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黄天之世> 第七百零三章:制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零三章:制衡(3 / 4)

黄巾军如今有数处大型的铜矿场,金银矿场也有数处,长期的征战黄巾军抓获了大量的俘虏,这其中有鲜卑人、匈奴人、乌桓人,当然也有汉军的军卒。

当初那些参与了朔方之战的南匈奴人,很多现在都还在矿场之中开采矿石。

各州豪强世家中人被定罪的更多,他们都被送往劳动改造,现在太平道的各大矿场之中并不太缺乏劳动力。

一如太行工坊一进坊间所看到标语所说的那般。

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和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现在的太平道正快速的发展和不断的进步,只不过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军队训练需要时间,政令推行需要时间,律法实施需要时间。

矿石熔炼需要时间,铸造成兵刃,打造成盔甲,制作成马具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开垦的农田要耕种数年之后,生田才会变成熟地,收成才会更好。

修缮道路,短期也要数月,长期甚至需要数年,现在黄巾军各地仍然还在修缮道路。

水利工程各地都在修建,水井、水车等简单的水利工程需要的时间少,但是河提、水渠等大型的水利工程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新兵入伍、新生入学,工匠学校培育工匠,都才刚刚步入正规,第一批入学的学子现在都还只是郡学生,两大国学院除了那些归附的豪强世家中的少数子弟外,没有其他的学生。

讲武堂,太平道的陆军军官学院,还有道堂等等学院毕业出来的学员其实也并没有多少。

识字已经开始军中和城邑之中推广,但是距离普及却还是差的很远。

各大城邑都开办了报社,太平道的一些政令,一些发生的事情都被详细的记载在报纸之上,发送给城邑中的人观看,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句话来说,任重而道远。

现在绝不能急于一时。

汉庭和魏庭两方的实力并不弱。

袁绍有冀州、青州、幽州、司隶等地豪强世家支持,还压服了三郡乌桓,最为重要的是其和北地的鲜卑部族的关系也很好。

汉庭坐拥五州之地,东汉末年那些历史上留名的将校名臣大部分都集中在汉庭。

经历过了东郡之战,还有徐州等战役,汉庭和魏庭虽然折损了不少的军将,但是他们也动员了起了大量的军卒,他们的领地之中有大量的人口可以为他们征战。

连年的大战,也让汉庭和魏庭在麾下养起了数支相当规模的精锐部曲。

现在单论战力,野战之中,汉庭和魏庭都没有办法胜过黄巾军,但是黄巾军并没有足够的底蕴去支撑着他们控制太过于广阔的疆域,以及同时面对大量的豪强世家。

攻下关中和凉州,黄巾军这一条被困在并州的大龙算是被救活了过来。

而攻下益州,却是黄巾军随云入渊之时。

益州数百万的民力,还有大量可供垦种的土地,若是都能为太平道所用。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现在许安的处境可要比昔日的朱元璋优异的太多了。

此时的益州不算南中区域,巴蜀之地,广汉、健为、汉中等郡国其实开发的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

三国时期,蜀汉在失去了荆州的情况之下,仍然能够支持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便可以看出益州的底蕴。

只是益州的局势还是颇为复杂。

历史上,刘备入蜀之后,也是花了很多时间去维持稳定。

益州的豪强世家势力强劲,险峻的地形给了他们底气,当然他们久居益州,很多人漠视外界的发展,自以为是,坐井观天的心理也让他们难以被压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