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第430章 背叛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0章 背叛者(1 / 1)

百日孝期一过,李世民便派人前来催促上早朝站班。崔瑾这得早一些起来,不然就没时间练功了。这让武珝很是心疼,也早早地起床来吩咐人煮早饭、做糕点。中午,崔瑾在宫里陪李世民或李承乾进膳,知道他嘴巴刁钻,特意让御厨按着他的口味做菜。下午到三省六部去实习。崔瑾准备每一个部门待上五日。第一日,他领着一群儿郎到了兵部,先行拜见了兵部尚书李靖。李靖很是意外,他以为崔瑾会先从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开始,不料最开始便到了自己这里。

“小十三郎,你准备到此学习什么?是想看行军地图还是历年作战卷宗?”李靖问。至于摆兵布阵等,他已将自己所学所悟全都教授给崔瑾了,这次崔瑾回京,他进行了考核,颇为欣慰,所以,不认为自己还能教他什么。但书本理论上学得再好也没用,最重要的是要会灵活运用,付诸于实践,不然,还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这一点,崔瑾深以为然,还道,这次出征高句丽,他便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战争当中,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李靖揪着长须又有些犹豫了,毕竟崔瑾的年纪还小,过了年不过十五岁(虚岁),还有,他的身份不比旁人,作为世家子,又不必靠军功谋取前程,若在战场上出了岔子,自己也是无法推脱责任的。所以,李靖尝试着说服教育,崔瑾却态度坚决,并道,若不让他去,那么有些新想法就不会贡献出来了。还道,自己已经筹划、期盼了六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临了却不让自己去,那不是生生地在折磨么?最后幽幽地道,百万英魂,一直盼着回归故里,却被那辽水阻挡了归路,日夜呜咽,也不知亲人是否听见。自己前去,不过是兑现自己的承诺,不过是想祭奠先烈,想给英烈们做一场法事,带着他们的骨灰,引着他们的英魂,回到华夏,回到故乡。

崔瑾说得极为哀婉,让李靖也心有戚戚,只好道,若是你祖父、伯父和爹娘允许你去,自己自然也不好阻拦。

这次,崔瑾到兵部来,请示李靖后,便到库房寻找有关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的地形地貌图,已经隋朝以来记录的,对高句丽作战的详细情况。崔瑾非常满意分散到三国的细作,将自己掌握的地图与兵部的地图相比,一个是天一个是地。同时,通过这六年的不断渗透,已经将三国的政权分布、几大家族情况等全都掌握,还结交、拉拢了不少政要。

不少人已经知道要对高句丽动手,但具体计划,除了李世民父子、李靖、柴绍和崔瑾以外,谁都不知。

一船船的粮食、武器装载完毕,大唐海军全都回到船上,任何人再不许请假离开。柴绍为海军大总管,安修仁为海军副总管,张亮、张文干、庞孝泰、程名振为行军总管,率十万海军从登州出发,从水路进攻高句丽。另一路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副大总管,张士贵、张俭、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阿史那弥射、姜德本、曲智盛、吴黑闼为行军总管,率兵六万陈兵辽水,从辽东进攻高句丽。

接到命令,朝廷开始高速运转。好在,这些年国库充裕,虽说也常有自然灾害,或是水灾或是旱涝或是雪灾,但都没伤及根骨,反因救援及时,赈灾得力,让全国上下深感皇恩浩荡,空前维护当前大唐圣明天子。所以,战争机器一开动,上下便立即行动起来,制作药丸药包、干粮干菜,缝制衣服鞋袜等等,有关部门将权力下放,直接交给某些商家,让他们发动广大人民群众,集万众之力,很快便将军需设备设施粮草等等全都准备齐全,并认真仔细地检查了质量和数量,严防有人弄虚作假或将加了料的衣物粮食混在其中。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发现一人,连坐全家。

而崔瑾关注的,是那些火药。通过不断地研究,已经研制出更多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炸弹、燃烧弹,实乃攻城作战、远近距离的最佳杀器。这日,崔瑾拿着一个炸药包呵呵直乐,遥想着千万个炸药包如那天女散花般一起投掷进某个城墙内,然后,“轰”地一声,大片大片的血花飞溅。几轮下来,城内还有几个会呼吸的?哎,是不是太恐怖了?他摇摇头,叹了口气。

兵器监和将作监的大将立即提起了心,看向李靖。李靖忙问:“小十三郎,可是这批武器有不妥之处?”

崔瑾回过神来,笑道:“没有,只是在想,如今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是大唐的对手?这些武器必须做好监管工作,不得泄露,谁敢透露一丝一毫,无论是否有意无意或被人胁迫等等,均以卖国求荣之罪处置,坐连五族!”再严苛的法律,都免不了有人为了这样那样的理由违法法律,出卖国家利益。唯有重处,让他即便被人用刀架在他脖子上,宁可死也不敢背叛国家背叛民族。

李靖笑呵呵地抚摸着长须,点点头:“有这等利器,这场战争后,还有谁敢与大唐作对?不过,高句丽那边一动作,西突厥和吐蕃这边也将同时启动,免得他们乘机作乱。”李靖此次要率军征伐西突厥,程咬金则陈兵吐蕃边境。所以,这次可谓三方作战。除了尉迟恭留守京城,其余大将均派遣了出去。

若是在十年前,刚刚登基的时候,李世民却不敢如此大胆,那时候的政权还不稳定,内忧外患,四面漏风,加上手里没钱,让他不敢大动干戈。不过,崔芮、柴绍的到达苏州后,几年过去,仓满库满,国家空前强盛,百姓空前稳定。若是将西突厥、吐蕃等地全都拿下来,呵呵,那就是疆土空前辽阔。然后,又一步步向外扩张,海上的、陆地上的,两路进发,自己便将是历史上最英明神武的帝王。李世民每次看到崔瑾绘制的那幅亚洲地图,就是一阵兴奋。更何况,崔瑾还说,那些地方,有大量的金银铜铁等矿藏,只要占领下来,那些全部都是大唐的。

打仗是为了什么?有人说是为了一雪国耻,有人说是为了伸张正义。而崔瑾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就是为了财富。所谓财富,一是金钱,一是矿藏,一是地盘,一是人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赔本儿的生意谁愿意去做?比如后世某国际警察,整日盯着人家国家口袋里的财富,又不想花钱去购买。那怎么着?呵呵,就暴力“执法”,给人家强安一个威胁全人类安全的罪名,一边对该国进行制裁,限制任何粮食、药品、武器等等进入该国,一边将人家存在自己国家的钱全部冻结贪污,一边卖武器给那个国家政权的敌对势力,到最后,将那个原本平稳富裕的国家弄得战乱不休、民不聊生、动荡不止。而最终得利的,还不是那个国际警察。不仅得到了人家的存款,还将手里积存多年的老旧武器设备全都高价卖出,最重要的是掌握住了该国的矿藏资源。哎,你说法律?呵呵,某人既然是国际警察,连那法律都是他制定的,即便指马为鹿颠倒黑白,都没人会反对抗议,最多是投弃权票罢了。至于道义、良心,他八辈子就将良心给狗吃了,“道义”二字哪里抵得过孔方兄的魅力吸引人?

谁的拳头硬,谁的心更狠,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就掌握了别人的生死。既然为人,那就做一个强者,一个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强者。大唐的强盛,需要千千万万的强者,用智慧、用武力,征服宵小,征服任何大唐的隐患。崔瑾如此教育他的弟子和一干儿郎。

崔瑾积极地准备参与作战高句丽,崔崇等人担心不已。崔瑾可是博陵崔氏最得意、最骄傲的存在,若是出了丝毫岔子,那都是博陵崔氏的巨大损失。劝了几次,知道再也无法让其放弃,一家大小便开始积极地为崔瑾准备行装。药物药包是必须的,干粮衣裳少不了,哎,最好是让府里的厨师跟着吧,免得自家儿郎吃不上一口热饭菜。怎么,不好太过特殊?那就退几步,至少让知术知术等随从跟着,好歹他们也学了几年的拳脚功夫,又懂得几手烤肉熬汤做饭的活计,还能煮茶缝衣,可谓十项全能的贴身小厮,是居家旅行的必带之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崔瑾的安全,两府的护卫带上一半去,然后加上几位岳父、各亲朋好友送来的护卫,加上来便凑成千人亲卫队,比安修仁这位副总管都要威风。崔瑾无法,这都是长辈们的一片心意,既然连天子都派了几十人来,那就统统收下吧,然后请李宝即日开始强训,直到出发。即便是在行军途中,也是时不时地搞一次拉练或者啥紧急集合、急速行军,让那些借调人员很是不适。只是碍于李宝太过强势,而在出发前,自家主子告诫,若是崔瑾出了任何岔子,你们便以死谢罪吧;若是胆敢不听从指挥,或是因为自作主张造成任何损失,你们不仅要以死谢罪,更要累极家人。故此,即便再苦再累,都无人敢说个“不”字。但是,待他们到达登州,卸下腿上手臂上的沙袋,发现自己居然身轻如燕,动作异常矫捷。这时,他们不由大大感激。

看到崔瑾如此折腾自己的亲卫,柴绍也令全体将士每日操练不止,即便是在船上,也不许懈怠。要知道,平时多出一身汗,战场上便少流一滴血,甚至能躲避开致命的一刀一箭。

在国师李淳风亲自选择的黄道吉日,柴绍领着浩浩荡荡地千艘海船向高句丽进发。按照作战计划,兵分两路,从高句丽两端海岸登陆,陈兵高句丽、新罗、百济边境,迅速站稳脚跟,镇住百济,不许其增援高句丽,要求新罗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而另一路大军通过江船,一阵乱射加巨石、手榴弹、炸药包等等,将对岸轰得血肉模糊,哀嚎一地,然后强登对岸。高句丽人赶紧撤退,死守建安、安市、新城等沿边城市。也有不畏死的高句丽大将企图通过坚壁清野,顽强抵抗,因为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他们便采取了这种策略人,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不料,这次大唐却毫不在意,到达城外,便是一阵狂轰滥炸,将城门炸掉,将城墙上的士兵炸飞,将城内的建筑炸垮,然后,毫无阻挡地进入城内。什么巷战地道战,统统抵不过大唐的先进武器。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抵抗都是毫无意义的。在陆军进发的同时,两路海军也是进展迅速。废话少说,不与你讲道理摆事实,不与你叙旧谈感情,不投降就打,狠狠地打,打得你心惊肉跳,打得你两股战战,打得你连投降的旗帜尚未来得及举起,你便已经身首两分。

一路凯歌,当海军将高句丽的都城平壤城团团围住时,陆路大军也将国内城轻松拿下。

高句丽王藏及莫离支盖苏文遣使出城谢罪,并献美女二人并若干珍宝,道,自己愿称臣,永远奉大唐为主。可是,形势大好的柴绍哪里肯如此轻易放过这等小人?何况还有当年前隋的几次经验教训,更有崔瑾在旁边煽风点火,所以,柴绍令全军修整一日,派安修仁等分作几路继续骚扰打击高句丽各方增援队伍,坚决拿下周边城市。同时,令高句丽王三日内携全体皇室、文武大臣出城投降,三日后,当太阳升起的那一刻,便是轰炸平壤城的良辰吉日。反正,死的不是咱大唐人,炸的不是咱大唐地盘。多死一些,炸烂一些,更好管理,更好重新规划。只要不是在自家地盘上作战,都不用太客气。

高句丽王焦急地与大臣们商议,不少人早就被策反,所以纷纷进言:大唐军队太过强大,不可做无畏的防抗,不然,最后人财两空。英明的国主啊,您没见到那原dong突厥可汗颉利与大唐作对那么多年,杀了那么多大唐人,最后被俘获后还不是保全了性命,还封了王,赐了宅子,继续享受美酒佳肴美人儿。所以,您大可放心,大唐天子是极为好脸面的,即便心里再如何痛恨,都会好好待您的。哎哟,您说被圈养在长安城内?长安城如此繁华,那可是人间仙境所在,要啥有啥,比这平壤城热闹多了,您还奢望什么?难道平日你不是也被圈养在小小窄窄的皇宫内么?好歹长安城比你这巴掌大的皇宫大上数百数千数万倍了吧?您怎还不知足?什么至高无上的权力?呵呵,若不无条件地投降,一刀下来,您还想啥权力?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国家,无论什么民族,都有背叛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