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桃杏争春> 第一百三十二回 同学聚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二回 同学聚散(1 / 1)

就在小学已经毕业、初中还未入学的2000年的暑假,玉盈得到了一个有些突然,但回头想想并不意外的消息:他的同班同学梁英不到乡里读书了,秋季开学以后会直接到县城的实验中学读初中。

政策上,县城的初中只招收家在县城的学生,农村户口的孩子是不能到县城就读的。可实验中学另有政策,允许有经济条件的人在缴纳一定借读费的情况下到学校读书,美其名曰:自费就读。

这时,玉盈才突然发现,原来平时很要好、从小玩到大的同学,人生轨迹竟可以瞬间改变,从而踏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也就是在这个暑假,玉盈,乃至河坊村里的每一个人,才刚刚意识到,村里已经无声无息地走出了一个创业致富的先进代表,他就是同学梁英的爸爸——梁军民。

梁军民本是河坊村里家境极为贫困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中有一个一奶同胞的胞弟,还有两个姐姐先后嫁到了村西大河上游三十里外的村庄。由于父母生育得晚,再加上姐弟多,十年前梁军民刚刚二十岁的时候,他的父母,也就是梁英的爷爷奶奶,就已经年过五十岁了。

两位老人体弱多病,操劳大半生也并没积攒下什么家业(事实上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不富裕)。梁军民刚刚成家,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也就在这个时候,在改革开放思潮日益活跃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天生不安份的梁军民不顾村里的非议,开始了自己一波三折的创业之旅。

按照村里人普遍的想法,出身于农民,似乎就要世代为农民,躬耕于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地才是天经地义,也是义不容辞的正道。

更何况,梁军民的父母身体状况不是太好,他似乎就更应该担起田里的重担,种好那一亩三分地孝养父母,安分守己地做个农民了。否则,那就是好吃懒做,是以奉勤劳为美德的中国老百姓所不齿的。

可是生性倔强的梁军民硬着头皮抵抗着村里人对于他的反面议论,始终拒绝下地劳作,整天做一些在村里人看来是不务正业的事情。他的父母拖着多病的身子,冒着烈日去地里锄草,他硬是不为所动,一天到晚总骑个自行车往县里跑,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去干什么,回到家就没完没了地和妻子讲一些听上去不切实际的致富言论。

一开始,他的妻子孙露秋也感觉无法面对村里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和说三道四,对他那些不着边际的胡言乱语不屑一顾,说他是异想天开,白日做梦。

可梁军民一如继往的执着渐渐地让孙露秋改变了看法,认为他也许真的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也就一改原先的反对态度,开始尽心尽力地支持梁军民创业。

至于梁军民的父母,开始对这个年轻的儿子的言行也不看好,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想想自己操劳一生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也就不置可否,任由他去折腾。老两中从心里其实也盼望着他能折腾出个名堂来,于是就和二儿子梁军旗一起,伺弄着家里的自留地,勉强给全家人赚些口粮。同时,也帮忙照看着幼小的孙女儿梁英。

梁军民和大部分同辈的人一样,由于家境贫寒,没上过什么学,可他天生头脑灵活,不愿在田里卖苦力,喜欢和人打交道。

他一直信守着一个信念,那就是要想摆脱困境,就要转变思想,趁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立足家乡,创业致富。

从这一点上看来,他确实不同于其他人,他是一个有眼光,思想很活的人。

刚开始的时候,他天天往县城跑,就是为了开阔眼界,了解外面的人和事。虽然县城距河坊村只有二十里,不是什么需要翻千山跃万岭跋山涉水才能到的地方,可在河坊村观念依旧闭塞,农民百姓仍然被土地束缚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村里的人们没事是很少进城的。

梁军民到了城里,找各种人聊天,不管是路边的修鞋匠,还是菜场卖菜的老大妈,他都主动凑上去搭话唠嗑儿。

有时候他也到县城里为数不多的几家小餐馆儿里给帮忙,端个菜倒个水什么的,他都自愿免费干,就是为了能接触到来这里吃饭的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是有机会跟那些政府里的公务员近距离接触的话,他就一直站在边上伺候着,连一天不吃饭都不觉得饿。

他并不是想非得结识这些人,他心里清楚自己是一个贫苦出身的小农民,不够格儿,他只是想能从这些人的谈话当中听到些有用的消息。

他不知道,也没计划就一定能听到哪种消息,可是他一旦听到真正有用的消息后,就能够敏锐地把它抓到。他相信他有这样的能力,这也是正是他与众不同的过人之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