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 第五卷 百家争鸣、群雄并立--大气磅礴的春秋战国(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卷 百家争鸣、群雄并立--大气磅礴的春秋战国(3)(1 / 2)

第五卷百家争鸣、群雄并立--大气磅礴的春秋战国(3)

孙膑是怎样智斗庞涓的?

孙膑和庞涓是同学,拜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习兵法,两人情谊深厚,并结拜为兄弟。

庞涓先行下山,并得到魏王重用,孙膑则继续潜心学习,才能远远超过庞涓。

后来,墨子有位叫禽滑厘的徒弟到了魏都,向魏惠王举荐孙膑。

魏惠王就责问庞涓,庞涓只好请来了孙膑。

魏惠王见到孙膑不胜欢喜,孙膑对惠王也是有问必答,且头头是道,惠王由此对他倍加喜爱,重用之意溢于言表。

魏王如此对待孙膑引起了庞涓的不快,便私下暗算,以奸计骗取孙膑的家信,并作以删改,然后告知魏王,说孙膑里通外国。

魏惠王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相信了庞涓,并将孙膑处以膑刑(除去膝盖骨),还在脸上刺了字。

庞涓假模假样地命人把孙膑送到宾馆休息,医治膝伤,每日都给他送好菜好饭,自己也常去探望他,陪他谈心解忧。

一个多月后,等孙膑的伤口长好了,庞涓就骗孙膑把其祖传的《孙武兵法》写给他。

后来,孙膑知道了真相,心想:庞涓真是衣冠禽兽!我怎能把《孙武兵法》传给他呢?

又想:“若是不写,他就会把我杀了。”

孙膑想出一个自救的办法。

一天晚上,孙膑突然疯了,他把饭菜都掀翻在地上,又把刻好的书简扔在火里,不停地叫骂。

庞涓命人把孙膑扔到猪圈里。

孙膑在猪圈里倒头便睡,醒了以后拾起猪粪就往嘴里填。

庞涓认为孙膑是真疯了,刻写兵书的事就此搁了下来。

孙膑拖着残疾之身,在猪圈中出出进进,每日疯疯癫癫的,却没人看出他是装疯。

禽滑厘听说了孙膑的遭遇,便用齐威王的名义派了个使团去见魏惠王。

到使团回国的前一天夜间,禽滑厘将孙膑藏进了封得严严实实的车中,把他的衣服换给使团中的一个人穿上,照样躺进猪圈里。

过了几天,假扮孙膑的人也跑回齐国。

庞涓发现孙膑不见了,还以为孙膑掉到井里淹死了!他万万没想到,这时孙膑早就平安地到了齐国。

田忌赛马的智囊是谁?

齐国国君齐威王与齐国大将田忌都很喜欢赛马,而且每次比赛都押下大赌注。

由于田忌的马比不上齐威王的马,所以田忌总是输。

一次,田忌赛马又输给齐威王,回家后闷闷不乐。

这时,逃难到齐的孙膑在田忌家做门客。

于是,孙膑就说:“下次您带我到赛马场看看,或许我能帮您赢得比赛。”

不久,赛马的日子又到了,田忌叫人用车子把孙膑推到赛马场。

看了几场比赛后,孙膑了解了比赛规则:参赛者要将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而后依次轮赛,上等对上等,中等对中等,下等对下等。

比赛完毕,只要自己的马能两次名列前茅,就算赢。

于是,孙膑对田忌说:“先用您的下等马对他的上等马,再用您的上等马对他的中等马,最后用您的中等马与他的下等马比,这样肯定能赢。”

田忌就吩咐手下人按孙膑说的办。

接下来,第一场齐威王的马胜出,而第二场、第三场都是田忌的马跑在最前面,结果田忌赢了比赛。

齐威王感到很意外,就问田忌是从哪里找的宝马。

田忌没有隐瞒,向齐威王说出实情,并趁机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见孙膑很有才华,就把他留在身边给自己出谋划策。

围魏救赵是谁支的招?

公元前356年,赵国国君赵成侯在平陆(今山东汶上)和齐威王、宋桓侯相会结好,同时又和燕文公在阿(今河北境内)相会。

赵国的举动引起魏惠王的极大不满。

适逢公元前354年,赵国向依附于魏国的卫国动武,迫使卫国屈服称臣。

于是,魏国便借口保护卫国,出兵攻赵,包围了其国都邯郸。

赵与齐有同盟关系,这时见局势危急,遂于公元前353年遣使向齐国求援。

齐威王闻报赵国告急,就召集文武大臣进行商议。

丞相邹忌反对出兵救赵。

齐将段干朋则认为不救赵既会失去对赵国的信用,又会给齐国争雄造成困难,因而主张救赵。

但他同时又指出:应先派少量兵力南攻襄陵,以牵制魏国。

待魏军攻破邯郸,魏、赵双方均师劳兵疲之际,再予以正面攻击。

段干朋的计谋完全符合齐国统治者的根本利益,齐威王欣然采纳,他决定以部分军队联合宋、卫南攻襄陵,主力暂时按兵不动,静观事态的发展。

魏国以主力攻赵,两军相持近一年。

当邯郸形势危在旦夕,且赵、魏两国均已非常疲惫之时,齐威王认为出兵与魏军决战的时机业已成熟,于是就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统率齐军主力救援赵国。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同魏军主力交锋,以解救赵围。

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提出了“批亢捣虚”、“疾走大梁”的正确建议。

他建议田忌迅速向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切断魏国的交通要道,攻击它防备空虚的地方。

他认为一旦这么做,魏军必然被迫回师自救,齐军可以一举而解赵国之围,同时又能使魏军疲惫于路,便于最终战胜它。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作战建议,统率齐军主力迅速向大梁方向挺进。

魏军获知情报后,不得不由庞涓率主力急忙回救大梁。

这时候,齐军已把桂陵(今山东荷泽东北一带)作为预定的作战区域,迎击魏军于归途之中。

魏军由于长期攻赵,兵力消耗很大,加上长途跋涉急行军,士卒疲惫不堪,面对占有先机之利、休整良好、士气旺盛的齐军的截击,顿时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终于遭受到一次沉重的失败,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

“退兵减灶”是怎么一回事?

公元前342年,魏国派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那时候,齐威王已死,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

齐军依照孙膑的计策,又一次猛捣魏都大梁。

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撤围回国,与魏太子申的兵马合力夹击齐军。

一天,庞涓察看了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派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当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次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却只能供五万人用的了,庞涓得知后一阵窃喜。

到了第三天,庞涓追到齐国军队第三次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

庞涓这才放了心,他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

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两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

其实,这是孙膑在运用“退兵减灶”的方法诱敌。

他命令齐兵将武器辎重沿路丢弃,并逐日减少军中作饭时堆制的锅灶,使庞涓产生错觉,误以为齐军兵士大部逃亡,已溃不成军。

庞涓果然上当,率兵一直追到齐国境内马陵(在今河北)。

马陵道十分狭窄,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便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

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有乱木塞路。”

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被齐兵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

这时,一个兵士看到树上刻了一行字,因为天色渐黑,庞涓便叫人举火辨认,只见上面写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可是已经晚了。

因为火光即为孙膑给齐军规定的放箭信号。

顷刻,原已埋伏好的齐军万箭齐发,魏军死伤惨重,庞涓兵败被擒。

颜斶是怎样驳倒齐宣王的?

战国时,齐国有位学识渊博的高士颜斶,他正直无私,受到很多人的尊敬。

齐宣王也非常仰慕颜斶的才华,便下令召颜斶进宫。

颜斶来到齐宫,走到殿前的阶梯处停住了脚步。

齐宣王非常奇怪,就说:“颜斶,过来吧。”

谁知,颜斶却对齐宣王说:“大王,你过来。”

这时,大臣们都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怎么可以叫大王过去?”

颜斶说:“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

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很恼火地问颜斶: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斶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士人尊贵!从前秦国进攻齐国时,秦王曾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惠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一千。

由此看来,一个君主的头连一个已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觉得自己理亏,说:“听了您的高论,才知自己的想法错了。

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我保证您以后衣食无忧。”

颜斶却辞谢说:“我情愿大王让我回去,每天粗茶淡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做乘车;平安度日,其实并不比权贵差。”

颜斶说罢,便告辞了。

孟母为什么三迁?

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由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

孟母是一个有知识、有教养的女人,她为了抚养儿子,替人家洗衣服、纺线织布,省吃俭用,任劳任怨,一心想把孟子培养成才。

起初,孟子家距墓地很近,他常和邻居的孩子们一起到墓地里去看热闹,和小伙伴们玩给死人送葬一类的游戏。

孟母觉得这种地方不适合孩子住,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

于是,孟母就赶紧搬家了。

母子二人搬到一个闹市附近住下来,市场上一天到晚叫卖声、吵嚷声不绝于耳。

时间一长,孟子又学起那些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来。

孟母觉得这种环境也不利于孩子成长,便再次搬家。

这回,孟母把家搬到一个学堂附近。

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不时从学堂里传出来,那些来学堂读书的人个个斯文讲礼貌。

于是,孟子就学着这些人的样子拿书来读,和人见面时也仿照那些读书人行礼作揖,变得非常懂事有礼貌。

孟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这个地方对孟子的成长大有帮助,于是就一直住了下来。

后来,孟子一天天长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

孟母就节衣缩食地省下钱来,送他到学校上学读书。

在母亲的督促下,孟子发奋苦读,博览群书,终于成为一个学识仅次于孔子的思想家,被儒家列为“亚圣”。

庄周梦蝶有什么意味?

庄子,名周,生于公元前369年的宋国蒙地(在今河南),是战国中期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一天,庄子在白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大蝴蝶飞舞在草地上,完全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忽然,庄子一觉醒来,不禁大吃一惊:咦,我怎么是庄子呢?

刚才还是一只蝴蝶!他摇了摇头,认真地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我个人来讲,不知道是庄子做梦化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子?

不管怎样变化,万事万物都是在梦中度过的。

是谁让秦国不敢出兵六国?

苏秦(前337-前284),字季子,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苏秦出身贫寒,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

公元前329年,苏秦先到了秦国,游说惠王。

但当时秦国刚刚处死商鞅,非常不欢迎到处游说的士人。

苏秦于是向东到了赵国,赵肃侯的弟弟奉阳君很不喜欢苏秦,苏秦只得离开了赵国,去了燕国。

苏秦在燕国逗留了一年多,公元前328年才得到燕文侯的召见。

苏秦向燕文侯分析当前形势,说强大的秦国有吞并各国的野心,燕国之所以还没有受到侵扰,是因为赵国挡在前面,牵制了秦国。

苏秦劝说燕文侯与赵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燕文侯很赞同苏秦的意见,于是就资助了苏秦车马钱财,让他出使赵国,进行合纵抗秦。

此时,不喜欢苏秦的奉阳君已经死了,苏秦乘机以同样的道理劝说赵肃侯。

赵肃侯听了很动心,决定任苏秦为相国,还送给苏秦很多钱财用来游说各诸侯国加盟。

苏秦又先后游说了韩、魏、齐、楚四国的国君,四国最后都同意组成同盟抵抗强秦。

于是,六国合纵成功,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主管联盟的事。

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途经周的都城洛阳时,随行的车辆满载着行装,各国诸侯派来送行的使者很多,气派比得上帝王。

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命人清扫苏秦将要经过的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

苏秦的兄嫂和妻子见了他,态度也都变得非常恭敬。

苏秦回到赵国后,派人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秦国从此很长时间不敢出兵侵略六国。

谁帮助秦国破了“合纵抗秦”计?

张仪(?

-前309),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与苏秦是师兄弟,都曾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之术。

从鬼谷子那里学到本领后,张仪去了秦国,把他那一套“连横”亲秦的策略说给秦惠王听,秦惠王很赞赏,就拜他为相国。

张仪倡导的“连横”中心意思是:秦国太强大了,不论哪个国家,只有依赖秦国,跟秦国联盟,去对付其他国家,才能取得胜利。

这时,楚国打算和齐国联盟,共同对付秦国。

齐楚都是大国,如果结盟,对秦国就是一个严重威胁。

于是,张仪向秦王请求去楚国拆散齐、楚的联盟,秦王答应了。

公元前313年,张仪来到楚国后,买通了靳尚和楚王的其他宠臣,这才去拜见楚怀王。

两人见面后,张仪以秦情愿把商于(在今陕西、河南一带)之地600里归还楚国为诱饵利诱楚、齐两国断交。

利令智昏之下,楚怀王就一面派人去跟齐国断交,一面派使臣跟随张仪去秦国,办理土地移交手续。

到了秦国,张仪却说只答应给楚六里地。

这时,齐国因楚国背盟,就派使臣去秦国,约好一起去打楚国。

楚王得知张仪欺骗自己后,气急败坏,下令发兵10万去攻打秦国。

但秦国早已有所准备,齐国也派部队来帮助秦国作战,结果楚军大败,楚国汉中一带土地全被秦国夺去了。

后来,张仪用同样方法欺诈蒙骗六国,结果破坏了其他国家“合纵”抗秦的计划。

武灵王为何要改穿胡服?

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是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名雍,嬴姓赵氏。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赵雍,死后谥号武灵。

赵武灵王在位时,发现胡人作战都用骑兵。

他们身穿短衣,骑在马上,往来如飞,挽弓射箭,灵活方便。

于是,赵武灵王打算让自己的子民改穿胡人服装,学习骑马射箭,从而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

赵武灵王以身作则,第一个穿起胡服。

文武百官上朝时,见赵王穿着短衣窄袖的胡服,都大吃一惊,议论纷纷。

赵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更想不通,他推说有病,不肯上朝。

赵武灵王亲自到叔父家中,耐心地劝说他:“赵国四面临敌,如果没有骑马射箭的装备,如何能守住疆土呢?

过去,中山国恃仗齐国撑腰,侵入我们国土,掳掠我们的人民,先王把这件事看成奇耻大辱。

我要改变服饰,学习骑射,是为了保卫国家,为先王报仇雪耻。

叔父一定要支持我!”

赵武灵王一番话打动了公子成。

赵武灵王很高兴,马上赏给公子成一套胡服。

第二天,公子成穿了胡服上朝,朝中官员见了,都不敢再反对了。

伐齐有功的乐毅为什么返回赵国?

公元前284年,乐毅统领赵、魏、秦、韩、燕五国的军队攻伐齐国,在济水西侧把齐国军队打得大败而逃。

后来诸侯各国的军队都各自回国了,而乐毅继续率领燕军独立追击齐军,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

齐王在齐军连续失败后,逃出都城临淄,最后到了莒城。

乐毅领兵攻进临淄,把齐国的珠宝玉器、财物祭品全都运送到燕国。

燕昭王亲自到济水岸边慰劳军队,进行赏赐,给士卒犒劳。

之后,又把昌国之地赏给乐毅,封他为昌国君。

慰劳完毕,带着齐国的俘虏及其掳获的大量金银物品返回燕国,又派乐毅继续攻取没有降服的齐国城邑。

乐毅带兵在齐国征战了五年,攻下七十多个齐国的城邑,并把这些城邑都改为郡县归属于燕国。

最后仅剩下莒城、即墨两座城池尚未攻破。

这时,燕昭王死了,他的儿子即位称为燕惠王。

惠王本就对乐毅心怀不满,再受到齐人反间计的挑拨,就更加怀疑他了。

于是,惠王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并召回乐毅。

乐毅担心回燕被杀,就返回了老家赵国。

赵国君王很尊重乐毅,也十分信任他,封他为望诸君,把观津之地封给他,还对燕、齐发出警告。

燕、齐两国也奈何乐毅不得,他就在赵国住了下来。

田单破燕使用了怎样的战法?

乐毅伐齐,最后只剩下了莒城和即墨两个地方没有攻破。

由于齐愍王已死,莒城的大夫就立其子为王,是为齐襄王。

这时,乐毅又派兵进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在战斗中受伤死了。

由于即墨城里没有守将,士兵人心惶惶。

这时候,即墨城里一个齐王的远房亲戚田单就带领大家守城,抵御燕军的进攻。

后来,骑劫代替乐毅指挥燕军攻城。

骑劫上任后,遂下令燕兵围攻即墨,燕国士兵里里外外将即墨围了好几层。

田单经过冥想苦思,想出了一条破敌之计。

他下令将全城的各种各样的牛集中到军营来,精心挑选了一千多头牛;随即命令士兵请来裁缝,给每头牛身上披一块绸子,上面画着大红大绿的古怪花样;在牛角上捆两把锋利的尖刀,尾巴上系一捆浸透了油的苇束。

一天午夜,田单下令凿开十几处城墙,命士兵把牛成群结队赶到城外,还在牛尾巴上点着了火。

牛被烧得疼痛难忍,牛性子一下子发作起来,一千多头牛愤怒地朝着燕军兵营方向猛冲过去。

齐军的五千名“敢死队”成员也拿着大刀长矛,紧跟在牛队后面,冲杀上去。

城里的老百姓都一起来到城头,拿着铜壶、铜盆,狠命地敲打,为士兵和火牛呐喊助威。

一时间,震天动地的呐喊声、鼓声、铜器声和火牛的怒吼声、士兵的冲杀声响成一片。

燕国人睡眼朦胧间,看见火光冲天,成百上千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向他们的兵营冲过来,吓得腿都软了,哪儿还敢抵抗呢?

一阵乱战,燕军开始败退。

骑劫坐着战车,想杀出重围,结果却被齐兵围住,乱刀砍死。

就这样,燕国损兵折将,大败于火牛阵。

于是,齐军乘胜反攻。

那些被燕国占领的地方的百姓都纷纷起兵,杀了燕国的守将,迎接田单的到来。

几个月后,齐国就收复了被燕国所占的城池。

田单又把齐襄王从莒城迎回临淄,齐国这才渡过了几乎亡国的危险。

平原君为什么要杀掉他的美妾?

平原君赵胜是赵惠文王的弟弟,赵惠文王的弟兄很多,其中以赵胜最诚实贤良。

当时有很多人来投靠他,有赵国的,也有其他国家的,他的门人多的时候有几千人。

赵胜在乡间有一套住宅,紧靠着附近的农民家。

隔壁住的农夫腿有病,走路一跛一跛的。

赵胜有个漂亮的小妾,每日上午都站在楼上看风景。

一次,她看到这个跛足的农夫担着水,一歪一歪的,水桶里的水也一晃一晃,就不由得大笑了一声,惊动了这位担水人。

第二天,农夫来见赵胜,说:“我听别人说,您喜欢结交天下贤良之人;而且,很多人说您对投奔来的人非常好,如果他们和您的家人美妾发生争执,您总是向着他们。

我是您的邻居,腿有点不好,腰有点驼,而您的爱妾因此笑话我,这是对我的极大侮辱,我想得到她的人头。”

赵胜吓了一大跳,就开玩笑地答应道:“好,好,好。”

他当然不会杀小妾了。

后来,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赵胜的门人越来越少,不到一年时间,他的门人只剩下一半了。

赵胜觉得很奇怪。

一天,他问手下的一个学生:“我赵胜待你们不薄,对你们也没有失礼的地方,为什么一个个离我而去呢?”

那人说:“不为别的,您对我们够好的了,就为了不杀笑跛脚的人。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说明了您内心深处还是爱美色而轻视贤士。

既然您有这样的念头,人们何不另择他枝呢?”

赵胜这才恍然大悟,回到后室,拿着刀就杀了那个小妾,拎着人头到了邻居的家里,向他赔礼道歉。

冯谖怎样给孟尝君“买义”避祸?

孟尝君(?

-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

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幺儿、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军队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官桥、张汪一带),权倾一时。

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

据载,孟尝君有三千食客,其中有一个叫冯谖的。

冯谖因为家境贫困,托人在孟尝君门下做一名食客。

孟尝君问他有什么爱好和特长,冯谖都说没有。

孟尝君笑了笑,就接纳了他。

一次,冯谖自告奋勇替孟尝君去他的封地薛邑收债。

临行时,冯谖问:“收完债后,买些什么回来?”

孟尝君说:“先生看着办,买些我缺少的东西吧。”

到了薛邑,冯谖派官吏把百姓叫来核对好债券,宣布:孟尝君说这些债全都免了!然后,就烧掉了债券,百姓感激得欢呼万岁。

冯谖回去复命,孟尝君问他买了些什么回来。

冯谖说:“我想您缺少的只有仁义了,就自作主张为您买了仁义回来。”

孟尝君问:“仁义怎么买呢?”

冯谖说:“您只有小小的薛邑,却不体恤子民,反而放高利贷。

我假借您的名义,将所有的债全免了,这就是替您买的仁义。”

孟尝君很不高兴。

一年以后,孟尝君被齐愍王罢了官,丧气地回到薛邑。

百姓扶老携幼,出城百里迎接孟尝君。

孟尝君感慨地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仁义,我今天看到了。”

冯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才可以避免死亡,如今您只有一个洞穴,还不能高枕无忧。”

于是,冯谖便替孟尝君游说魏国。

魏国决定聘孟尝君当宰相。

齐愍王听到这个消息,连忙向孟尝君道歉,请他官复原职。

冯谖让孟尝君乘机求取齐王祭祀祖先的祭器,在薛邑设立齐王的宗庙。

这样,孟尝君就永远不会失去薛邑了。

等到宗庙落成,冯谖说:“三个洞已经挖好了,您可以安心了。”

这就是成语“狡兔三窟”的来历。

从此,孟尝君在齐国当了几十年宰相,没有祸事上身。

楚怀王为什么客死秦国?

公元前299年,秦王派人送信与楚怀王,约他在武关相会,当面结盟。

大臣昭睢劝怀王发兵自守,不去赴约,认为秦为虎狼之国、言而无信;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前去赴约。

楚怀王听从了子兰的话,动身前去秦国。

秦国命一个将军诈扮为秦王,并在武关埋下伏兵。

楚怀王一到,秦国便关闭关门,劫持了楚怀王,把他带到秦都咸阳。

到咸阳后,又强迫楚怀王在章台宫像藩臣一样朝见秦王,并威胁他,要他割地给秦国。

楚怀王坚决不答应,秦国便把他扣留在咸阳。

楚国大臣见怀王被扣,为安定国家,便迎立在齐国为质的太子为楚王,是为楚顷襄王,并把这个消息告诉秦国。

秦王恼羞成怒,派秦军出武关攻楚,杀楚军5万人,攻下16座城池。

公元前297年,楚怀王从秦国逃跑。

秦国发现后,立即派军队封锁了通往楚国的所有道路。

楚怀王只好从小路逃到了赵国;后来,他又准备逃到魏国去,途中被秦国人抓了回去。

第二年,楚怀王在秦国羞怒成疾,客死秦国。

为什么会有“黄金台”?

战国时,燕国燕王哙愚昧昏庸、忠奸不分,用子之为丞相,国家十分混乱。

齐国趁机讨伐燕王,燕王哙死了,子之被齐军剁成肉酱;后来,在中原各国的干涉下,齐国才退兵;一直在韩国做人质的公子职回国继位,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决心复兴燕国,而最要紧的工作就是招揽人才。

燕昭王去向郭隗请教,郭隗于是讲了个故事启发燕昭王,说古时候有个国君打算用千两黄金去买一匹千里马,但三年也没买到。

有个人辗转打听到有个地方有匹千里马,可赶到时那匹马已死了,这个人就用五百两黄金把死马的骨头买了献给国君。

国君大怒,那个人说:“天下人知道您花五百金买马骨头的消息,就会把骏马送上门来的。”

果然,不到一年时间,人们就献来三匹千里马。

讲完这个故事,郭隗说:“大王您如果真想招贤纳才,不妨就从我身上开始吧。”

于是,燕昭王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举行隆重的仪式,恭敬地把郭隗请到宫殿里去住,每天都要像学生请教老师那样前去探望。

燕昭王还修筑了一座高台,用以招徕天下贤士。

台上放置了许多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见面礼,这就是著名的“黄金台”。

燕昭王爱慕贤能的名声风传天下,各国才士争先恐后地奔赴燕国。

其中不乏勇将名士:武将剧辛从赵国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一时间,燕国人才济济。

屈原为何痛沉汨罗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二十多岁时担任楚怀王的左徒,深得楚怀王的信任。

后来,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

但屈原没有计较,还和往常一样就国家大事向楚怀王进言。

楚怀王不但听不进屈原的忠告,还撤了他的职,让他去当三闾大夫,管些无关紧要的事。

屈原对楚怀王的昏庸不明感到很失望,他把满腔的悲愤倾泻到诗句中去,写下了文学史上著名的长诗《离骚》。

后来,屈原听到楚怀王被秦国劫持、死于他乡的消息,悲愤交加,写下了《招魂》一诗。

这时的楚国,太子横登上了王位,即为楚顷襄王。

顷襄王重用兄弟子兰和靳尚,排斥屈原。

他免除了屈原的官职,将他放逐到湘南一带。

又过了两年,楚国郢都被秦国攻占了,宫殿成了一片瓦砾,楚顷襄王也逃到江东。

屈原复兴祖国的理想彻底破灭了,他怀着壮志未酬的痛苦,吟着他最后的诗篇《怀沙》,投入了汨罗江中。

屈原投江的日子是农历五月初五,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这天定为端午节,并传下了端午节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传统风俗。

蔺相如为何戏耍秦王?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非常宝贵的玉璧,相传它是楚国人卞和采到的,所以又叫它“和氏璧”。

秦王听说赵国得到了和氏璧,就想骗过来据为己有。

于是,秦王派一位使者去见赵惠文王,说秦国愿拿十五座城市来换那块和氏璧。

赵惠文王派蔺相如带着玉璧前往秦国。

秦王听说赵国将玉璧送来了,赶紧召集朝中大臣,在王宫中会见蔺相如。

蔺相如将玉璧捧给秦王,秦王把玩了好半天,可就是不提换城的事。

蔺相如站在一边,看到眼前这副情景,心想:秦王果然不怀好意,全然没有要给我们城的意思。

于是就上前对秦王说:“大王,您也许没有注意,和氏璧有一点毛病,请让我指出来给您看。”

秦王听蔺相如这么一说,就把玉璧交给了他。

蔺相如拿到玉璧向后退了几步,靠到了后边的柱子上,圆瞪着眼睛,满脸怒气,对秦王说:“我王知道和氏璧是稀世之宝,因为您喜欢,愿意拿十五座城市来换,所以派我来这里。

但今天看起来,您傲慢无礼,毫无诚意,要我们的玉璧,又不想给我们城市。

现在玉璧就在我的手里,如果您一定要逼我,我就和这玉璧一起在这柱子上撞碎。”

秦王怕蔺相如真的要砸玉璧,忙说:“先生,请不要这样,我说了话怎么能不算数呢?”

接着,又让左右取来地图,把准备给赵国的十五座城市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看透了秦王要通过此举来骗取自己手中的玉璧,就说:“我国大王为了送这宝贝,斋戒了五日,而且我临行之时,他们还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

如果您也是诚心诚意的,您也应该同样斋戒,才能接受这玉璧。”

秦王心想:反正你也逃脱不出咸阳,就答应了。

回到秦国馆驿后,蔺相如就吩咐随从扮成一个穷苦老百姓,将玉璧藏在怀里,偷偷地溜出秦国,将玉璧完好地送回了赵国。

过了五天,秦王斋戒结束,就召集群臣和外国使节,来举行受璧仪式。

蔺相如从容地走到了宫殿中,对秦王说道:“贵国自穆公以来,共有二十几位君主,但没有一位能守信义。

我担心您也蒙骗我,使我赵国既失去宝贝,又得不到你们秦国的城市,所以我已派人将玉璧携回国内。

秦王要是把十五座城市先割让给我们赵国,我们赵国哪里敢不交出玉璧呢?”

秦王一听,羞愧难当,想杀蔺相如,又恐惹人耻笑,就让蔺相如回赵国了。

其实,秦国本来就没打算用城换璧,只不过想借此来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和实力罢了。

成语“鸡鸣狗盗”的渊源是什么?

成语“鸡鸣狗盗”的来源和齐国公子孟尝君有关。

一次,孟尝君出使秦国,被秦王扣留。

孟尝君害怕被秦王杀掉,急于脱身,去求秦王的宠妃在秦王面前为他说情。

秦王的宠妃非常喜欢狐狸皮袄。

孟尝君正好有一件世上独一无二的白色狐狸皮袄,不巧的是已经献给了昭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