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小阁老>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下南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下南下(3 / 4)

受北上黑潮和澎湖水道共同的影响,舰队越往南航速越慢。海峡间恒定的东北风更是不断将舰队推向远离海岸的方向!

凶险的黑水沟就在距离海岸不足20公里处。加之台岛西海岸本身就是浅水区,岛上河流又将大量泥沙冲入沿海。泥沙在洋流的作用下,形成长长的水下沙丘带,导致水下地形极其复杂,不小心就会搁浅。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舰队必须要保持离岸10公里以上航行。

这就让安全航道只剩不到十里宽了。

十里看起来挺宽,但对于此时主要靠沿岸地标导航的船老大们来,绝对是凶险万分的挑战。基本上试图沿西海岸南下的大明船只,不是被风吹入黑水沟,就是因为距离海岸太近而搁浅,所以历来造访台湾的船只,看到浊水溪就会掉头,不敢再继续南下了。

但对海警舰队来,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官兵们在海警校的考核项目,比这要苛刻的多。在这么慢的航速中,凭着丰富的航海仪器,和科合理的航海技术,他们可以轻松保持安全行驶不偏航。

赵公子也没什么好担心的,继续他的沿海观光之旅。

过去彰化平原的分界线浊水溪后,就到了台湾最大的嘉南平原了。这个平原涵盖了嘉义到台南的广大地区,面积高达4500平方公里,是台中盆地的十一倍!

但问题是,这里与桃园台地类似,土地蓄水能力差,地表河流又少,所以收成全靠老天爷。雨量充沛时就能丰收,一遇到降水少的年份,在强烈的日照下,地表直接龟裂,哪还有收成可言?

这种看天田能占嘉南平原的六成,还有一成是靠海的盐碱田,所以只有三成能引水灌溉的土地是可以旱涝保收的。

在后世,同样是嘉南大圳完工后,这里才变成岛内最大的谷仓和甜库的。

不过要想给这么大的平原供水,这个工程实在太大了,必须从长计议。好在嘉南平原实在太大,哪怕只有三成好田也比别处多得多,所以这里还未来移民的主要方向。

此外,那一成盐碱田可不是坏事。嘉南平原的沿海为什么会形成大片盐碱地?因为河流注入淡水量少。而且季风强劲,冬半年干燥少雨,日照长,气温高,蒸发快,海水含盐量高。这种环境最适合晒盐了。

尤其是沙滩广布,地势缓斜的嘉义沿海一带,是极优良的大型天然盐场。日后我国三大盐场之一,号称‘东南盐仓’的布袋盐场,就位于这一带。

赵公子对盐的渴求不亚于糖。除了食用盐之外,更重要的是工业用盐啊。赵公子的基础化工业,急等着大量的廉价盐来启动呢!

因为盐是化工业的最基本原料之一,号称‘化工业之母’。基本化工业主要产品中的盐酸、烧碱、纯碱、氯化铵、氯气等,主要是用盐为原料生产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