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二百五十三章 欲制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三章 欲制陶(1 / 2)

“哥哥,这个小马能给我不?”弟弟眼巴巴的看着李孟羲手里的泥塑,他手里已经有个小车了,还想要别的泥塑。

“好,给你,这是骡子,不是马。”李孟羲轻轻的把泥塑骡子拿起,放在弟弟手上并纠正到。

抬头看天色依然还早,李孟羲想了一下,决定继续捏泥巴玩。

因为是用作兵棋,马车其实稍微捏一下,特点就很突出。

而兵棋中还有兵人,即,主要的兵种,刀盾兵,枪戟兵,还用弓手,弩手,自己骑兵这几类。

要在一个小小的兵人上,做到特点足够突出简洁,并且放在沙盘上一目了然,轻易区分出兵种,兵棋就要做的简练和高度概括化。

简单的来说,兵棋要一眼能看出来他代表的是枪兵还是步兵,一堆兵棋挤一起,依然能看出是什么兵种。

而要是兵棋做的线条太复杂,花里胡哨的,反而会因此降低识别度。

所以,李孟羲认为,兵棋应该做成火柴人那样,躯干部分要多简洁就多简洁,而能突出兵种特点的部分,则尽可能的放大做显眼。

思路像是少儿向的动漫那样,小小的简陋的一个小人,拿着一把巨大无比的比其身体还大的弓箭,或是很显眼的一把长枪,等等。

李孟羲想清楚兵棋该怎么做之后,于是开始做正式的兵棋。

先抠一点泥,接着把泥搓成一个粗短的圆柱,这个圆柱就代表小人的身体,然后再搓一个小泥球,泥球安在圆柱顶端,这就是小人的脑袋。

然后,这个小人是枪兵,所以应该做长枪了,李孟羲本以为,长枪用泥条做,滚一下就一个细泥条就行了,没想到泥条做出来之后,往小人身一捏,“枪”因为重力的关系,老是会往下掉,装不上。

李孟羲不由眉头微皱。

想起来了,看记录片时,好多泥塑神像在做的时候,也不全用泥巴的,会用木头编骨架,用稻草缠在木头上用来填充,同时模拟肌肉纹理,然后,骨架编好了,再往上抹泥。

专业的大型泥塑流程是这样的,先编骨架,再涂泥巴,其好处一是泥巴附着在骨架上,其支撑作用的是骨架,泥巴附着骨架上,不会因为重力关系而变形。

其二,降低了作业难度。

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李孟羲不由想到,要是有牙签就好了,可以把牙签上裹一层泥巴,然后直接插在泥人的躯干上,保证不会掉。

甚至,牙签不用涂泥巴,牙签直接就是泥偶的长枪了。

可惜手中没有牙签,不过不是问题。

木匠营那么多木匠,还有篾匠,找两个竹节,篾匠就可以把竹子破成很细的竹篾,用来做小兵人完全够用了。

同时,李孟羲还想起了其他相关技术,比如可以用草先编一个大致的小人的骨架,然后像做佛像的流程那样,往草人身上涂泥巴。

要说中国古代最出名的兵人,要数秦始皇的兵马俑了,兵马俑是用陶烧制出来的。

小陶人怎么说都比泥巴小人结实的,李孟羲顿时思索,烧制陶器的温度需要多高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