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二十五章 相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五章 相刀(1 / 3)

李孟羲想给自己挑一把兵器用作防身之用,关羽自然应允。

只要不是要他的青龙偃月刀,区区一两把环首刀,算不得什么。

缴获的武器处理方法很粗暴,按长兵短兵粗略的分类之后,就堆在了一起。

单单缴获的短刀,就装了好几个板车。

看到板车时,李孟羲不由多看了两眼。

板车是双轮车,一副车轮,上边加了木板做的车身,车身前端向前延伸出了长长的两个车把,用于人力拖曳或者用畜力拉动之用。

这样构造简陋的农用车,二十世纪末的农村称为“架子车”。两者虽然外形无大的差别,以至于李孟羲能一眼认出来,最大的不同的是,东汉末年的两轮板车轮子是纯木头的,车轴也是木头的,车轮辐条还是木头,整量车从上到下一根钉子没有。

古代人司空见惯的事物,对李孟羲而言,处处充满着新奇。

在关羽诧异的眼神中,李孟羲趴在地上对着板车的车轮看了好一会儿。

木车轮是四个大的弧形拼接成的圆形,各部分之间用了隼接技术,车轮圆度接近正圆,正常行进一点问题没有。

木头不管是耐磨性还是结实程度都远比不过橡胶轮胎,木车轮上有木头炸裂开的口子,往另一边看,另一边的木车轮也是一样。

如此看来,木制车轮开裂损坏是常态。

在东汉末年的技术条件下,军队的运载能力全靠车马,马车的速度决定了大规模行军时辎重部队行进的速度,而辎重队承运粮草,粮草为重中之重,辎重队制约整个军队的行军速度。

纵观整个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史,只有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骑兵能完全摆脱后勤的制约,因此来去如风,转战千里而战力不怠。

“关将军,我军有板车多少?”

“从涿郡起兵时,翼德着人做了板车两百架,半路坏了二十余架,而今还剩多少,却是不知。”

五百义军,除去骑兵外,有车两百架。

也就是说,三人就可以分得一架板车。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铠甲兵器是士卒最基本的物资,除此之外,还有宿营的帐篷,炊具,衣物,火种,锅碗瓢盆等等等等。

若是只有兵器,再精锐的士兵在野外席地而睡,用不了几天,人就会生病,战斗力立刻锐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