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二百三十四章 又一人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四章 又一人才(1 / 2)

肉该怎么分呢,按李孟羲所想,应该按劳分配,可以分给战兵,看守辎重的乡勇也可以分,木匠营和民夫们大可不用分了,因为木匠们本就有一套功赏机制,而关羽部的战兵们,日日操练辛苦,还没办法挣得什么功勋,把肉食分给战兵们,正好作为犒赏。

李孟羲是这么想的。

刚吃完饭,李孟羲带着弟弟要去军医那里弄点水洗洗完,见传令骑兵跑来传令。

“将军有令,暂止行军一日!”

暂止行军,也就是说,就地休整一日。

应该是刘备和关羽两人商量好了,决定停下来休整一下。

大军给军中造成了诸多不便,坏掉的帐篷得补,士兵和民夫们淋湿的被褥衣服得烤干,别的不提,死掉的牲口要不宰好再走,就没法带了。

两个大型牲口的尸体死沉,人背背不动,车拉没有车,并不好办。

而且,宰大型牲口需用的时间不断,早饭本来就比平日晚了,再为了宰牲口而等上半天,又耽误许久,纵然今日就拔营,今天也走不多远。

而且,等上一天,等到明日,路还干了一点,如此,明日再行军,路岂便利。

李孟羲还没见过杀牛呢,他感到好奇,带弟弟去看。

在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太多富裕的粮食喂牲口,再加上牲口一般都是用来耕做的,不会经常杀着吃,宰杀牲口的数量少,因此,屠夫的数量也少。

宰杀牲口需要技术,需要手艺高超的屠宰匠。

军中现在万余人,屠宰匠还真好找。

义军有过好多次挑选各类人才而情况,民夫们都适应了,都知道挑人是干嘛的了。

挑人有活干,有活干就是好事。

民夫营中的屠宰匠踊跃而出。

挑的是屠夫,被挑中的屠夫们就猜是要干嘛,应该是要宰牲口的,不出屠夫们所料,就是宰牲口的。

——

屠夫们在地上搭了两个三角架子,

两头死掉的牲口,一头牛一头骡子,被屠夫们栓住四蹄,吊在上上,然后木杠两头都有四五个人抬着杠子,费力的把死牛抬着走。

李孟羲就带着弟弟在一边看,死牛从眼前抬过的时候,李孟羲看到死牛的牛眼翻白瞪大老大,牛死好像都是瞪着眼的。

木架子是屠宰架,用于悬置和固定牛尸的,屠夫们把吊着死牛的木杠放在架子上,放好之后,木屠宰匠们磨刀霍霍,开始宰牛。

屠夫们拿的都是环首短刀,而不是尖头的宰牛刀,可想而知,肯定是因为急切间找不到足够的外牛刀,才被迫用环首刀的。

刀不好用,可以想象,牛皮肯定会有损伤,得不到完整的牛皮,牛皮不完整,日后有了合适的条件硝制后的牛皮再做皮甲,就得把破损的地方丢掉,会浪费部分材料。

开始宰牛了,一名壮实的赤膊屠夫抓住牛耳,环首刀一刀朝牛脖子捅去,正如李孟羲之前对环首刀的评价,环首刀刀尖强度足够,但刃角不够尖锐,穿刺能力不足。

屠夫拿环首刀往牛脖子一捅,一下没怎么捅进去,同样的地方又用力捅了一次,刀才进去。

捅牛脖子就不好捅,战场上,环首刀刀尖穿刺能力不够,捅敌人的铠甲,就更难捅穿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