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一百八十三章 火如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三章 火如墙(1 / 2)

携行具,即是指单兵用于携带武器装备、生活用品的一切用具。

诸如前世的战术背包,武装带等等,能帮士兵把武器和口粮等日用品以更好的方式固定和携带起来,从而达到方便行军和节省体力的目的。

东西挂在身上叮叮当当的乱晃,和把东西固定好再行军,体力消耗是完全不同的。

李孟羲没能想到的这个细节,在关羽练兵之时,普通士兵竟然注意到了。

李孟羲眉头微皱,他在思考前世的携行具都是怎样的,脑海中闪过的画面重,士兵们拉练越野行军时,会把被子叠成很瓷实的豆腐块,然后用绳子扎紧,和枪睡袋脸盆等绑在一起,所有携带物品全背在身上,然后行军。

扎的瓷实目的应该是为了把携带的物品牢牢地固定住,防止晃动增加体力消耗。

听关羽说说需要篓子,李孟羲一下就乐了,刘备也乐了。

见这两人面带笑意,关羽不解。

“云长,你要别的物件,一时半会儿还真没办法,唯独篓子,哈,现在军中最不缺的篓子。”刘备大笑着说到。

随后,刘备说军中为何不缺篓子,自然说到了李孟羲激励人力之法,说现在军中已经有很多人在扯树枝编大筐,大筐都有几十个了。

筐是下小上宽,篓子上下是个直筒,比筐还要容易编。

既然关羽需要篓子,刘备敢保证,不出半月,能让关羽麾下的士卒半数人有篓子。

刘备和关羽两人不如李孟羲看重技术,因此也不太关心技术细节。

虽然关羽只要篓子,可篓子本身也有重量,篓子应该做多大合适,大了浪费重量,小了装不下东西。

大小需要根据要装的物品来确定,需要装的物品又有哪些呢,最大件的应该是铺盖卷和被子,然后是干粮,伙夫的瓦罐等炊具,剩下的就是盾牌,兵器,兵器又分短的环首刀,短戈,长的又分长枪,铩,步槊,步戈等,除此之外,还有远程武器,弓弩和箭支等。

这些东西到底需要多大的篓子装才恰好够装,不同士兵带的东西不同,也应当有不同规格的篓子,那么应该多几种大小不同的篓子呢?

长途行军,多一点重量,体力消耗就增加很多。

篓子自然应该越轻越好,但是什么材质才又轻又坚韧呢?

李孟羲机关枪一样问了一通,刘备和关羽只有摊手,无奈的笑了。

就一个篓子,还要究竟这么多门门道道,偏偏李孟羲还说的很有道理,无任何可辩驳之处。

李孟羲性谨慎,能察人不察之处,今知矣。

最轻便的编篓的材料,刘备和关羽一致认为是竹子,把竹子破成细竹条,编的篓子可以很轻,一个很大的大篓子,重不过几斤而已。

可是,李孟羲认为十几斤也很重了。

奔袭七十里,这十几斤的重量,得多消耗半碗大米饭的能量。

既然刘备和关羽两个土著认为竹子编篓最强,那大概就是如此,他们两人在这个时代的生活经验,远比李孟羲丰富。

李孟羲决定,回去就找人做竹篓,但目前没得竹子,要是能遇到一片竹林就好了。

竹林又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只是可能因为气候的原因,北方少有竹林。

问及关羽他麾下的几百奔袭之士,带的被子铺盖等杂物和长短兵器各有几何,关羽从没关注过这件事,一时无法作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