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133 光照(3 / 5)

很多人以为‘无情无义’这个词,指的是没有感情,不讲义气。

这样的解释,是有一定的道理,但那是千年演化下来,格局‘小’的了关系,才把这成语微妙地曲解了。

实质一开始的无情无义解意,情是指大爱,义是指大仁。

大仁是什么?

在儒家书生的眼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士农工商。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尊卑有序,上行下效。

这一套下来,在儒家书生的眼里,就是大仁,就是大义所在。

而陆森,根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的眼里,人的身份地位确实是有高低,但人的灵魂,或者说从人的生物本质上来说,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陆森怜惜百姓,也愿意为百姓做些事,在很多官员的眼里,这是‘情’的表现。

但义嘛……他们看不到。

其实王安石并不是第一个这么评价陆森的人,私下里,包拯和庞太师都有过类似的评价。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认为陆森是个好人。

‘情’与‘义’,如果不是立场的关系,情大过义,这点是所有人都认同的。

况且陆森确实是修行者,不是儒家的人,他不认同儒家的义,并不是什么大事。

然后和包拯、庞太师等人的宽广心胸不同,此时的王安石,还是比较执拗的,甚至说有点点偏激也不以为过。

所以他其实挺看不惯陆森这个样子的。

话说到这里,两人都没有再谈下去的心思,一时间,帐中寂静如空室。

张载想着陆森担下责任的事情,又想着自己学过的先贤理念,脑中思绪百转,道义在碰撞,渐渐的,他似乎摸着了些什么东西,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摸着。

且不说张载心性上似乎有所得,王安石此时倒真是气坏了。

只是他这人还是要点脸面的,没有将自己的情绪完全表达出来,可终将是越来越不爽陆森此人了,他总觉得陆森的生存态度,为人处世,都有种做作的味道。

这样的情感让他极不舒服,连手中的书都看不下去了。

话说到西夏这边,没藏酥儿与一众幕僚待在元帅大帐中,商讨了两个多时辰后,心情越发不爽。

虽然说之前大胜,导致宋军回退到沙关处,据关不出,算是赢得漂亮。

但也就到这地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