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军魂,最后的救赎> 第一百六十六章 全面战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六章 全面战争(1 / 4)

我对政治不感兴趣,也对共产党不了解,但是不管怎么样,都不可能比国民党更糟了。

——梁思成(于北平和平解放前)

1946年6月10日北平

“东北剿总”在北平设立了一个联络处,为了方便和华北的孙连仲部和中央军的协调行动以及相互支援,外加物资调配等。杨成峰的新工作就是在这里任职,参与对东北这条通路的维护和警戒,以及物资的调配输送的统筹安排。

然而等到了这里后,他才发现,这依然是一份“闲职”——北平以北直到山海关地区沿铁路线和公路线全部是正经的国统区,中央军负责控制,由于地形原因,根本没有什么共军活动的机会。而孙连仲的部队此刻主力还在河南,他本人对华北也没有什么野心,双方又只是名义上的隶属,谁都管不了谁,所以都在各行其是,互不干涉。

还好此刻由于马歇尔的调停,国共暂时停战,在华北地区也没有什么过于激烈的战斗,国共双方的紧急部署都集中在中原和东北地区,对于华北杨成峰这边的交通线维护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影响。

杨成峰迅速安顿下来,然后开始做一些文书类工作,主要是物资调配,人员分配补充等。虽然这点小工作对他来说得心应手,但是作为一名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军官,他还是渴望能回去带兵,尤其是阔别已久的三营。

只可惜翟铁和杨继武都先后派人带给他了一个消息,那位陈大员,真的跑到沈阳来找他算账了,还带着手下装模作样的在沈阳城内四处搜寻。还好两人都有准备,一顿搪塞和安抚,把这位陈大员“糊弄”过去了。按照杨继武所说的——他走了点关系,还送了点“土特产”,等这位陈大员和他们谈妥了关于“土特产”的长期合作问题,应该就会回去,逮捕令到时候也会撤销,那时杨成峰就真没事儿了。

虽然不能返回东北,但是总算是有点好消息了,杨成峰也就安心留在北平干自己的“闲职”。不过,这种“闲职”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杨成峰可以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比如,继续找机会去探访周静父女二人,还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弄来一些在市面上紧缺的药品,送给周静妇女,让周宗延的身体很快恢复。

不知不觉得,杨成峰开始对周静这个女人有了一丝好感,而周静也是如此。两个同样从兰姆伽幸存下来的人,总是可以靠着回忆拉近彼此的关系。而周宗延也越来越喜欢这个年轻的军官,尤其是当他也知道萧云山的死讯后,很希望女儿有个新的归宿。

当然,杨成峰也没有什么觉得对不起萧云山的——毕竟后者虽然是抗日英雄,但是也已经牺牲了。而周静正当妙龄,又并未正式成婚,自然不用为一个已死的人守活寡。而除了他,基本上也没几个人知道他们之前的关系,更不会有人说闲话。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杨成峰甚至考虑干脆就一直留在北平算了,那场内战他本身就不想参加,自己这么多年的战斗,对国家,对民族,也没有什么亏欠。他也有些累了,应该休息休息了。

然而事不遂人愿,正当杨成峰开始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时候,中国的政局再次风云变幻。到6月底,蒋介石不顾美国将军马歇尔的调停,执意撕毁了和共产党的停战协议,发动了对中原地区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中原地区的共产党军队在李先念,王震,王树声等人的带领下率领6万解放军分头突围,跳出了30多万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史称“中原突围”。

以此为标志,全面内战拉开了序幕。

国军在中原,西北,山东地区调集超过上百万兵力,开始了一场全面的进攻,看起来气势汹汹。蒋介石更是放言——要在3-6个月内解决共产党和解放军。

但是在东北,国军却保持了停战的态势——随着马歇尔愤然离开中国,美国暂时停止了对华军事援助,以此要挟蒋介石(然而1年后,对华军事援助再次开始,因为蒋介石已经快坚持不住了),以至于国军的物资陷入捉襟见肘的状态,不得不优先考虑那些正在全面作战的战区。

然而尽管全国范围内的国军全面进攻,华北却成了最尴尬的状态,由于孙连仲的嫡系部队都不在这里,中央军又不听他的指挥,加上兵力严重不足,以至于针对共产党军队在华北的行动并不能有效发动进攻,只能死守京津唐等大城市,直到9月才勉强集结了足够的兵力开始进攻。

10月后,随着绥远的傅作义部南下,在集宁大同战役和张家口战役中挫败了华北解放军的攻势,才让整个华北地区稍稍稳定下来——不过,也只是控制了张家口,石家庄等大城市,对于乡村地区无法有效控制。

随着华北地区形式的严峻,本来还处在“闲职”状态的杨成峰立即忙了起来,随时观察着华北战局的走向。哪怕现在的北平远没有战云密布,他特也特地赶到周静家,亲自帮助她把四合院的地窖改造成了防空洞——根据他在缅甸攻坚战的经验,那些活下来的当地人,大多都是躲在地下室度过的。不仅如此,他还想办法弄来了不少罐头和铁桶密封装的水储藏在这里,并且专门修建了通风口,以防被埋的时候,也能坚持一段时间。

不过,看着北平城这座千年古城,杨成峰也有些心痛,看着不少他曾经和周静一起走过的地方,不禁想到——当年抗战都没有把这里毁掉,现在,这场内战即将开始,会不会对这座城市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呢?

不过,鉴于国军在北平一带还是有不少部队,而且东北的那些美械师如果需要,也能开回北平协防,有了这些保障,他还是有信心将解放军抵挡在外的。

不过,杨成峰此刻还不知道,另一场大规模的行动很快就在北平拉开了序幕。

实际上,哪怕是国军在北平的将领们此刻也并不知道——在北平,除了各路防御的国军外,还有一只“强大的军事力量”,就是特务组织。

抗战结束后。随着军统头子戴笠在1946年3月死于飞机失事。军统组织也进行了很大改组,将抗战时期隶属于军统的武装部队并入国防部二厅,由郑介民担任指挥,而其他核心部分则改编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

北平曾经是日军和汪伪政权在华北的情报中心,也是军统组织重点照顾的地方。抗战中,不少英勇的军统人员在北平大肆活动,甚至曾经刺杀过天皇特使等,一度让日伪人员胆战心惊。

随着国共内战的全面展开,针对国统区共产党情报部门的全面侦查就开始了。只是此刻的保密局早已经和当年在日军眼皮底下英勇奋战的那些抗日英雄有所不同。随着抗战结束,他们在抓捕汉奸的时候,很快便开始收受贿赂,腐败堕落。不但把大量欠下人民血债的汉奸说成是自己的关系户,国府的地下工作者,甚至公开收编昔日的汉奸队伍,扩充自己的力量。

不只是军统,中统,阎锡山的情报机构,傅作义的情报机构都驻扎在北平。于是,据统计,整个北平也成了华北地区的情报中心,共计大小特务8500余人,已经超过一个师的兵力了。

随着对全北平共产党人和左翼人士的搜捕,不少军统收编的当地人员就开始考虑怎么借机发财,去“吃大户”来补充自己行贿的损失了。

早在国民党初期,这几乎就是一种传统。每一次大规模的行动都是给这些人“吃大户”的最好时机。他们找到那些有钱人,网罗各种罪名把他们或者他们的子女抓走,逼迫他们交钱才能放人——实际就是赤裸裸的绑票赎人,只是这是有着国民政府作为后盾的,警察不敢管。

只是,这个“吃大户”也是有学问的,你要是不小心吃到某个有权有势的“大户”,那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万一找到一个没什么油水的“大户”,抢的钱还不够吃一碗面条的,那真的是白忙活了。所以,这就对那些特务们有了专门的业务要求也只有那些被收编的地头蛇们有这个能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