昔人常把五代叫做“五季”,“季”即“季世”,也就是“末代”的意思。

宋朝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叙事议论常用“呜呼”两字开始。

但是五代十国史毕竟也有另外的一面。

五代十国实际是唐宋两朝之间继往开来的时期。

史家或习惯于把五代附于隋唐之后,叫隋唐五代,或主张把它与辽、宋、金、元划为一个阶段。

五代是一个从分裂混乱走向统一安定的过渡时期。

从唐代中叶的安史之乱到北宋开国的二百年,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以均田制为经济基础的统一王朝瓦解后,政府在不能直接掌握大量土地、牢固控制大量人丁的条件下,怎样才能保持统一和集权?

这个问题直到宋初才被解决。

五代时期的混乱现象给统治者提供了许多教训,五代后期的统治者如郭威、柴荣已经在总结经验教训,摸索新的出路。

没有这些教训,宋朝人不可能提出治平的方案。

朱全忠当上皇帝了吗?

公元907年,唐昭宣帝被逼下诏,定于当年二月禅位。

三月,昭宣帝正式降御札禅位于朱全忠。

四月,梁王朱全忠更名朱晃,服衮冕,即皇帝位,改元开平,建都汴州,国号梁。

废唐西京长安,改称大安府,置佑国军。

以昭宣帝为济阴王,第二年将其杀死。

就这样,统治了近三百年的唐王朝,被唐僖宗赐名“全忠”、要他效忠唐室的朱温灭掉了。

大梁建立后,各地割据势力纷纷效仿,建立地方割据政权。

中国社会进入五代十国的割据混战时期。

为什么李克用被称为沙陀豪杰?

作为西突厥旁支的沙陀族,从唐太宗时就开始效忠唐朝,世代守土拓边。

沙陀人李克用的父亲朱邪赤心因为镇压唐末庞勋领导的农民起义有功而被赐名为李国昌。

骁勇善战的李克用15岁时就开始跟随父亲南征北战,一箭双雕的骑射功夫更是威震西北,在军中被誉为“飞虎子”。

黄巢攻占长安以后,唐僖宗召当时任雁门节度使的李克用率兵来镇压起义军,李克用率领由沙陀军队与鞑靼骑兵组成的35000人的联军打败起义军,率先攻入长安,时年28岁的李克用因此被封为河东节度使,后又加封为晋王。

当黄巢从长安退到河南的时候,兵力还很强。

有一次,黄巢起义军攻打汴州,宣武节度使朱温(即朱全忠)向李克用求救。

李克用打败起义军后,朱温假意将李克用请入汴州盛情款待,想借机除掉他。

入夜后,朱温派军队围攻李克用居住的上源驿,酒醉的李克用靠着几名卫士的拼死保护,在突如其来的暴雨和电闪雷鸣之中逃出了汴州。

从此之后,以太原为根据地的李克用和以汴州为根据地的朱温两大军事集团反目成仇,开始了长达40年的争战。

公元908年,与朱温争斗了20多年的李克用突然毒疮发作病逝。

去世前,李克用向将领们托孤说:“我的儿子志向远大,必定能成就我的事业,你们要好好辅佐他。”

然后,把儿子李存勖叫到床边,说:“朱温是咱家的仇家;刘仁恭是我保举上去的,后来他反复无常,投靠朱温;契丹曾经跟我结为兄弟,结果撕毁盟约。

这几口气没出,我死了也闭不上眼睛。”

说着,他吩咐侍从去拿3支箭来,亲手交给李存勖说:“这3支箭留给你,你要记住3个仇人,给咱家报仇。”

李存勖跪在床边含着眼泪,接过箭,表示一定牢记父亲的嘱咐。

建立前蜀政权的王建名声如何?

王建,许州(今河南舞阳)人,字光图,年轻时是个无赖,杀牛、偷驴、贩卖私盐无所不为,在当地百姓眼里是个不务正业的人,大家都很讨厌他,正巧他姓王,又排行第八,所以给他起了一个不好听的外号:贼王八。

虽然名声极坏,但王建的相貌却很出众,人也很强壮,在战乱时期投奔了蔡州节度使秦宗权。

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唐僖宗被迫出逃蜀地。

秦宗权命监军杨复光率领王建等将领一起镇压黄巢起义军。

杨复光死后,王建领兵直接去投奔唐僖宗。

长安收复后,唐僖宗又回到了故都,王建等人因为护驾有功,被任命为禁军的将领,负责宫廷的护卫。

后来,当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联合河东兵进攻长安时,唐僖宗只得再次出逃,王建一路上忠心护主。

在以后的混乱中,王建被任命为蜀地壁州(今四川通江)的刺史;后来,他又攻下了附近的两个州:阆州(今四川阆中)和利州(今四川广元),这成了他最初的根据地。

王建通过各种手段占领成都后,拥有了西川之地,于是他又发兵进攻东川,并趁机占领了东川的统治中心梓州(今四川三台)。

西川和东川到手后,王建又利用各种机会巧取豪夺,占领了很多地方,大唐朝廷封王建为蜀王。

朱温称帝后,王建也在成都称帝,建国号蜀,为和以后孟知祥建立的后蜀区别,史称前蜀。

公元918年,王建病死,享年72岁,其子王衍即位。

钱镠因何被百姓称为“海龙王”?

公元907年,朱温代唐,建立了梁朝。

朱温一即位,镇海(治所在今浙江杭州)节度使钱镠第一个派人到汴京祝贺,表示愿意臣服于梁。

朱温很高兴,把他封为吴越王。

钱镠长期在混乱动荡的环境里生活,养成了保持警惕的习惯。

他给自己做了个“警枕”,就是用一段滚圆的木头做枕头,倦了就斜靠着它休息;如果睡熟了,头从枕上滑下,人也惊醒过来了。

钱镠除了自己保持警惕外,还严格要求他的将士。

每天夜里,兵士在他住所周围值更巡逻。

一天晚上,值更的兵士坐在墙脚边打瞌睡,隔墙飞来几颗铜弹子,正好掉在兵士身边,惊醒了兵士。

兵士们后来才知道这些铜弹子是钱镠打过来的,就不敢在值更的时候打盹了。

后来,钱镠征发民工修筑钱塘江的石堤和沿江的水闸,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海水倒灌;又叫人把江里的大礁石凿平,方便船只来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