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军魂,最后的救赎> 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中)(1 / 2)

“在哪儿学会的打仗?”

“民国二十五年从军,二十六年开始打仗,现在是民国三十一年,我们死了很多人,很多很多,一直看着,心里很痛,一直很痛!”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1945年4月湘西

这是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场大规模会战,也是日军在中国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这场战争,日军称为芷江战役,而国军则以湘西会战和雪峰山会战命名。依然是以日军发动进攻,国军被动迎战为开始。

只是这一次,岗村宁次手里可用的牌确实可怜多了——去年他发动豫湘桂战役时,先后调集的军队有近30个师团,总兵力近50万人。而这一次,他手上只勉强拼凑了不到8万人,5个简编师团的兵力就仓促投入战斗。而且这些部队中相当一部分兵力都是刚从后方抽调来的补充兵。此刻,由于日军兵源枯竭,国内征兵的标准已经变成了所有15-60岁的男性,因此这些补充上来的,大部分是这个年龄段两端的人员,只接受过最基本的训练,军事素质大为下降。

与之相比,中国军队也意识到了危机所在——湘西若失,重庆就失去了最后的屏障,而美军第十四航空队也会失去最大的前敌机场。为此,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总司令官,并且拿出了74军(军长施中诚),18军(军长胡琏),73军(军长韩璇),100军(军长李天霞),新6军(军长廖耀湘)5个美械军共计15个美械师组成第4方面军,为主要作战力量,由前74军军长王耀武任这只豪华组合的司令官(仅仅第四路军的火力就超过日军几倍)。同时,又命令汤恩伯的27集团军和王敬久的第十集团军为支援力量,投入战斗。让中国军队投入的总兵力达到9个军,27个师近30万人,而且都是中央军的精锐美械部队,大规模装备美式105MM火炮,并且拥有坦克,巴祖卡火箭炮和火焰喷射器等各种“大杀器”。同时,由于距离芷江机场距离较近,有很强大的空中支援力量。

而且,这一次蒋介石也是下了狠心,给各级军长,师长都下了死命令——如果作战不力,临阵脱逃,就从何应钦开始一个个军法处置。

随着中印公路的开通,大量美国物资涌入中国,让中国军队的一共36个美械师都得到了补充和加强。这些中央军精锐部队的军长和师长们拿着全套美械装备又被美国教官加强训练了几个月,正没处发泄呢,现在也正好找这些日军试试水。

于是,这场弱势一方进攻强势一方的自杀式战役开始了。

1945年4月9日,正在准备进攻蓝田的日军47师团,由于集结消耗的时间太多,还没来得及集结完成就先被急不可耐的73军一个突击打得狼狈不堪,各部竟然连续败退,直到14号援军抵达后才勉强完成集结,开始发动进攻。

这场开局小小的挫折并没有影响日军的计划,各路日军依然按照计划向湘西多路推进。

然而进攻伊始,日军各部竟然出乎意料的顺利,中国军队节节抵抗一阵后纷纷后撤,让日军误以为这又是一个豫湘桂会战的翻版。

1945年4月26日武冈县

正一路顺风的日军68师团关根支队(旅团级编制)根本没把这座只有两个营的中国军队驻守的小城放在眼里,抵达后根本不用修整,就在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从三面发动猛攻。

然而这些部队很快在74军58师的坚固的工事面前连续无功而返,中国军队那些冲锋枪,轻机枪,巴祖卡甚至火焰喷射器组成的密集火力防线让日军死伤惨重,一连三天的强攻,日军几乎没有进展,却付出了数百人的死伤和数十辆坦克的损失。

面对焦灼的战局,指挥官关根大佐顿时恼怒不已,也见识到了74军这只美械王牌部队的厉害。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在自己三面围攻之下,最后一面的武冈城北却是异常平静——这里因为地形太过复杂,不适合使用坦克,也不适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因此没有直接进攻。

通过城里的汉奸传回的消息,关根得知,守护这里的并不是74军,而是另外一只军队的部队,穿着打扮和74军都有些差别,而且竟然没有在外围修建工事,而是在城里修建工事。

“该不会是什么杂牌军的支援部队吧!”

关根大佐顿时有些激动起来——他知道,再强的中国军队,只要防线上一点被突破就会满盘皆输。

于是,第二天,他派出了一只小部队试探性的进攻北门。

当这只小部队越过沼泽地冲到城门一带时,城墙上的中国军队才匆忙开始抵挡,只是那些零散稀碎的步枪声明显比正面进攻要弱的多。这支小部队继续前进,直到在城门口被密集的手榴弹“轰炸”后才撤回。

似乎是为了印证他的想法,这次进攻虽然失败了,但是关根发现,这里的中国军队战意低下,火力明显羸弱的多,连机枪似乎都很少,而且防线上一处墙体很明显年久失修,或者是还来不及加固。

关根大佐顿时大喜,悄悄地把那三路改成佯攻,自己亲率主力部队悄悄进入北门一带,命令步兵和炮火做好准备。并让工兵用最快的速度在城外开出了一条小路供部队行进。

1945年4月30日武冈北部

随着一阵阵炮声,日军对这里的第一次进攻开始了,猛烈的火炮砸在中国军队的工事和城墙上,很快就将那一处年久失修的城墙炸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而中国军队却异常的安静,连炮火反击也没有,光秃秃的城墙上也看不到中国军队的人影。

接着,无数日军步兵就冲了上来,他们每人怀抱一捆稻草铺在沼泽地上,后面的人则用木板等物品在沼泽上铺开了一条简易的通路,接着就叫嚣着向这处缺口冲了上去,在他们眼中,这里防御的部队可能已经被吓跑了。利用这个缺口就能够杀到中国军队背后,一举占领这座战略要地的城市。

一小队日军先从缺口处冲了进去,然而对面那些倒塌的建筑中只传来几声零星的枪响,射杀了几名日军,剩下的日军立即就地开火还击,并且向后方的部队发出了可以继续前进的信号。

大批日军立即蜂拥而入。

然而,当他们的大部队冲入城墙的缺口时,整座城市就像突然活了起来一样,爆发出了无数的怒吼。

迎面而来的,竟然是一片弹雨形成的火墙。而那些火力,竟然来自那些隐藏的几乎看不出来的暗堡和那些建筑废墟中。

新六军新22师66团3营少校营长杨成峰就站在自己的指挥部里,用望远镜冷眼观察着日军的动向——他之前故意示弱,并且故意在加固城墙工事的时候留下一小段作为日军的突破口,将日军吸引到了这个狭窄的突破口内。而自己则安排了12挺重机枪和30挺轻机枪在这个突破口形成了一个多重交叉直射火力网,又安排了6门迫击炮作为曲射武器去炸日军的后续部队,直接让密集的日军在这里成了活靶子。

进攻的日军可就不那么其惬意了,面对如此强大的火力,大部分人还没来得及开火,就被打成马蜂窝一般倒了下去,不少人打算立即战术规避,不料由于突破口过于狭窄,自己脚步一停,就被后面冲上来的人直接撞倒然后被自己人踩踏而过,很快,死伤日军的尸体就将这个缺口生生堵住。

更为可怕的是,中国军队机炮连的57MM平射反坦克炮开始向被日军尸体堵住的地方开炮,将那些日军尸体炸得支离破碎,“帮助”他们开辟前进道路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心里更多的震撼。

发现情况不对的日军急忙下令炮火掩护,然而杨成峰一开始就是在城内加固自己的防御工事,他参考了密支那日军的那些暗堡的设计加固的,外面又有大量伪装,日军从正面几乎看不到火力点。等大量日军炮弹没头没脑的砸下来,对他的部队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不少日军的炮弹竟然还炸在自己人的队伍中,把自己人炸得血肉横飞。

很多冲入的日军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城墙下早已经坚壁清野,给他们留下的是一片无遮无拦的开阔地,四周还安排了无数狙击手挨个点名。日军只得搬运自己人的尸体作为屏障,但是很快在57MM平射炮和巴祖卡火箭炮面前,再次被炸得支离破碎。

随着唯一的进攻通道被日军的残肢断臂生生堵住,连平射炮都难以再炸开,剩下的日军不得不想其他办法,不少人甚至学着古代进攻的套路,搭起云梯开始登上城墙,准备沿着城墙绕过去。

不过守护城墙的中国守军早有准备,一通火焰喷射器狂喷,将这些日军连同云梯一起烧成了灰。剩下的日军看着那些被烧成黑炭的同伴,也吓破了胆,不敢继续进攻。

关根大佐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这一景象——几个小时的进攻,他付出的伤亡已经快赶上之前三天的进攻损失的总和了。

不过,让他震惊的事情还没结束,正当他和手下开始讨论是否放弃进攻的时候,几发迫击炮弹竟然直接命中了他隐藏极好的前敌指挥部,将他手下的副官参谋炸死了好几人,如果不是警卫拼死相救,他也就当场毙命了。

指挥部遭袭,进攻的日军也顿时一片混乱。接着,他们在各级军官的带领下,顶着头顶上雨点一般的迫击炮弹和手榴弹,仓皇撤了下去。在这场混乱的撤退中,由于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弹在沼泽地引爆,导致当地的沼气一并被殉爆,无数日军被活活烧死,那条临时铺成的道路也被烧毁。不少日军情急之下竟然跳入沼泽,最终又被这片沼泽吞没,尸骨无存。

整个北门外顿时尸横遍野——都是鬼子的尸体,而3营官兵伤亡很少!

与此同时,3营营部

“第一侦查组报告,确定鬼子已经撤退了。第二侦查组,第三侦查组的结论相同!”

副营长张勇上尉一脸兴奋的向杨成峰报告道,然后满脸笑容的说道:

“营长,你这不是美军的战术吧!我记得当初教的时候还是跟74军他们防御工事一样的方法。”

“能打赢的就是好战术,谁管是不是美军教的?防御的最好方法不是把敌人打退,而是给他们重大的杀伤。”杨成峰不屑的哼了一声:“他们74军倒是用的美式防御战术,阵地是守住了,但是这三天打死的鬼子还不如咱们这一仗多。而且美军的火力至上战术是基于他们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好几千发子弹才打死一个鬼子。以咱们国军的补给能力来说,按照美军的射速,用不了3天就能打光所有随身的弹药。如果不是武冈的弹药储备足够,鬼子早就冲进来了。这74军也是战术死板,不知变通。”

“营长果然高明!”

张勇心悦诚服的说道——除了故意诱敌进入他们预设的火力网外,他们还在外面放了三个观测小组,都穿着日军军装隐藏在附近的制高点观察,随时报告日军的动向,所以对日军的行动了如指掌,连敌人指挥部的位置都找到了,弹药使用率比另一侧的74军强得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