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章(1 / 2)

做梦也想不到,徐幼微竟有这样的一面。

此刻的侍书,俏脸煞白,语气冷森森的:“你再不走,奴婢就唤侍卫来把你打出去!”

孟文晖狼狈离去。

侍书扬声唤婆子:“跟他到垂花门外再回来,免得大公子神志不清,再行差踏错!”

婆子应声而去。

徐幼微折回到侍书跟前,跳下马,神色凝重:“孟文晖说的事情,你可知情?那时候,你还在太夫人房里。”

侍书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说。

“告诉我。”徐幼微让语气柔和下来,“我总该知道,我祖父祖母,曾让太夫人受过怎样的委屈。”

侍书这才点了点头,“那么,奴婢就将所知的告诉您。”

侍书记得,那年开春儿,徐家的请帖一再送到太夫人面前。

太夫人原本无意理会,可是,四老爷听说之后,说您若是得空,便去徐家一趟,看看他们在打什么主意,这档口,就别让他们雪上加霜了。

太夫人这才看出,他无意严惩徐家,便应下徐老夫人的邀约,前去徐家。

孟文晖并没撒谎,徐老夫人最先的说辞,就是他说的那些。

太夫人回府之后,与四老爷说了。

四老爷沉默了好一阵。

太夫人看出端倪,让他只管照实说怎么想的。

四老爷笑了笑,说我见过徐家的小五,我想娶她。

太夫人怔住,斟酌许久,说那好,如今是徐家主动提起的,我会让你如愿。若不然,那孩子恐怕就要被许配给文晖,到那地步……你的日子可怎么过?

于是,太夫人再次造访徐府,亲自为儿子提亲。

岂料,徐家二老也不知怎么想的,认定了孟府长房长子,见太夫人放下架子,徐老夫人倒拿起架子来,蝎蝎螫螫的,流露出的意思,分明是更中意孟文晖。

太夫人既然有意成全儿子,自是婉转应承。

那时候,徐家风雨飘摇,四夫人又已神志不清——徐老夫人竟还跟她这样,足见糊涂到了什么地步。

不论怎么看,这亲事都要不得。

可是为了爱子,太夫人只能忍下种种不甘、委屈。

一次,太夫人去了徐府,傍晚回来。不知道徐老夫人说了些什么,气得太夫人脸色苍白,进门便跌坐在椅子上,过了一阵子,落了泪。

她与怡墨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四老爷前来请安。

四老爷走到太夫人面前,跪倒在地,说您别管了,我来,再有周折,我认。

太夫人却收了泪,笑说只是想起了老国公爷,便哭一哭他,你想多了。

四老爷则说,娘,我对不起您。

当晚,四老爷便派谨言去问徐大老爷对小女儿亲事的心思。

徐大老爷亲自过来了一趟,说小女儿属意太傅,明知高攀无望,还是请老夫人斡旋。随后有些奇怪地问四老爷,是不是令堂不同意。

四老爷这才知道,那些周折,都是那对老夫妻无事生非,当下并没提那些糟心的事儿,只是笑一笑,说没有。

——这些,是谨言告诉她们的。

翌日,四老爷亲自去了徐府一趟,看四夫人的病情。随后请了说项的人,不再让太夫人去徐家。

“四夫人,”侍书恳切地看着徐幼微,“太夫人和四老爷都不是计较这些的人,您也别往心里去。”

徐幼微抿了抿唇,握紧了手里的鞭子。

别往心里去?

她只恨自己做了太久的糊涂虫:早就该向李嬷嬷侍书怡墨刨根问底。

很明显,亲事落定前后的事,孟观潮对她说过的,不过是粉饰太平。

怪不得,他第一次陪她回徐家的时候,到了祖母祖母面前,会是那般的冷漠。

那对老夫妻,是曾怠慢甚至折辱过他的母亲的人——刚强坚韧如太夫人,岂会轻易落泪?

那样的过往,太夫人与他,对她只字不提,一心一意地照顾、点拨她。甚至于,想要让徐家的人都往正路上走。

徐幼微胸腔剧烈地起伏着,一再告诫自己:不能乱,行事要有章法。

孟文晖得知这种事,定有逢氏一份功劳。这两个,都要收拾。但在那之前,她得先让徐家消停下来。

徐幼微渐渐平静下来,回房换了身衣服,神色如常地去了太夫人房里,说自己要回趟娘家。

太夫人立刻安排车马,命人备了礼品,笑着叮嘱道:“不用急着回来,大不了,让观潮去接你。”

徐幼微心头一酸,面上则是乖顺地称是。

回到徐府,她唤上母亲,一起去了老夫人房里,落座后道:“祖父呢?把他请来吧,我有要事请教你们。”

“我倒是没想到,还有这一日。”老夫人吩咐下人去请老太爷。

少顷,老太爷过来了。

老夫人遣了下人。

徐幼微放下茶盏,视线在两人面上游转,“今日我听说了一件事,若是不问清楚,后果难料。”

夫妻两个与徐夫人俱是神色一整。

徐幼微道:“我跟双亲说的很清楚,只嫁孟观潮,只有他是良配。”她凝住老夫人,“您请我婆婆过来的时候,却是怎么说的?太傅也行,孟文晖也行?”

徐夫人一愣,望向婆婆,“居然有这种事?”

徐幼微暗暗叹息,不出所料,母亲也不知情。在那时,还是祖母跟前唯唯诺诺的孝顺媳妇,对于女儿亲事这般的大事,也被晾在一边,只能等待结果。

“有。”老夫人不动声色,“怎么了?我做错了不成?”

老太爷则笑了笑,“若小五嫁的不是太傅,我徐家如今兴许就不会只有一个人在朝野。”

徐幼微也笑了,“对错就不说了,你们把我当什么,我也不问了。

“我只是奇怪,祖母,您那时拿架子跟我婆婆颠三倒四的,哪儿来的底气?

“我也不明白,祖父,太夫人亲自登门提亲,便是太傅有意娶我,徐家走出困局指日可待,在那时,您为何不让祖母爽快答应?”

老夫人到底有些心虚,只是瞪了徐幼微一眼,没吱声。

老太爷却是理直气壮的:“太傅权倾朝野不假,但他素来专横跋扈,用兵手法更是堪称赶尽杀绝。他为自身埋了多少隐患,你闲时不妨问问他。

“这种权臣,能得数年盛宠,却难得善终。

“年幼的帝王会长大,会亲政,到时候,说不定第一个想除掉的就是他。

“他最好的下场,不过是功过相抵,一无所获。到那时,他能依仗的,不过是门第的荣耀、其父对先帝忠心耿耿的情分。

“到了那地步,孟国公却不会被牵连,帝王也要继续任用孟府的人,以此堵住悠悠之口。

“我们想让你嫁孟府长房长子,有何不对?

“当初他孟观潮能解徐家困局,孟国公就不能解?

“你看事情,为何不能将眼光放长远些?

“我们要你一生顺遂,而你却为了一时得意来兴师问罪,当真是可笑。

“真不知宁博堂是如何教导你的。”

这样的说辞,徐幼微一点儿都不意外,并且心头一动,想起师父曾与观潮生嫌隙的事,她凝住祖父,问:“我嫁过去之后,您见到我师父的时候,没说太傅的好话吧?要不然,我师父怎么会认定太傅强取豪夺?”

老太爷当做没听到。

徐幼微道:“您要是不说,我这就把我师父师母请过来。”

“我为何要说他的好话?”老太爷动怒了,“他娶了你之后,我得过什么好?我赋闲在家,你二叔丢官罢职,你大哥双手废了——这就是你嫁的人!我没迁怒你,你该知足了!”

徐幼微失笑,“没迁怒我?迁怒不成也利用不成罢了。我还不知道你们?”她摆一摆手,“我还有不懂之处:我已然嫁了,定亲前的是非,你们怎么能告诉外人?知道是谁告诉我的么?是孟文晖。他提醒我,要防着你们。”

侍书怡墨闻言,唇角微不可见地扬了扬。四夫人也不是不会耍坏的人,这不就用了一招离间计,把孟文晖拖下了水?

老太爷神色一僵。

老夫人却很意外,“他一个男子,怎么有脸跟你说这些?”

“同样的,有些徐家的人,怎么有脸跟逢氏说这些?”徐幼微眯了眯眼睛,“祖母,逢氏给了您什么好处?哄得您可开心?”

“胡说!”老夫人怒斥,“她是你的侄媳妇,我与她见面,不过是亲戚间的来往,你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说辞!”

徐幼微不以为意,话锋一转:“孟府老国公爷临终前,曾让四个儿子当着亲友发毒誓,永不分家。此事,祖父祖母可知道?”

老太爷与老夫人一怔,对视一眼,在对方眼中看到的,只有茫然、意外。

“先前的孟府三老爷,触犯了家规,太傅打折了他周身骨节,生不如死许久才咽了气。你们可知道?”徐幼微无意识地抚着右腕上的珍珠链,“孟文晖已经娶妻,仍旧没有差事,请封世子的事情也一直搁置。这是什么缘故呢?”

夫妻两个竭力转动着脑筋,思忖着她话中深意。

徐幼微自是自言自语一般:“孟国公也能解徐家的困局?他要是有那本事,长子至于是如今这情形?他胞弟至于被整治成那样?”

夫妻两个的面色变了,老太爷额角的青筋都开始跳了。

徐夫人在一旁听着,只觉得心里畅快得很。小五真是今非昔比了,这一番敲打的话,换了她,是说不出的。太多年窝窝囊囊,早已忘了如何硬气地行事。

徐幼微望向母亲:“娘,老太爷、老夫人的下人,您知会爹爹,全部看好了。长辈治下不严,任谁也没法子,能做的只有亡羊补牢。”

徐夫人心念一转,会过意来,正色颔首,“放心。”说着便起身,匆匆出门,“我这就吩咐下去。”

老夫人立时沉声道:“你动我房里的人试试!?”

“你!”老太爷则一拍桌子,“你要造反不成!?”

“是又怎样?”徐幼微敛去笑容,小脸儿紧绷,有了几分肃杀之气,前世今生相加的怒其不争的话,竹筒倒豆子一般出了口:“你们这样的长辈,除了惹是生非、丢人现眼,还做过什么?

“说我目光短浅?您目光长远在哪儿?

“连孟府兄弟没可能和睦相处都不知晓,提及亲事的时候,得了便宜还卖乖,真不知那是怎样不堪入目的嘴脸,怎样的小肚鸡肠。”

老夫人气得嘴唇直哆嗦,“你、放肆!”毫无气势。

徐幼微不屑地牵了牵唇,转头望向老太爷,“徐家当初走入困局,就是因为您不知轻重,和次子跳着脚地拥立靖王——凭这惹了祸却不能善后的脑子,也敢赌那种事?到末了,平白连累得我爹娘跟着遭殃,要为了你们豁出一个女儿的一生。

“没脑子还自命清高,不知天高地厚,动辄说太傅的不是。

“您是能当帝师教导今上,还是能率兵征战、扩张舆图?

“您是能打理天下军政,还是文采胜过太傅?太傅年少时的轶事,您不妨多打听打听。

“动辄就说太傅最终的下场如何,断定他不得善终,您怎么好意思的?

“不要说他雄才大略、心怀天下,便只论战功亦或治国,您一把年纪了,哪一点能与他相提并论?”

“反了、反了……”老太爷连连拍着座椅扶手。

徐幼微径自忽略,继续道:“您对嫡亲的孙女都无恩情,只当做换取利益的物件儿,您也一直是徐家最大的隐患——拥立靖王的罪过,有人压着,便没人提,没人压着了,倒要看你如何洗脱罪名。

“你们对我婆婆、夫君,亏欠甚多,可他们不计较。他们跟我说,慢慢来,总会让徐家越来越好。

“想来就替他们心寒。他们有心帮衬的姻亲,除了我爹娘姐姐,根本就是一群满脑子浆糊的白眼儿狼。

“近三年了,我婆婆、夫君,惯着你们,忍着你们。

“日后,不会了。没必要了。”

说到这儿,徐幼微明眸之中只有冷漠,像是在看着陌生人,“我再不会让他们为你们这种人耗费心力,哪怕分毫。

“我是徐家女,也是孟家媳。知恩图报的道理,我懂得。

“我与夫君定亲之前,你们做的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事,都给我忘了。

“谁若不肯,妄想用那些是非做文章,便是为老不尊、毁我名节、折辱太傅。

“我少不得写一纸诉状,把你们告到顺天府去。

“不信,你们就试试!”

徐老太爷与老夫人先是瞠目结舌,随后便是面色青红不定,好一阵才能动,才能说话。

“孽障!”老太爷颤声申斥着,随手抄起手边的茶盏,砸向徐幼微。

怡墨心中动怒,衣袖拂动。

茶盏竟又飞向老太爷所在的位置,碎在了老太爷脚下。

老太爷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幕,先是难以置信,继而便是气得要死:反了,五丫头是真反了,没她事先交代,丫鬟怎么敢这般行事!?

怡墨满含杀气地道:“徐老太爷,奴婢在四夫人身边当差,四老爷交代过,但凡谁想伤及四夫人,当即处置了就好,不论亲疏。四夫人敬着您,我就违命一回。但是,您可小心些,奴婢自幼习武,说不定何时就收不住力道,伤了您。”

侍书亦跨前半步,森寒的视线锁住徐老夫人。

老夫人被那眼神吓到了。

室内陷入静默。

徐幼微端起茶盏,慢条斯理地品茶。

过了好一阵子,徐夫人折回来了,一进门便觉出气氛不对,但是不以为意,径自对幼微道:“安排好了,该拿下的都拿下了,谁对外人嚼舌根儿,不出两日便能查清。”

“那就好。”徐幼微一笑,站起身来,走到母亲身边,携了她的手,“跟您说说话,我便回去了。”

“有个喝茶用点心的工夫就行。”徐夫人笑着与女儿向外走去。

“你们!你们……”老太爷面颊涨成了猪肝色,站起身来,指着母女两个的手,分明颤抖着。

徐幼微脚步一停,回眸望向他。

只一个回身的工夫,她面上的笑意已化作嫌弃,目光冷冰冰的,无一丝温度。

老太爷身形一僵,继而跌坐回椅子上,下一刻,便觉得喉间泛起一股腥甜。他拼尽全力,压了下去。

已经是生平唯有的狼狈,决不能再有更狼狈的情形——被个小丫头气得吐血?那怎么成?

只是,他能忍下,老夫人却不能,径自晕过去了。

回府的路上,徐幼微思忖着逢氏为何介入这种事。

虽然私下里接触不多,但她看得出,逢氏是聪明人。逢氏进门之后,府中没少出事,东院、西院水火不容的情形,任谁都能看出来。

要知道,孟文晖的世子爵位、差事都没着落,单说这一点,便能看清孟观潮打压长房的意图。

再就是逢舟的事,逢氏嫁进来与否,都是相同的结果。

那么,逢氏必然已经明白,嫁入了一个火坑。

如此,协助孟文晖与徐家来往,恐怕不是为了做贤内助,而是寻找机会脱离孟府吧?

情有可原,只是,逢氏不该利用她,也不了解大夫人。

这次是没办法如愿的。

再就是孟文晖,他找自己说那些混账话,只是一时头脑发昏、不甘么?

不见得。

他要的,兴许就是她知会观潮,从重惩戒。

如此,之前大老爷唆使官员弹劾太傅的事情,是不是就能说得通了?——太傅逮住机会就往死里整治侄子,又不给前程,由来已久,长房如何能不与他反目?是,百善孝为先,但有孝心之余,也得看顾儿女吧?——人之常情。

再仔细回想孟文晖的言行,既不是前世的没脑子,又不是今生沉淀之后该有的沉稳内敛——最起码,他可以并应该点到为止,言辞更隐晦一些。

那么,他的用意就很明显了:只要她与观潮提及此事,就有可能被观潮猜忌,定会影响夫妻情分。于是,他就算再被从重惩戒,心里也是愉悦的:我过得不舒心,你孟观潮也不会顺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