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5、0235(2 / 3)

黛玉是个极爱干净又娇贵的姑娘,这么殷切服侍人的时候不多。眼下是心疼皇帝,才这么乖乖顺顺地依着他。若在平日里,只有他伺候她的份,何曾见她这样体贴细致。

黛玉陪着皇帝出了暖阁,两人坐到灵前,一个守着批奏折,一个拿起锡箔纸来折纸钱。这是南边的规矩,有人故去了,得叫至亲拿锡箔做成的纸折纸钱。折出来的纸钱多种多样,有银锭、元宝、瓜子锭、莲花锭。还有一种叫穿渡锭,说是专在过奈何桥的时候用的。没穿渡锭就过不了桥,没法投胎转世,只能孤零零地做孤魂野鬼。

“也不知道是怎么学会的,等长大些就都会折了。”黛玉手极巧,哪怕是纸钱也折得又快又好,小小一个托在手里,看着很精致。黛玉不愿意见皇帝皱着眉低沉地不说话,便与他说些零碎的话:“皇上小时候没被拉着折过纸钱罢?长辈们都说孩子折的纸钱,过世的长辈见了高兴。做小辈的总是愿意孝顺长辈,喜欢听人夸一句好。便低着头铆足劲折起来,一折一下午,到了用饭的时候,再抬起来整个后背都是僵的。”

“你也叫这么使唤过?”皇帝没出世先帝就没了,他是皇嗣,谁敢指派他给折纸钱。近年也确实没薨过这么有分量的人,能惊动他出手。是以皇帝对黛玉话里话外的描述很陌生。“分明是唬孩子玩的,还扯一箩筐由头。”

“我们家人口少,也只叫指派过一两回。”黛玉朝皇帝眨了眨眼睛,显出两人相处时才有的灵动顽皮:“况我身子不好,家里老爷太太都不舍得让我劳累。这些差事到最后多是落在哥哥身上,一人肩负起重任。”

就这么和黛玉说说话,皇帝才轻松自在些。若不然,心头的秤砣千斤重似的往下坠,坠得他整个人发闷。

夜里孙宛纯和谨庄王来守灵,黛玉交代了些事,便和皇帝回养心殿来,趁着这时候好歹能睡会。梓宫得在慈庆宫停足七七,头七天是不能绝不能缺人的。活着的人心里不快活,身子也很难消受。

次日清晨,皇帝一早就起身去见臣工了。趁着更衣的工夫,黛玉问:“昨儿夜里都好?”

霁雪道:“半夜子时太上皇领着西太后去上了柱香,说是西太后跪倒在东太后灵前哭了一回,后来是叫太上皇扶着出去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下头人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连西太后自称对不住东太后的话都传出来了。”

“宫里办大事,他们倒一个个都跟着松散了,什么话都敢往外头说。”要说西太后为东太后落泪倒还有可能,后头的话实在没可信度。黛玉一面用早膳,一面交代:“叫尚宫局挑两个厉害些的姑姑出来,好好管管底下人。揪两个传话的,给做做规矩。压到慈庆宫偏门那里打板子,也算是为东太后哭灵了。”

早膳没用完,就有人来回话:“北静郡王和郡王妃来了,另又领了两个姑娘,一个是神武将军的儿媳。”

神武将军的儿子必定是黄玉姼。听说东太后有个庶出的妹妹,嫁给了一户姓黄的人家,生了三个姑娘。想来这另一位,应该就是黄玉姼的姐姐了。

黛玉才起来,昨儿睡得迟了精神不济,这会子也没心思见他们,便命兰陵:“就说我不得空,不必来请安了。你领着他们一径往寿康宫去,好给东太后磕头上香。”

昨儿夜里是谨庄王和孙宛纯守灵,今儿早上原该是恭仪伯和恭仪伯夫人。但恭仪伯不争气,年前就和宝钗和离了,是以早间只有他一人守着。黛玉趁着这工夫理了些事,又看了所需所短之物。

用午膳的时候皇帝遣人来回,说是前头有事,不回来用了。请她用了膳先往慈庆宫去,他这里忙完了就过去。

黛玉于是用了膳,又记挂着太皇太后,先往寿康宫来瞧她。太皇太后的气色也不好,她是长辈,没有到晚辈灵前去守着的道理。但这么多年婆媳下来,冷不丁人没了,心里也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幸而谨庄王把雪生留在寿康宫里,一则是请太皇太后代为照看,一则也是想开开太皇太后的心,别叫她过分感伤。

“我这里没什么紧要事,你和皇帝都不必记挂。”太皇太后摩挲着雪生的小脑袋,感慨道:“人死债消,这些年东太后是有不是之处。但念在她究竟养了皇帝,就都到此为止罢。皇后,你也代我劝一劝皇帝。就说看开些,别和过世的人计较。”

黛玉也不愿意皇帝把什么事都搁在心里,若能从此释怀自然是好。太皇太后所说,正是她心中所想,再没不依的。当下答应了,出来的时候竟见归霁垂首立在廊下,像是和雪生的奶妈子正说话。

两人见黛玉出来,忙止住话茬返身行礼。

黛玉命蠲礼,又认真瞧了归霁一眼。见她略形容尚好,脸色也红润了许多,因道:“如今是你服侍雪生?”

归霁早叫人折断傲骨了,何况是对着皇后,越发地恭谨谦卑:“王妃见奴婢还算妥帖,又是从前在老祖宗跟前待过的,这才命奴婢服侍小主子。”

当日只是把她托付给孙宛纯,倒也没料到宛纯会把她拨到雪生身边。

黛玉又看了她一眼,意味深长地说:“谨庄王妃这是看重你,你仔细服侍,往后自然有你的好处。你如今有这日子,不仅仰赖主子,还得多想着你姊姊。若非有归澜,你也不能脱离苦海。往后还得多待她好。”

这算是半交代半安抚,等说了这些话,黛玉方往慈庆宫来。她来得略迟些,没料到皇帝已经到了。

迈步往偏殿来,过了甬道,便听廊庑下有一道女声传来,轻若浮云,像是带着无尽的惆怅与哀婉:“李煜有词云‘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1]姨母这一去,从此可大安了,只是苦了世上追思的人。请皇上放宽些心,万不能哀毁伤身,否则令黎民百姓如何自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