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二百三十六章 解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六章 解牛(1 / 3)

八字尚没有一撇,牛骨还没剃完,屠夫们就被李孟羲已经给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按照之前数次的先例,军中之前抽调各类人才,以做备用。

挑选出的会骑术的一部分人,因为马匹不够,不能成为骑兵,又因为骑术难学,骑兵兵员去当做步兵使用放在阵上厮杀,太浪费了。

而要是把骑兵兵员抽出来之后,又不加管理,散了回去,就等于白浪费了一番功夫。

所以,对包括骑兵兵员,当过猎户射箭水平比较好的弓弩手兵员,还有擅长山地行走有组建山地部队的兵员,挑选出来之后,都单成伍,作为二线部队,被放在中军协助管理民夫营数量众多的民夫。

当时商议出的安置各类人才的方法很完美,一是便于管理和维系这些较为难得的人员,二是,在日常协助管理民夫的时候,每日巡营放哨之类的简单工作也是锻炼。

对屠夫队伍的安置当式,按前边很成熟的处理方法,应该是但编一伍,编入辎重队中的。

其和民夫营分离,口粮补给也和辎重营划在了一起,而因为屠夫们所负责工作的特殊性,平日少有工作的。

因此,屠夫营就能像木匠们那样,能够不停的做东西,不停的挣到粮食。

屠夫营组建起来了之后,大致会是最穷的一营,别人一斤一斤的挣粮食,只有屠夫营,要是遇不到有牛有骡子死,可能半年都干不了一次活儿。

而激赏之法,总有点用处。

农村杀猪的时候,请人帮忙,村里人帮忙杀完猪之后,主家让让帮忙的人捡点肠子啊猪肚啊什么的拿点拿回家去作为酬劳,因为猪肉值钱,人家留着卖钱呢,而猪肚肠子之类的,不好卖,所以,礼节一来一去,帮忙杀猪的人拿点下水刚合适,拿肉就不太好了。

屠宰牲口的话,工作太细太杂了,不能像做板车的木匠那样,每做好一辆板车赏多少粮,也不能像做杂活的木匠那样,把活轮着来做,屠宰工作,有剥皮剁骨剃肉等等工作,不好细分。

所以,量化激赏之法,比如谁剃多少肉赏一斤粮,量化激赏之法,不好用了。

既然精细的激赏方法不好用,那就粗放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