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超值金版-世界历史1000问> 第三篇 近代史 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篇 近代史 4(1 / 2)

第三篇近代史4

是谁设计了巴黎的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

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

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埃菲尔铁塔是法国巴黎著名铁塔,坐落在塞纳河南岸马尔斯广场的北端。

1887年1月26日动工,1889年5月15日建成开放,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巴黎铁塔有如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凯旋门、香榭利大街一样是巴黎的地标性建筑。

如果说,巴黎圣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征,那么,埃菲尔铁塔就是现代巴黎的标志。

是谁为电磁场理论奠定了基础?

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faraday,1791—1867)受到前人启发,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第一个用力线和场的概念来表达它们,为后来建立严密的电磁场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拉第是许多重要电磁现象的发现者。

1821年9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磁铁旋转。

这个装置后来发展成为电动机。

1831年10月,他发现如果把磁铁插入或抽出闭合的导线回路,回路中会出现电流,这个装置后来发展成了发电机。

同一年,法拉第还完成了后来演变成变压器的实验。

这些实验为以后电的大规模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法拉第在电化学方面也有许多重要发现。

现在电学和化学上的一些单位和定律就是以法拉第的名字命名的。

法拉第不仅有实验天才,还有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力。

当时人们只知道万物均由原子构成,但他却提出电和磁不是由原子构成,而是以空间中场的形式存在的;电力和磁力的作用可以用场中的力线来表示;他还认为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力归根到底是统一的。

他的这些新颖思想为19世纪以后自然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法拉第一生致力于科学事业,勤奋工作,不图虚名。

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章,但他却深深地收藏起来,连最亲近的朋友都未见过。

有人问他喜欢不喜欢这些荣誉,他说:“我从来没有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难怪科学家麦克斯韦评价法拉第说:“法拉第是科学家中最有成就最高尚的典型。”

是谁集电磁场理论之大成?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是继法拉第之后集电磁场理论之大成的伟大科学家。

1831年11月13日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

10岁时进入爱丁堡中学学习。

1847年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

1850年转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数学系学习,1856年在苏格兰阿伯丁的马里沙耳任自然哲学教授。

1860年到伦敦国王学院任自然哲学和天文学教授。

于1873年出版了电磁场理论的经典巨著《电磁学通论》,1871年受聘为剑桥大学新设立的卡文迪许试验物理学教授,负责筹建卡文迪许实验室,1874年实验室建成后,他担任这个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直到1879年11月5日在剑桥逝世。

是谁被称为小提琴之王?

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opaganini,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他是音乐史上最负盛名的演奏家之一,被人们称为“小提琴之王”。

尼科罗·帕格尼尼幼年即学琴,后去热那亚和帕尔马学习,9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13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

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他的演奏将小提琴技巧发挥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还将吉他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

是谁发明了电池?

亚历山德罗·伏特(alessandrovolta,1745—1827)出生于意大利科莫一个富有的天主教家庭。

1792年他开始长途游历,到过德国、荷兰、法国和英国。

他访问了一些著名的同行,比如拉普拉斯和拉瓦锡,并和他们共同做实验。

他当时还被选为法国科学院的通讯院士,不久又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的外国会员。

伏特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明了被后人称做“伏特电堆”的电池,这就是在铜板和锌板中间夹上卡纸和用盐水浸过的布片,一层一层堆起来的蓄电池。

这种电池,今天仍然在使用。

伏特在一封写给皇家学会会长班克斯的著名信件中介绍了他的发明,用的标题是《论不同导电物质接触产生的电》。

电堆能产生连续的电流,它的强度的数量级比从静电起电机能得到的电流大。

是谁发明了电灯?

1879年,在美国,人们奔走相告:在即将赴北极探险的“佳内特号”考察船上,装有由托马斯·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发明的电灯。

在“佳内特号”考察船出发的前夕,许多人涌向码头、踏上船,希望亲眼看看电灯的模样。

“那电灯比油灯、蜡烛亮多了!”

“这艘船装上这么个外形像茄子一样的玩意儿,像黑夜里有了一轮太阳!”

“这东西真是太神了,不可思议!”

人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激动、惊喜的心情溢于言表。

虽然在今天看来,这种内部装有炭做成的灯丝的灯泡,只不过比手电筒亮一点,但是,在当时,着实让人吃了一惊。

在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的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然而,能够立即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却只有电灯。

因为电灯的好处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它的出现,意味着人们的活动不再受到黑暗的制约了。

是谁发明了电话?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grahambell,1847—1922)美国(英国裔)发明家和企业家。

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创建了贝尔电话公司。

被世界誉为“电话之父”。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年生于英国苏格兰,他的祖父亲毕生都从事聋哑人的教育事业,由于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声学和语言学有浓厚的兴趣。

开始,他的兴趣是在研究电报上。

有一次,当他在做电报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块铁片在磁铁前震动发出微弱的声音,而且他还发现这种声音能通过导线传向远方。

这给贝尔以很大的启发。

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不也可以引起铁片的震动吗。

这就是贝尔关于电话的最初构想。

贝尔发明电话的努力得到了当时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的鼓励。

亨利对他说:“你有一个伟大发明的设想,干吧!”

当贝尔说到自己缺乏电学知识时,亨利说:“学吧”。

在亨利的鼓舞下,贝尔开始了实验,一次不小心把瓶内的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得喊叫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

想不到,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音。

正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贝尔先生的助手沃森,是第一个从电话里听到电话声音的人。

贝尔在得知自己试验的电话已经能够传送声音时,热泪盈眶。

当天晚上,他写给母亲的信中说:“朋友们各自留在家里,不用出门也能互相交谈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是谁发明了无线电?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1856—1943),世界知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

塞尔维亚血统的他1856年7月10日出生在克罗地亚。

特斯拉被认为是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发明家。

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电和磁性的贡献也是知名的。

他的专利和理论工作形式依据现代交变电流电力(ac)的系统,包括多相电力分配系统和ac马达,帮助了他带动起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美国,特斯拉在历史上可以媲美任何其他的发明家或科学家。

1893年,他展示了无线通讯并成为电流之战的赢家之后,就成为美国最伟大的电子工程师之一,因而备受尊敬。

许多他早期的成果变成现代电子工程的先驱,而且他的许多发现具有开创性意义。

1943年,美国最高法院承认他为无线电的发明者。

法兰西第二帝国是如何演变的?

1852年12月2日,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宣布恢复帝国,成为法兰西皇帝,称拿破仑三世。

根据多次补充的帝国宪法,皇帝是国家元首,统率军队,有宣战、媾和、结盟、订立商约和特赦,任命政府与地方官员,批准公共建设工程,决定是否将法案送交立法团讨论等权力。

帝国立法体制分成3部分:参政院由皇帝任命,约50人组成,任务是维护宪法与保证皇帝统治,它准备法案和审查法令修正案;凡年满21岁并在某地居住超过半年的法国男子皆有选举权,立法团由选举产生的200多名议员组成,它的主席和副主席由皇帝任命,立法团仅有权讨论和表决法案;元老院由皇帝任命,由约100名亲王、元帅、主教组成,批准立法团通过的法令。

大臣们执行皇帝命令,各自对皇帝负责。

参政院对省长实行监督。

地方政权掌握在省长手中,他们领导全省警察,控制社会舆论。

帝国时期重要官员有内政大臣———莫尔尼,财政大臣—富尔德,军事大臣圣阿尔诺,后期有鲁埃和奥利维埃。

第二帝国经历了由专制统治向自由主义、议会政治演变的过程。

帝国初期,拿破仑三世实行个人专权,致力于巩固资产阶级秩序。

政府在一些省内实行戒严,封闭共和派俱乐部,解散工人组织,查禁进步报刊,利用天主教会加强控制学校。

60年代,人民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反动专制制度难于继续维持。

因此,帝国后期开始实行改革,逐渐向自由主义政策演变,以求缓和国内矛盾,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皇帝经立法团同意方可批准追加拨款,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勒霞白列法》等。

1870年初,奥利维埃奉命组织自由主义内阁。

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议会权力有所扩大。

1870年7月19日,拿破仑三世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为借口对普鲁士宣战,企图通过对普鲁士的战争来加强对国内的控制,结果法军战败。

9月2日,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投降;4日,巴黎发生革命,宣布推翻帝制,成立共和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遂告瓦解。

巴黎公社是怎样成立的?

19世纪70年代初,巴黎工人为了谋取自身的解放,曾经多次举行起义,但是都失败了。

严峻的现实使他们懂得:无产阶级要摧毁旧的国家机器,首先要建立自己的武装,采取暴力革命,否则是没有出路的。

1870年7月,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转移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挑起了普法战争。

结果是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直攻巴黎。

在抗击普鲁士军队入侵的战斗中,巴黎工人迅速发展了自己的革命武装,建立“国民自卫军”。

没有枪,工人们就搜集被帝国军队遗弃的枪支;没有炮,工人们自己集资,用教堂的铜钟和街头皇帝的铜像为材料,铸造了几十门大炮。

他们还编写了《贱民之歌》、《人民的觉醒》、《为一块牛排出卖巴黎》等许多革命歌曲,揭露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和普鲁士反动政权相勾结,并号召人民拿起武器,为保卫法兰西祖国而斗争。

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工人武装的发展害怕得要命。

他们竟然放弃抵御外敌,回过头来先解除工人的武装。

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毅然举行了起义,用革命武装粉碎了反革命武装,迅速掌握了整个巴黎。

巴黎上空升起了无产阶级胜利的红旗,巴黎全城欢声雷动,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劳动群众走上街头,载歌载舞,庆祝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成立。

《国际歌》的作者是谁?

“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公社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诗人欧仁·鲍狄埃(eugeneedinepottier)转移到巴黎近郊的一个地方。

在保卫公社的战斗中,他是街垒战中的一名英勇战士;在白色恐怖中,他没有屈服。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把他的思想照亮,把他的视野拓宽。

一个极其重大的主题在向他不停地召唤,触动他的心弦,于是,一行行充满激情的诗句,如同火山爆发、海涛咆啸一样,奔泻而来: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的罪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鲍狄埃写完《国际歌》后不久,由于躲避敌人的追捕,逃到了英国和美国。

但是,他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战斗。

在国外,他一方面和过去“巴黎公社”的社员联系,一方面参加工人运动。

1880年,也就是“巴黎公社”起义失败9年之后,鲍狄埃才回到法国。

回国后,他立即参加了工人党。

为了号召工人阶级团结一致,向资产阶级政权进行斗争,他以诗歌为武器,写了两本诗,题目分别是“谁是疯子?”

和“革命歌集”。

1887年,就在鲍狄埃的第二本诗《革命歌集》出版不久,他就在贫困中病逝了。

狄盖特如何为《国际歌》谱曲?

在鲍狄埃逝世7个月之后,法国工人党展开纪念鲍狄埃的活动。

法国里尔城的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pierredegeyter)得到了一本鲍狄埃的《革命歌集》,同伴们鼓励他创作出足以表达工人阶级心声的歌曲,以此作为对鲍狄埃的纪念。

当狄盖特打开《革命歌集》的时候,马上被《国际歌》深刻的政治内容,富有号召力的诗句所吸引、感动,他带着炽热的创作激情,回到他居住的地下室,急不可待地坐在那台破旧的风琴前,立即为《国际歌》谱曲。

这时候,夜已经很深了,狄盖特心潮澎湃,一幅幅无产阶级斗争的气吞山河的壮丽画面,展现在他的眼前。

随着琴键的跳动,一曲庄严、雄伟的旋律,犹如阵阵大海潮,汹涌奔腾而来。

经过一个不平静的夜晚,作曲家狄盖特为《国际歌》塑造了庄严、雄伟、深刻的音乐形象。

第二天,狄盖特把刚谱好的《国际歌》曲谱交给了里尔城的“工人之声”合唱团。

没几天,合唱团就在一次卖报工人的集会上首次演出了这首歌。

《国际歌》很快就在工人当中传唱开了。

狄盖特为《国际歌》谱曲的时候是40岁。

后来他老了,只能做个煤气街灯的管理员惨度余生。

每天傍晚和黎明,他沿街去点灯、熄灯。

直到1922年,狄盖特已经是74岁的老人了,人们才知道他就是那位著名的《国际歌》作曲者。

德国三月革命是怎么回事?

1848年2月底至3月初,德国西南各邦爆发了革命。

3月13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工人、学生和平民举行反政府示威,奥地利首相梅特涅调集军队镇压,人民迅速举行起义。

梅特涅见势不妙,男扮女装仓皇逃往英国。

奥地利国王被迫宣布成立自由资产阶级内阁,答应召开立宪国民议会,制定宪法。

维也纳起义成功的消息,点燃了德国各地的革命烈火。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于是召开了一个立宪会议,允诺成立一个联邦制的德意志帝国,在这个帝国中将会有一个民选的议会,国民拥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而人民群众却不满意,要求撤军的呼声越来越高,并包围王宫。

国王下令对群众开枪,愤怒的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战斗了10多个小时后取得胜利。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迫下令军队撤出柏林,答应立即召开国民议会,释放政治犯。

德国三月革命极大地推动了1848年德国革命的发展。

英国为何自称“日不落帝国”?

老牌殖民主义国家,一般是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俄国、法国和英国。

但是,16世纪葡萄牙的殖民霸权主要在东西航路一条线,而西班牙的殖民霸权主要在中南美洲那一片,而且都是沾了探索先行和罗马教皇圣谕的“光”,为时不长。

17世纪,荷兰的殖民霸权靠转运贸易起家,也是昙花一现。

至于16、17世纪俄国的殖民侵略,属于区域性的陆地蚕食。

法国的霸业,目标在于欧洲大陆,尽管它到处侵略扩张,在海外也占领过广大的殖民地,但却处于配角的地位。

只有英国,从事殖民掠夺的时间最长,占领的殖民地最多,维持殖民统治的时间最久。

据统计,1914年,英国殖民地面积达33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4,占各列强殖民地总和的1/2,等于本土面积的100多倍。

殖民地人口近4亿,等于本国人口的9倍,殖民地范围包括各大洲,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

英国的国旗飘扬于各殖民地的上空,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能受到阳光的普照。

因此自称为“日不落帝国”。

英国是怎样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发家史上竖着三个路标:海盗起步,战争开路,工业革命。

早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就依靠商业冒险家、远征队到各地建立“贸易据点”。

比较早的殖民据点建立在美洲、印度和北爱尔兰的一些地区。

英国由海盗起步而走上争夺殖民霸权的途程中,发动了近200次的战争。

1588年的英西战争,崩塌了西班牙殖民霸主的宝座,英国夺得了西班牙从非洲贩卖黑奴的贸易垄断权;17世纪50—70年代的3次英荷战争,摧毁了荷兰的殖民霸权,英国夺得了东西方贸易和对亚洲进行殖民掠夺的优势;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英国又对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1756—1763年英法因为争夺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而进行的“七年战争”,战火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结果摧毁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又使得英国夺得了北美殖民地和南亚次大陆的势力范围。

这80年的战争历程,奠定了英国海洋霸权和殖民霸权的基石。

至19世纪60年代,英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黄金时代,它是“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

这种第一工业强国的地位,为它向外扩张创造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所以,从60年代至80年代是巩固侵略,扩张殖民地的高潮,至20世纪初占领了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

英国之所以能占领最多的殖民地,不仅因为它当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而且还因为是世界上最强的海军强国。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必须以海军来保卫它的领土,而侵略它国更不能缺乏海军。

因此,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海军建设。

伊丽莎白时代,曾打败了当时一流海军强国西班牙。

17世纪,克伦威尔又与荷兰开战,结果当时的海军强国荷兰战败。

至此,海上霸权完全落入英国之手。

英国首先进行了工业革命,为海军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同时用钢铁船代替木帆船,并装有新式武器,使其他殖民者在争夺殖民地中无法同英国抗衡。

英国掠夺殖民地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它利用自己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贱价收买落后民族的领土,或进行经济渗透,或采取借贷的方法去控制弱小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对不愿意打开商业大门的国家则用大炮轰开,然后在控制这些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实行军事占领。

有些地方则是直接派海军打败弱国,强行占为己有。

总之,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所走过的是一条火与血的道路。

哪种机器缓和了英国的“纱荒”?

18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供应不足。

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

在棉纺织部门,人们先是发明了一种叫飞梭的织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织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

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1764年的一天,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

但是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现在变成直立的了。

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

哈格里夫斯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年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

1764年制成以他女儿珍妮命名的纺纱机。

1768年哈格里夫斯在诺丁汉与别人合资开办一家纺纱作坊,用珍妮纺纱机生产针织用纱。

由于当年他没能申请到专利,因此只能自己生产“珍妮机”来赚钱。

“珍妮机”不但效率高,而且纺出的纱质量也比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日渐火暴,“珍妮机”也渐渐流传开来。

福尔摩斯的原型是谁?

19世纪中后期,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医学部有位讲师兼外科医生,名叫约瑟夫·贝尔。

平时,他在学校里认真教课,很少有人会想到,他还是一个私人侦探!

一次,贝尔正在上课,一个中年男子闯进来,要求贝尔给他看病。

贝尔问:“您是不是刚刚穿过教室西面的那片草地?”

男子吃惊地承认了:“您怎么知道?”

贝尔回答:“您脚下有红色的泥土。

整个爱丁堡只有那片草地上有这种黏土。”

接着,贝尔让学生们判断该男子得了什么病。

学生们七嘴八舌,但没有一个回答让贝尔满意。

最后,他告诉学生:“这人的毛病在于酗酒。

你们看,他有酒糟鼻、血红色的脸膛,这都是长期饮酒的症状。

最重要的是——他的右口袋鼓鼓的,里面肯定是一瓶酒!”

说着,贝尔从那人的右口袋里拿出一瓶威士忌来!学生们目瞪口呆。

一天,一个浑身都是刀伤的女子死在医院里。

警方请贝尔对尸体进行解剖,贝尔在尸体检验报告中以严密的逻辑和充分的科学证据证明:该女子死于伤口感染。

警方为此启动了谋杀案调查程序。

这在犯罪学上是一个创举——此后,法医的尸检报告能够使警方认定一桩谋杀案,并启动相应的调查程序。

贝尔的名声渐渐传开,警方经常邀请他协助查案。

1877年,贝尔的班里来了一个学生,叫柯南·道尔。

贝尔把这个学生选为自己的书记员,让他跟随自己解剖尸体、侦察案件。

年仅17岁的柯南·道尔开始仔细观察老师。

毕业后,柯南·道尔开了一家小诊所,但生意不佳。

他只能靠给杂志社写小说来赚稿费。

在创作过程中,他把贝尔变作了笔下的“福尔摩斯”。

1887年11月,以福尔摩斯为主角的第一部小说——《血字的研究》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海王星的发现者是谁?

奥本·尚·约瑟夫·勒威耶(urbainjeanjosephleverrier,1811—1877),法国天文学家,1811年3月10日生于诺曼底的圣洛。

1831年毕业于巴黎工艺学校,早年从事化学实验工作。

1837年任母校天文教师,开始研究天体力学。

并任巴黎工艺学校天文教师;后两度出任巴黎天文台台长。

他于1846年8月31日用数学方法推算出了海王星的轨道并预告它的位置,并因此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的柯普莱奖章。

他还研究过太阳系的稳定性问题和行星理论,编制了行星星历表。

勒威耶发现了水星近日点的异常波动,并预言“水内行星”的存在,这个预言虽然后来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成功解释,但至今仍未能得到最好的证实。

“门罗主义”是怎么回事?

1823年12月2日,美国第5届总统门罗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美国承认并且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

他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

《门罗宣言》最初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1870年以后,始有“门罗主义”的提法。

随着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在门罗主义的指导下,美国于1876年调解阿根廷与巴拉圭间的边界纠纷;1880年调解哥伦比亚与智利间的纠纷;1881年解决墨西哥与危地马拉间,智利与阿根廷、智利与秘鲁间的边界纠纷。

1895年,美国在英属圭亚那与委内瑞拉边界问题上,迫使英国让步,同意成立仲裁法庭,以确定两国边界。

1904年,罗斯福(1901—1909年在任)提出“罗斯福推论”,进一步补充了门罗主义。

他指出,某个拉美国家一旦“闹事”,美国可以干涉其内部事务。

在罗斯福、威尔逊任内,美国经常干涉拉丁美洲,尤其是加勒比地区的内部事务。

1933年以后罗斯福执政时放弃干涉政策,转而推行睦邻政策。

哪部小说引发了一场大战?

1851年,美国作家斯陀夫人在丈夫体弱多病、家境极其贫寒的情况下写成其生平最有影响的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

小说首先以连载的形式在《民族时代》报纸上发表,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人们无与伦比的欢迎,仅第一年就在国内印了100多版,销了30多万册,后来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对美国废奴运动和美国内战中以林肯为代表的正义一方获得胜利,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林肯总统后来接见斯陀夫人时戏谑地称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一句玩笑话充分反映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长篇小说的巨大影响。

作为一本文学作品,美国著名诗人亨利·朗费罗说它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胜利”。

《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或《汤姆大伯的小屋》,故事从一个奴隶主与一个奴隶贩子的讨价还价中开始。

美国肯塔基州的奴隶主谢尔比在股票市场上投机失败,为了还债,决定把两个奴隶卖掉。

一个是汤姆,他是在谢尔比的种植场出生的,童年时就当伺候主人的小家奴,颇得主人欢心,成年后当上了家奴总管,忠心耿耿,全身心维护主人利益。

另一个要卖掉的奴隶是黑白混血种女奴伊丽莎的儿子哈利。

伊丽莎不是一个俯首帖耳死心塌地听主人摆布的奴隶,当她偶然听到主人要卖掉汤姆和自己的儿子哈利后,就连夜带着儿子在奴隶贩子的追捕下跳下浮冰密布的俄亥俄河,逃到自由州,再往加拿大逃奔。

她丈夫乔治·哈里斯是附近种植场的奴隶,也伺机逃跑,与妻子会合,带着孩子,历经艰险,终于在废奴派组织的帮助下,成功地抵达加拿大。

“国际护士节”有何来历?

1854—1856年间,英法联军与沙俄发生激战。

在英国一家医院任护士主任的南丁格尔,带领38名护士奔赴前线,参加护理伤病员的工作。

因当时医疗管理混乱,护理质量很差,伤病员死亡率高达50%。

于是,南丁格尔就潜心改善病房的卫生条件,并加强护理,增加营养。

半年之后,伤病员死亡率下降到%。

这一事迹传遍全欧。

1860年,她在英国伦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

她的护士工作专著,成了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

鉴于南丁格尔推动了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因此被誉为近代护理创始人。

她1910年逝世后,国际护士理事会把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谁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和小提琴家。

他从小爱好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

19岁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管弦乐团,赴波兰、德国各大城市举行圆舞曲演奏会,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整个欧洲。

1872年,约翰·施特劳斯应邀去美国波士顿、纽约等地演出,盛况空前。

他还亲自指挥由2000人组成的管弦乐团、2万人组成的合唱团,联合演出自己的代表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创音乐史上的新纪录。

1899年,约翰·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纳人民举行了10万人的盛大葬礼。

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3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

作品大都热情欢快,旋律性很强,散发出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并常带有幽默感。

人们所熟悉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春之声》等圆舞曲,都出自他的笔下。

他与他父亲同名,两人都是著名的作曲家,又都以写圆舞曲闻名于世。

为了区别起见,在他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老”、“小”。

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美国独立后,北部各州先后废除黑人奴隶制。

但南部诸州由于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种植园奴隶制不断扩大,威胁着美国人民的民主权利。

19世纪20年代前后,废奴运动的组织在美国开始出现。

1826—1827年,143个废奴团体在巴尔的摩召开大会,谴责奴隶制度的罪恶。

30年代初,加里逊在波士顿出版《解放者周刊(1831—1865)》,并和其他废奴主义者于1832年创建新英格兰反奴隶制协会。

1833年4月,在费城成立了全国性的美国反对奴隶制协会,总部设在纽约。

随后反奴隶制协会在北部各地纷纷建立,到40年代这类组织约2000个,参加协会人数超过20万人,形成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废奴主义者虽然遭到反动势力的多方压制和迫害,仍坚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出版了几千种书籍、报刊,并散发了大量传单,有大批演讲员到各地宣传废奴运动的宗旨和控诉奴隶主的罪行,各种文艺作品和专著也以不同方式揭露和抨击奴隶制的罪恶,不断推动废奴运动向前发展。

此外,废奴主义者还组织“地下铁道”,通过隐蔽的方式,经由秘密的路线和食宿站,指引和协助大批黑人奴隶逃离南方。

到美国内战爆发之前,估计至少有6万人因此获得自由。

“地下铁道”的组织者之一塔布曼是女奴出身,她多次深入南部各州,协助数百名奴隶逃出南方而获得自由。

1861年,林肯当选总统,在政纲中抛出的保护关税及《宅地法》大大削弱了南方奴隶主的利益。

南卡罗来那州旋即宣布退出联邦,其余蓄奴诸州亦纷纷效法南卡罗来那州,脱离联邦,并成立“美利坚联盟”,推举来自肯塔基州的杰斐逊·戴维斯为总统。

两个月后,南方政府开始发动武装起事,北方政府被逼应战,南北战争由此爆发。

谁是第一位遭暗杀的美国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lincoln,1809—1865),美国第16任总统,任期为1861年3月4日至1865年4月15日。

林肯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

在其总统任内,美国爆发了内战,史称南北战争。

林肯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遇刺,于第二天去世。

5月4日,林肯葬于橡树岭公墓。

林肯是第一位遭到刺杀的美国总统,更是一位出身贫寒的伟大总统。

何谓《黑人法典》?

《黑人法典》指南北战争后,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南部各州力图保持和恢复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制定的一系列对黑人实行种族隔离或种族歧视的法律。

密西西比州在1866年首先公布,南方各州继而纷纷效仿。

黑人法典使主人占有黑人劳动和对黑人使用“有节制的体罚”等特权合法化。

此外,南部各州以田纳西州为首,成立了专门迫害黑人的秘密恐怖组织,其中有名的代表是“三k党”、“白人骑士团”、“白人兄弟会”,这些组织常用美国刑法中的习惯法——私刑来残害黑人。

1868年后,许多《黑人法典》在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下陆续废除或修改。

世界上哪一笔土地交易最为廉价?

1725年1月28日,任俄国海军上校的维图斯·白令花费了17年时间,发现了阿拉斯加半岛,查清了亚、美大陆之间并非陆地相连,而是中间隔着一条海峡。

不久,维图斯·白令死于坏血病。

为了纪念他,这条海峡被命名为白令海峡。

在维图斯·白令发现阿拉斯加半岛后,俄国皮毛商人陆续来到半岛建立村落。

当时阿拉斯加的居民总数不超过万人,而且大部分是印第安人。

但是因这里常年冰天雪地,全境近三分之一位于北极圈内,加之人口稀少,俄国沙皇干脆将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的低价卖给了美国——平均1英亩地仅值2美分,创造了历史上最廉价的土地交易。

史载,1867年3月29日,美国国务卿威廉·西沃德正在客厅打牌。

俄国驻华盛顿使节斯多依克尔男爵突然来求见。

那时俄美之间已就转让阿拉斯加问题进行过多次秘密讨论。

使节说明来意:他接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谕旨,同意就阿拉斯加问题和美国于次日进行正式谈判。

西沃德听后立即推开牌桌,眉飞色舞地喊道:“为什么要等到明天呢?

我们今晚就签约吧!”

当晚,美国国务院灯火通明,紧张的谈判进行了一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