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琼楼微寒> 分节阅读 3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0(1 / 3)

长安城内僧寺多达122座,尼寺31座,帝王和朝廷显贵以建寺、度僧为荣。也罢,游思录只写到客栈、食坊和酒肆,上次还有书坊老板邀我写寺庙篇,就从长安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写起吧。

我问到,“明天是佛诞日,为何不明天去?”

他微微皱眉道,“明天佛诞,父皇和众人要去给太后祈福。”

皇家祈福,那杨昊一定要去了。每次假装无所谓,淡淡的听别人提起,心情却纠结蔓延,欲寄无从寄。强笑道,“那就今日去吧。”

杨韬眼神在我脸上一扫,似洞穿我的心事却不明言。

草堂寺位于圭峰山北麓,东临沣水,南对终南山。建于东晋末年,是三论宗祖庭。后秦国王姚兴崇尚佛教,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住逍遥园西明阁翻译佛典,后在园内建寺,供鸠摩罗什居住。由于鸠摩罗什译经场以草苫盖顶,故得名为“草堂寺”。

一路疾驰,残阳余晖里,草堂寺钟声肇起,梵呗断续隐隐若闻。

天下古寺名刹,大都与名山奇峰相依共存,以显示佛之神秘。因此,佛与山之间素有“不是寺包山,便是山包寺”之说。草堂寺建在层岩秀石、峰翠可掬的山顶,殿阁巍峨宏伟、飞檐斗拱。

最美夕阳一抹景,远看浸浸晓雾濡绿瓦,沉沉暮霭掩红墙。夕阳艳红中耸立着一座宝塔。“叮—铛”,“叮—铛”,人还未到寺前,佛塔飞檐下悬挂的风铃声便已入耳。

进入山门,大雄宝殿扑实庄严,古塔雄伟。此番傍晚入佛寺,漫步庭院,听梵音晚唱,响铃徊绕,与日间的香火缭绕,人声嘈杂感觉不同,顿觉神清气爽,心境迥异。

步入院内,松柏、翠竹扶疏,浓荫遮地。寺门僧人正在做晚课,三三两两的香客在园内。我和杨韬闲庭信步,一路北行,道旁对立着古色古香钟亭和鼓亭。钟、鼓是寺院的号令,素有"晨钟暮鼓"之说。

一个照面,有位着青色朝香服装的女香客看着很眼熟,我还没想起来是谁,她已擦肩而过,只留下一个窈窕的背影。

鸠摩罗什舍利塔北边竹林深处,掩藏着远近闻名的“烟雾井”。此时,有一缕烟雾从井口冒出,轻烟淡雾缭绕于寺院上空,弥漫山巅,然后缓缓向京都长安飘去。

我好奇地探头去看,只见烟雾袅袅,如临仙境,怪不得众多香客认为这是佛家的华严世界。我想着可能是此处地质构造奇特,下有地热,从井里溢出,所以才会有这种景象。

忽然,旁边有人犹疑不定地问道,“是,是九殿下吗?”抬头一看,旁边有个尼姑正上下打量着杨韬。

杨韬乍惊回首,看她觉得似曾相识,皱眉思忖,一会恍然道,“是莲姨吗?”

那尼姑喜极而泣,连声应道,“是,是,殿下还记得我。”

杨韬也喜道,“已有六七年没见了,莲姨怎么在草堂寺?”

在和尚寺庙见到尼姑是够新奇的了,而且还是旧识。她青衣尼帽,淄衣麻鞋,一副出家人打扮,但秀眉美目依稀可见当年风采。虽然看起来是尼姑的装束,神态间却少了出家人应有的沉静与谦忍。

她抑住激动道,“琳妃娘娘去世后,服侍的宫人本要随葬,全仗殿下求情,我们才能入佛门静修,如今我在山下济度庵出家,今日来草堂寺取些佛经回去抄写。”她提起琳妃唏嘘不已,杨韬也是一脸黯然。

她转目视我,杨韬介绍道,“这位是元家二小姐元诗音。”

她行佛礼,冷冷道:““贫尼静安见过元小姐。”言语中仿佛有一种敌意。接着转向杨韬说,“久未见殿下,贫尼想和殿下闲叙一些俗家之事。”我自然识趣地自去闲逛。

摩尼殿北壁上是通壁悬塑,就像是一个极乐的世界。在一大片彩色悬雕上,大海浩渺,仙山隐约,上有修行的凡人,仙人和鸟兽罗列其间。中间是头戴宝冠的倒座观音,只见她一脚踏着含苞待放的莲花,一脚轻轻踞起,两只手自然抚膝,表情闲逸自若,姿态妩媚悠然。她身披五彩缤纷的璎珞,慈善端庄,眉目深邃,仿佛向你微笑着。

跪在佛前,心中想起几句佛偈: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忧患,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求佛,求的是迷乱的心灵得到片刻宁静,求的是忘记红尘俗世里的烦恼。毕竟,佛只是一个安静的使者。

半个时辰后转回来,杨韬一人独立井前。他萧瑟的背影有着一股藏不尽的沉重感,实在无法想象一个开朗的人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才会有这样的沧桑感。

看见我,他只静静一句,“走吧”,便转身离去。一路上策马回城,他也一言不发。在城门告别时,乍暖还寒的风中,他突兀的声音飘来,“母妃舞衣上的药迹你早知道有毒。”

没有将这件事直接告诉他,一则源于卓雅的告诫,不想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二则古来后宫争宠,刀光血影不断,我暗中担心元贵妃牵涉其中。但我也想为杨韬尽一份心力,近期曾偷偷派人查探被杀的七名御医底细,至今还未有回音。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我只能默默点了一下头。

他勒马后退几步,马上的他远远望着我,目光有黯然、不满、悲愤、痛苦夹杂其中。仿佛一瞬间,又仿佛一个世纪,目光最后是绝然,他终于策马扬鞭,绝尘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