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第16章 益州杜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 益州杜明(2 / 2)

那士子哪里还敢小瞧于他,忙道:“岂敢岂敢,某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原来这士子是剑南道益州人士,姓杜名明,字恪己,虚岁二十有三(比崔芮还小一岁,看上去却年长些),算得上年少有为。

唐代的常科考试科目很多,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书、明法、明算六种,而最被士人看重的是明经与进士二科。明经就是通晓儒家经典,能熟读背诵经书,考试中的帖经、墨义基本属于死记硬背,每年录取名额约在数百名,因此考取明经者大都很年轻,如元稹十五岁就明经及第了。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才能,在唐代大约百人取其一,平均每年取中二三十名,其难度比明经大得多,但仕途前景则比明经要好。因此唐代人更热衷于进士科,相对看不起明经科,于是就有了“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句谚语。唐代老年考取进士者的确很多,孟郊四十六岁中进士,仍然抑制不住其“春风得意”之情。

“原来是益州恪己兄,不过弱冠便已备考进士科,着实让小弟佩服!小弟崔瑾,尚未有字,恪己兄唤我‘十三郎’便是。”崔瑾拱手道。其实,这杜明与崔芮岁数相当,崔瑾却称之为“兄”,杜明虽感怪异,但见识过其谈吐,便也不在意。

杜明笑道:“某虽是益州人氏,却只是益州杜氏的偏房旁支。”

二人谦让片刻,崔瑾便问些益州的风情以及其一路行来的所见所闻。杜明博学而风趣,崔瑾颇有口才,交谈之下,二人竟然一见如故。不觉便已中午。贵祥在门外请进午食。杜明不解,这补食还早啊。崔瑾便道:“因小弟身子弱,父母怜惜,特许少食而多餐,便养成一日三餐的习惯。粗茶淡饭,还请恪己兄不要推辞。”

一大早,杜明只食了一个薄饼、一碗稀粥,腹中早已饥寒不堪,本待回寺庙后讨一碗热水喝,此刻提到饭食,肚子竟然不争气地“咕咕”乱叫起来,不由羞惭得耳根发烫。

“恪己兄请!小弟早已饥肠辘辘,便不再谦让了,请随意!”崔瑾微微一笑,端起碗舀了一勺汤放入口中。

杜明拱拱手,坐下。贵祥将碗碟上的盖子一一打开,便退下。饭食并不丰盛,两荤三素一汤一米饭。拾箸一尝,杜明不禁一愣,这烤羊排竟然香辛可口,再看其它,一是木耳鸡丝、一是辛麻豆腐、一是酸甜菘菜、一是嫩滑蕈菌,最后便是清炖鱼汤了,虽非名菜佳肴,却极为可口,与平素做法有些不同。而崔瑾食案上,小小几碟菜,却是照顾他年幼,又有所不同。

“这崔氏不愧为千年世家,不似别的高门大户奢靡浪费。”杜明暗道。譬如本家嫡支,自从省试过后,也曾多次派人请他赴宴,无不适摆满了各色名菜,哪里吃得完,还不是略略品尝。而此时面前虽也摆放了几个碗碟,但分量正好饱腹而已。

崔瑾早已用完。放下手里的书,笑道:“家常便饭,款待不周,恪己兄海涵!”

杜明见眼前饭菜已被自己不自觉吃得干净,略有尴尬,道:“家中贫寒,年幼丧父,寡母辛勤劳作才养大吾兄妹三人,故此不敢浪费饭食,倒让十三郎见笑!”

崔瑾正色道:“此乃美德,有何可笑之处?平素家中饭食也极简单,不过荤素各二,因小弟身子弱,才许设了小厨房。昨日家父在解说崔氏族规中‘莫不尚奢也、则俭难’时再三告诫,须‘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之所以邀杜明进府一叙,是想起了王志,前世唯一知心的朋友。王志出身于京郊的贫寒之家,父亲在工地打工时从高空摔下身亡,老板丢下几万元钱便不再理会,并派人恐吓,母亲见王志兄妹二人年幼,不敢多言,唯有忍气吞声。王志争气,以优异成绩考入秦晖所在的高中,如此才成为同窗。王志虽家贫,但并未为之而自卑,而是乐观向上,一边勤奋读书一边打工赚生活费,他立志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平天下不平之事。在书肆中见到杜明那不卑不亢、平和坦然的目光,崔瑾便想起了王志。

午后,杜明便要告辞,因自己还得回去抄书赚钱。崔瑾虽有意结交,但不过初见,还不了解此人底细,便不再挽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