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第459章 送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9章 送妆(3 / 3)

武珝抚着三娘的头,温柔地道:“三妹,以后嫁人了,娘家便不能管那么多,事事都要靠自己才是,自个儿得多长心眼,什么该说该做,都得先在心头转一转,不要像在家中那样冒失。好在以后你们也是分府自己过日子,不用侍奉公婆,不然,依着你这大大咧咧的性情,不被旁人欺了去?”对三妹这桩婚事,她是极为满意的。虽说三妹夫只是陇西李氏旁支儿,但也是高门贵族,若非看在自家郎君的面子上,他们岂会看上自家这样的出身?即便是父亲在世时,虽被上皇封为国公,但旁人眼里,仍是那个木材商人出身,不然,为何父亲去世后,贺兰家如何敢那样苛待大姊?幸亏两位兄长如今长进了,也知道为自家姊妹撑腰,不然,唯有自己求郎君出头,但如此,又会给郎君惹来一些闲话。

武夫人也道:“三娘啊,你也跟着你大嫂学着管理中馈,给你添置的田庄铺子这两年均是你自己打理的,怎么性子仍是如此跳脱呢?哎,你大姊性格太过软绵,你二姊以前为娘一直担心太要强了些,亏得你姊夫包容大度,而你又太天真烂漫,真担心以后怎么办啊!”

武三娘撇撇嘴,哼哼道:“阿娘,你且放心,该学的女儿都学了,心里有数着呢!再说了,以后女儿和郎君关着门自己过日子,家里能有多少闲杂事儿?郎君原来房里的那些人或是发卖了出去,或是放到庄子里,郎君再三保证过,三年后若是没有孩儿再纳妾,您看女儿像是不能生养的么?以后即便再纳妾,也越不过女儿不是?”想要如二姊夫家的大娘子一般一生一世一双人,不过是梦想,即便是公主下嫁,虽然驸马爷不能纳妾,但公主身边的那些侍女还不是得给驸马暖房?当然,二姊夫例外。

武三娘叹了口气:“哎,谁让这世间只有一个二姊夫呢!”

武珝一愣,随即戏谑道:“哎哟,难道三妹也喜欢上你二姊夫了?”

武三娘扬扬眉,抬抬下巴:“二姊夫好模样有模样,要才能有才能,如此出色,哪个小娘子又不喜欢?只是,二姊夫心里只有二姊你们,其余女子都看不上。哎,小妹是没福气的,只能远远地旁观罢了!”说着,装模作样地长长叹气。

武珝哪里不知三妹不过是开玩笑而已。其实,自从多年前三妹在庄子里因为乱摘蔬菜水果被训后,她便对自家郎君心生畏惧,每次见到,赶紧收敛性子,变成规规矩矩的淑女,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其实,郎君很和善的好不好,只是因为长得太好看,所以在旁人面前很少笑,以免让人失神落魄。

卢节、晋阳公主、长孙聘婷、武珝四人的嫁妆在吉时出了门儿,围着半个长安城绕了一圈儿,然后才送进齐国公府,真正是十里红妆。

一娶四人,其中还有一位皇后所出的嫡出公主,两位郡君,这是何等得意?而崔瑾的名声,也是响彻大江南北,故此,他的婚事,自然是牵动了众人之心。世家勋贵自然是要上门祝贺的,品级高的大臣也能登门喝杯喜酒,够不上资格的便送了一份礼。而不少老百姓得知后,想着若非崔瑾当年让人寻回来红薯、玉米等物,又引进高产耐寒耐旱的占城稻,说不得自家仍是辛辛苦苦一年还吃不饱饭,故此,便只发地将田地里最新鲜最好的农产品收拾了,或是到山上打了野味,忐忑不安地送到齐国公府,说是感激齐国公的活命之恩。原本也没想到能被收下,不料那二管事甚是客气,再三谢过,还道,都是圣上的恩典,自家国公不过是奉命行事,不过,也感谢诸位乡亲的贺礼,因道贺的人太多,不能一一宴请诸位,国公爷便让人准备了一份回礼,还请收下,以表谢意!

什么回礼?原来是一个红包,上面印了鸳鸯莲花图案,里面放了五十至一百的纸钞,甚至更多,数额根据他们送来之物的价值。然后便是一盒包装精致的喜饼,里面放了六个喜饼、十六粒糖。见众人要推却,管事便道,不过是沾沾大家的喜气,给家中的小娃娃买糖吃,说不得明年齐国公府就有小郎君小娘子的笑声了!

管家说的客气恳切,众人只得千恩万谢地收下,并说了一箩筐的吉祥话。

也亏得崔瑾如今是家大业大,不然,真经不住他如此折腾。不过,他想的是,这些老百姓手里也不宽裕,虽然送的东西不多,但都是他们的一片心意。当然,自己也不能白白收下,一是对不起良心,二是让人以为有收买人心或敛财的嫌疑,那就略高于其所送之物的价值回礼。即便是那些小官小吏们送来的礼,也一一登记造册,然后让人送了回礼。

原本,也有不长眼的、企图吸引眼球的某些人,正等着弹劾崔瑾收敛钱财蛊惑人心有负君恩,反正,这都是事实不是?如此,自己便能一战成名,不然,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爬,不知何时才能得到天子的青眼,何时才能在朝堂上占得一席之地。当然,如此做必是要得罪许多人,但是,只要自己忠于天子,做一个孤臣又如何?比如像郑国公、光禄大夫魏徵,就因因直言进谏而得了天子的青眼,还将衡山公主许配与其长子魏叔玉,这是何等恩宠?郑国公当初还是隐太子的谋臣,听说还多次劝谏或是剪除当时的秦王如今的天子的党羽,让其无法助力,或是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可惜,隐太子刚刚鼓动上皇将清秦王府的几名大将调开,秦王便策划了“玄武门事变”。当今登基后,因爱其才能和忠耿,不仅免了他,还用为詹事主簿,以后更是将其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一面镜子,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