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网游竞技>重生纣王玩转封神> 第374章 最大的阴谋初现端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4章 最大的阴谋初现端倪(2 / 4)

“希格斯玻色子?这种新粒子真的存在吗?”梓星向“框框”进一步求证。他此刻的心情完全可以用“震惊”二字来形容。

作为来自另一时空的穿越者,梓星自然知道“希格斯玻色子”是神马东东,所以才感到吃惊。

物理学的爱好者都知道:在长期研究和探索中,科学家们建立起称作“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它把构成物质的亚原子结构分成3大类:夸克、轻子与玻色子。

但是,这个模型在把各种粒子归类与统合的同时,存在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无法解释物质质量的来源,以及为何有些粒子有质量、而有些粒子没有质量。

为了修补“粒子物理学”理论缺陷,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1964年提出“希格斯场”(他的发现,按照惯例自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存在,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希格斯假设,“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其他粒子在希格斯场中游弋并产生惯性,进而形成质量,构筑成大千世界。

希格斯认为,在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过程中,形成一种无形却到处存在的场,希格斯玻色子就存在于这个场内。当有些粒子在与“希格斯玻色子”遭遇时,它们会降低速度,获得质量,而另一些粒子则会不受阻碍地继续前进。

“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其中61种粒子已获实验证实,而“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也是解释物质质量之谜的最重要粒子。由于它难以寻觅又极为重要,以及它能够决定物质是否拥有“质量”的特点,因此“希格斯玻色子”也被称为“上帝粒子”。

进一步讲,“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将有助于解释恒星、行星和人类存在的原因,因此被认为将是现代物理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

梓星之所以对所谓的“上帝粒子”特别关注,那是因为这家伙在当“宅男”的那岁月中,曾经幻想着:倘若能够找出“上帝粒子”进而掌握了控制它的办法,就可以随时改变物质的“质量”。质量的改变又能让物质的外观发生巨大变化——这就像掌握了一门高深的“变形术”。跟这种拥有无限可能的“变形术”相比,数量有限的“七十二变”简直弱爆了。

在另一时空的二十一世纪,自然界存在着“上帝粒子”的理论由“希格斯”提出将近半个世纪了,科学界的专业人士一直没有放弃证明这个理论的努力。

长期以来,物理学家借助高能加速器和大型强子对撞机,试图找到“上帝粒子”并揭开它的“面纱”。

一般的操作是,通过庞大的加速器使粒子达到接近光速,然后让这些粒子相互撞击,从而制造出一系列其他的亚原子粒子。

由于质子质量不同,所形成的亚原子信号各不相同,数以万亿计,因此,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任务艰巨而具有“运气成分”。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能够在17英里长的地下隧道里将质子加速到4万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然后让这些高能质子对撞,形成具有巨大原始能量的小火球。

这个欧洲原子核能中心(CERN),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实验装置——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其横跨法国和瑞士。这个建设周期长达28年之久,造价达几十亿欧元的庞大地下装置,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

美国、日本、法国、瑞士、意大利、中国等30多个国家参与了Atlas(超环面仪器)实验和CMS(紧凑缪子线圈)实验。中国提供经费和参与科研人员所占比例在百分之一左右,中国科学家在探测器建造、物理分析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追寻将近半个世纪后,欧洲核研究组织(原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12年7月4日宣布,找到一种新亚原子粒子。这种粒子与据信构成质量的“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的特征“一致”。

由此,万物质量来源之谜或可解开,粒子物理学中缺失的重要一环或可填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