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6 问策王猛(2 / 2)

拓跋寔君大惊,连忙问道:

“来了多少兵马?”

说罢,拓跋寔君愤然离开城楼。

果然,沉默许久,桓温开口道:

“楚公自有计较,又何须问我。”

“大战之时,哪怕二人不反,慕容恪也不敢全力与楚公交战。

拓跋斤见状,只能气得干跺脚。

由于拓跋寔君执意坚守,错过了战机,也让城外的虞国骑兵得到了喘息之机。

王猛注视着桓温的神情,知道他不会采纳拖字决,倒也并不意外。

因此,燕军也并没有坚守伊阙,寸土不让的决心。

桓温摇头道:

“慕容恪必然在洛阳、金墉城中布有耳目,想要在暗中与周成、吕护接触,谈何容易。”

桓温在兼任荆、江二州刺史以外,手握益州、宁、广、交等四州的兵权,正如王猛所言,荆州不会受到外敌的侵扰。

“上策虽为必胜之法,但得不偿失,敢问先生中策。”

真要是陷入僵持,比拼国力,燕国真的拼不过桓温在过去七年的积累。

“吕护原本占据河内郡,因为被慕容恪的大军逼迫,只得离开野王,南下协防洛阳。

此时,北部大人拓跋斤也闻讯赶来了城墙,他注视着城外的虞国骑兵,进言道:

“大王,虞人定是听说代国内乱,于是发兵犯境,盛乐与雁门关相距甚远,敌人远道而来,必当人困马乏,若能遣一军出城迎战,定能大胜!”

冉闵败亡的殷鉴不远,桓温又怎会没有提防。

“我听说桓公进攻颍川时,周成向慕容恪求救,慕容恪拒不出兵,迫使周成不得不放弃颍川,烧毁谷物,辛苦经营,化为乌有。

拓跋斤着急道:

当拓跋寔君来到城楼,举目眺望,城外的虞国骑兵果真如亲信所言,入目所见,黑压压的骑兵,一眼望不到头。

人一急,说话就没有了分寸。

桓温不是冉闵,不会因为你献策有误,就要灭人满门。

拓跋寔君急忙下令道:

“快!趁着虞人尚未围城,立即派人出城,召集各部前来勤王!”

如果出错了主意,就要被追责,久而久之,麾下将佐定会噤若寒蝉,往后也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桓温带着疑惑复述道:

“拖?”

“倒不如趁着敌人远来疲惫,立足未稳,出城与之交战,定能大胜!”

他当然也知道这是必胜之法,但磨剑七年,此番终于亮剑北伐,桓温还是希望能打一场漂亮仗。

此前提议追击的幕僚羞愧难当,但桓温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出言安抚。

亲信回答道:

“无边无际,只怕不下数万骑兵!”

拓跋寔君并没有答应,他迟疑道:

“大王,您这王位是如何来的,您忘了吗!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北伐,出动了五万楚军,四万梁军,总共九万将士,同时征调了数万民夫随军,这么多的人,每天要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正如慕容恪想要重创桓温主力,桓温又何尝不希望借着这一战的机会,打得燕人不敢南下。

亲信应命,赶忙前去安排。

“在此坐等援军即可,何必出城浪战。”

实际上,城外的虞国骑兵奔袭五百余里,已经是强弩之末。

“必须留下一军,防备身后的洛阳、金墉二城!”

王猛闻言笑道:

果不其然,伊阙关以北,慕容垂见联军迟迟没有追出关城,心知对方没有中计,只能不甘的带着伏兵现身,返回洛阳。

众人离开后,桓温留下王猛,问道:

“如今慕容恪想要与我在洛阳会战,先生可有破敌之策。”

联军的攻城部队奋战一上午,终于冒着滚石、箭矢爬上城墙之后,燕军并没有进行激烈的反击,试图将对方赶下城墙。

王猛说道:

归根结底,将佐们只是献策,真正做出决定的是统帅。

王猛不假思索道:

“欲取洛阳,猛有上、中、下三策献于楚公。”

发动政变之前,都已经箭在弦上了,居然心生悔意,想要临阵退缩,虽说拓跋斤最后说服了他,但二人在入宫前的这次会面,让慕容英看穿了破绽,险些误了大事。

说到底,慕容恪不是要把桓温挡在伊阙关外,而是要把桓温引向洛阳,打一场歼灭战。

“大王,虞人来了!就在城外!”

桓温皱眉道:

“只怕慕容恪不会轻易相信。”

“先生此计甚妙!”

下一章在晚上十二点左右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