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二百二十二章 监察关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二章 监察关系(1 / 2)

刀斧手们有这一条奇特的规定,是李孟羲早些时候跟关羽建议的。

其灵感来源于,有个暴君想筑造一座千年不垮的统万城,于是下令,城砖造好,让验工的人拿锥子往砖上钉,钉子钉不进砖里,砍验收的人的头,钉子要是钉进了城砖里,就砍砖匠的头。

于是,为了不被砍头,砖匠拼命把砖往结实了造;为了不被砍头,验工的人就不用力把锥子往砖上砸,质量次一点的砖,将无所遁形。

造统万城的暴君太残忍。

但这个故事,把一种极端的监察关系表现的明明白白。

因为极端,所以可以看的清晰明了。

和关羽刘备讨论在军中设立军法官的时候,李孟羲就想到历史上的统万城,于是就想到,立下一条军规,让执法军士根据抓捕的违纪违纪之徒来累积军功。

若无此激励之法,中华人善明哲保身,也擅长和稀泥,就算有执法权,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执法军士可能宁可当没看见,也不去得罪人。

而有了激励之法,同时,李孟羲还提出了末位淘汰制,就是每一旬,谁查出的的违法之事最少,革出执法军士之列。

这么做,当然有一定的执法军士为了多挣业绩,处处挑刺的后果。

但这正是李孟羲所想要的。

义军现在任何军律军规,都没被百分之百遵守。

就拿不能喝生水这一件事来说,李孟羲交待好几次了,还是有人见了水源直接就用手捧着喝了。

这要是让执法军士看见,人家就是要抓你添业绩,还能咋地?

李孟羲始终认为,纪律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无与伦比。

军队中的腐败和上下欺压这种很容易发生的事,李孟羲对其容忍程度为零。

别说义军现在穷就没有贪污之事发生,前不久有个车夫连牲口的麸子都能贪,贪不贪和穷不穷物资匮不匮乏没得关系。

拿现在来说,那伍长领物资的时候看筷子好,就多领了一双准备回去自己用,这其实就是贪污。

不过现在,能领的东西,没多大贪污的必要,稿席那玩意儿沉的要死,多拿一个做甚?难道晚上铺两个吗?

还有碗,水囊啥的。

在民夫营行军,一天就走三四十里,感觉不到啥。

可在关羽麾下不一样了,关羽在着手练奔袭之法,每天战兵们一跑就是十里,一跑十里,跑起来背的东西稍微重一点,就累的要命。

特别是水囊,装满水之后,背身上一跑,水乱晃,没几个人想拿的。

所以,领水囊多领干嘛,又不能吃。

而吃的,或许产生贪污的情况。

比如每七日分一次粮,有时是小米,有时候是麦子,也有时是难以下咽的高粱,面粉少见。糠麸也常有。

一什十人同灶,粮领回来了,一般是什长带着,每日做饭时放粮,也都是什长在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