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军魂,最后的救赎> 第九十三章 未完成的使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三章 未完成的使命(1 / 2)

营长死了,连长指挥,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

——电影《喋血孤城》

1943年12月14日凌晨新平洋地区中国军队防线112团团部

拉加苏高地虽然处在最前面的突出部,但是却有着天然的地形优势,凭借强大的火力和完备的工事,让日军奈何不得。而112团团部和2营驻守的新平洋西部防线虽然距离中国军队的大本营利多较近,兵力最为充足,但是由于驻扎的是平原地区,几乎无险可守。而且防线过长,很容易让日军进行突破——上个月那场差点抄掉团部的进攻就是日军的偷袭造成的。

所以即使有美军空投的各种物资补给,整场战斗还是打得十分焦灼。

56联队联队长佐藤又三郎大佐很明白这一点——在目前其他两处包围网处处碰壁的情况下,只有他这里还能有一点进展。尤其是上次的突袭,缴获了一部分中国军队没来得及销毁的粮食物资,让他的部队能够稍微缓一缓。然而,随着后方补给的情况越来越恶劣,他又想故技重施,再发动一次进攻来抢夺补给了。

一大波日军敢死队此刻已经准备就绪,他们得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从中国军队防守的一处薄弱环节突入,然后不顾一切的杀入112团团部,彻底击溃中国军队。

“成败在此一举!”

佐藤大佐看着这些信心十足的敢死队员们下达了进攻的命令。敢死队员们也志在必得——毕竟他们上次缴获的美国罐头,大米面粉让他们摆脱了饥饿的困扰,现在似乎只有这一条路才能让他们填饱肚子。

借着清晨的薄雾,敢死队员们小心翼翼的潜入了一线的指定位置,只等着日军有限的炮火作为信号。

突然,炮声响了,日军敢死队队员们一跃而起,高呼着万岁口号冲向中国军队的阵地。然而他们却瞬间变成了零件状态——队伍中的几个老兵第一时间发现了异样,这炮声不是日军的92式步兵炮的声音,而是更加猛烈的美制75MM山炮和105MM榴弹炮的声音,而炮弹爆炸的地点是自己所在的位置。

日军阵地顿时变成一片火海,凶猛的炮火直接从步兵阵地一直覆盖到炮兵阵地。各种口径的火炮,从山炮到榴弹炮,甚至连一线的迫击炮都来凑热闹。

被炮火压制的进攻部队陷入了进退失据的状态,不少士兵不顾一切的冒着炮火冲上去,结果不是被炮弹炸碎,就是被对面一线的机枪火力撕碎。

猛烈的爆炸声持续了1个小时才停止。“炮口余生”的日军立即从各处隐蔽点爬出来,进入防御位置,做好战斗准备——按照常规,这时候中国军队的步兵要冲上来了。

然而,他们没等到中国军队的步兵,天空中就传来了飞机螺旋桨轰鸣的声音。

十余架美军P51战斗机从空中俯冲下来,猛烈的航炮攻击打得地面像雨天的湖面一样,泛起无数的“水花”。接着是B17轰炸机,巨大的航弹疯狂的砸在日军阵地上,将一切都摧毁。

已经失去了制空权的日军只能躲在下面瑟瑟发抖——他们的防炮洞和简易工事很难保住他们的小命。

不过还好,美国空军在短暂的袭击后,还是飞走了,那恐怖的声音距离阵地越来越远。

然而刚探出头,想喘口气的日军还没来得及喘息片刻,一阵猛烈的炮火再次准确的砸在他们头上。打得他们再次四处逃窜的寻找掩体。

这一次的炮火持续了近30分钟才停下来,强大的爆炸力甚至让不少日军有了缺氧的感觉。

只是当他们再次进入阵地准备阻挡中国步兵的时候,下一轮火炮开始了轰击,然后是空军的轰炸和扫射……

反复几次,日军连一个中国步兵的影子都没看到,从头至尾就在不断的挨炸,炮火间隔可能只有几分钟,但是一次覆盖就有半小时以上。仿佛中国军队的炮弹是无穷尽的。而日军每到炮火间歇也必须进入阵地,不然万一上来的是中国军队的步兵,那就是一边倒的屠杀了。

孙立人并没有使用什么精妙的战术,只是用了种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的手段,利用火力反复在日军阵地上“耕地”。

几个小时后,饶是再英勇的日军也坚持不住了,半数日军都被活活震成了聋子,阵地上的工事也基本被摧毁,变得和月球表面一样。伤员在炮击中也无法运送,只能在阵地上等死。

趁着下一轮中国军队炮火的间隙,一部分日军只得开始后撤。

在观察哨确认了日军开始后撤后,孙立人的新38师才大摇大摆的冲上了阵地,开始清剿那些散落的来不及撤走的日军残部。然后稍事修整后继续向前以炮火开路进行“平推”!

一天下来,中国军队虽然进展缓慢,但是伤亡微乎其微。日军却节节败退,而且在中国军队的炮火面前束手无策,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叫“碾压”。

整个新38师增援部队就像一辆冒着火的庞大战车,以不可阻挡的碾压之力向着日军扑来。而日军除了使用一些自杀式的狙击手攻击外,由于炮兵的弹药不足,根本无法进行像样的阻击。

不过同样由于这种火力压制的方式比较耗时耗力,新38师推进的速度并不快,只是缓缓的向前移动,以绝对的力量来前进。

与此同时日军指挥部

“什么?支那军队的反击开始了……什么?这么强大的火力?”

参谋长片冈衷脸上顿时汗如雨下——虽然他曾经不止一次期望中国军队能发动反击让他们名正言顺的撤退,但是这只是一种幻想而已。毕竟让中国军队以强大的兵力一股脑压上来,让自己手下这些饥寒交迫的士兵当面撤走,很有可能会形成一场巨大的惨败,最糟的情况是全军覆没。

就算撤退,也必须是在中国军队杀到前,有计划,有组织的撤离,这也就需要部队来滞缓中国军队的行动。

不过在听完前线完整的描述后,他还是稍稍松了口气——中国人的平推战术虽然稳妥,但是进展速度太慢,给了日军足够准备的时间。

“用尽一切办法,去滞缓他们的行动!在后方多修工事,尤其是侧翼和敌人炮火的死角,尽可能的杀伤他们的步兵!”

放下电话,片冈衷抹了抹脸,然后毫不犹豫的把55联队顶上去,让他们全力支援正面防御,紧急在李家寨附近的于邦地区抢修工事,希望哪怕多拖住中国军队一天也好。

同时,他也迅速通知其他部队收拾好伤员和物资,开始做撤退的准备。并且开始在拉加苏到自己的前线基地茅邦之间构筑大量防线,准备利用丛林的掩护,用梯次布防的手段滞缓中国军队,等中国军队到了补给的临界点或者超出火力支援范围再寻找机会反击。

于是一场“惨烈”的攻防战开始了。当然,这个惨烈是单方面指日军的,毕竟他们现在的日子就是“挨炸”,“遭空袭”,“继续挨炸”,“一直被炸到受不了”“撤退”或者是炸得晕头转向后被冲上来的中国军队消灭。

由于之前是进攻方,所以日军并没有花大力气修工事,现在紧急修建却因为士兵过于饥饿,进度缓慢,根本赶不上中国军队的推进速度。所以往往一场仗下来,日军被炸死炸伤的不计其数,而中国军队的伤亡十分有限。

1943年12月17日,李家寨阵地外围的日军被击退,在这里驻守了47天的3营残部和114团接应部队胜利会师,并且继续向拉加苏高地方向进攻。

当孙立人亲自赶到李家寨慰问那些被围困了47天的官兵时,不少官兵都激动的流泪了——虽然是自己的部队,但是在国军中坚守能够成功等到援军抵达的部队,简直是凤毛麟角啊。

1943年12月22日拉加苏高地

一场指挥官的会议在这里召开,与会者个个都喜气洋洋的流露着胜利的喜悦——通过无线电通讯,他们都知道114团正在大踏步的向他们前进,而日军自从那次倒霉的夜袭之后则再也没有发动过一次进攻。

实际上,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谁都知道战局已定了。

然而日军不知道的是,在他们以为中国军队还在用“平推”的战术龟速前行,把他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的同时,新22师65团正在抄小路向拉加苏方向快速前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