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军魂,最后的救赎> 第九十一章 困兽犹斗(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一章 困兽犹斗(上)(1 / 2)

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往往也是敌人更困难的时候,这就要与敌人较量胆魄和意志。

——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

1943年11月22日新平洋地区日军指挥部

当初偷袭成功的喜悦感早就不见了踪影,这里现在更显得是一片愁云惨淡,每一个军官都愁眉不展,整个指挥部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息。

参谋长片冈衷拿着电话,用哀求的语气在电话里说道:

“师团长阁下,我们真的坚持不住了,士兵们现在吃不饱饭,弹药也不足,伤病员快占到全军的三分之一了,请允许我们放弃新平洋后撤,返回茅邦做全面修整。”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请求后撤了,然而果不其然,一声“八嘎!”,再次否决了他的要求。

师团长田中新一愤怒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片冈衷,你到底是不是大日本帝国的军人,你到底有没有武士精神?你自己说的,敌人总共只有一个团,2个营现在已经被你包围,你现在用了2个步兵联队,一个炮兵联队,更别说师团的辎重联队也在全力帮你,已经快要一个月了,你竟然还没有歼灭这些支那军队,哪怕一个营都没有?还有脸跟我说要撤退?我们十八师团是丛林作战之王,是打败过美英鬼畜的王牌,在新加坡创造了以少胜多,俘获8万英军的战绩。要是这么多部队连支那人一个营都吃不掉,我们还有脸去面见天皇陛下吗?我们18师团会成为全军的笑柄。”

“可是,师团长阁下,我们补给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了补充速度,第18炮兵联队现在每门炮平均不到1发炮弹,不少士兵子弹都不够一个基数,连手榴弹都用完了,更别说他们现在每人每天的食物定量只有一个小饭团,已经有部队开始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了……”

“我不管这些,他们是大日本帝国的武士,哪怕是吃泥也可以克服这些问题!”田中新一粗暴的打断了他的话,然后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我已经派出了援军,应该也快到了,人不够的话就把辎重兵补充进去,剩下的组织各部队能作战的人组成敢死队,给他们多分点粮食。那些没有参战的就少吃点,也可以不吃。晚上组织夜袭,一定要把支那军队击败。”

田中新一说完就挂上了电话,让片冈衷在那里左右为难。

不过作为参谋长,他尽管不赞同这个计划,却还是吩咐手下开始执行,心里却有一种由衷的期待——那些中国军队赶紧发动大规模的反击吧,那时他起码有个可以名正言顺的撤退的合理理由了……

1943年11月23日利多驻印军司令部

一阵用英语对话的激烈争吵再次从司令部里传出,唇枪舌剑的程度让四周的中美两军参谋都不由自主的后退了几步。

争吵的一方是史迪威将军的参谋长柏特诺将军,另一方则是新38师师长孙立人——也只有毕业于西点的他有胆量和足够的英语水平和前者激烈冲突。

“新平洋的日军不过一个大队!孙!你在那里投入了一个团,现在被他们压着打,还要这里去增援?这太可笑了!我已经给他们提供了所有他们需要的东西,食物,武器,弹药,他们根本不需要我们增援,只要守在那里等待我们的公路修通就行。”

柏特诺将军十分武断的说道——由于长期负责中印公路的项目,同时作为同样参加过第一次远征的将领,他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依然认为他们的战斗力比第一次远征没有太大变化。所以一个团被日军一个大队压着打也没什么不合理的不是?

当然,柏特诺将军的推测也是有他的“依据”的——萧天河的侦察部队和美军的空中侦察以及一些英军通过缅甸人提供的情报,早已经把日军在新平洋后方的道路情况以及日军补给基地的位置都搞得一清二楚。

因此他才判断在这样的补给情况下,日本人往新平洋地区供应一个大队,已经是极限了,再多就根本无法供应了。

“根据我们搜索连的报告,鬼子起码有一个联队以上的兵力,炮兵甚至使用了观测气球,这是联队级炮兵才有的装备。我认为,我们的面前有日军一个步兵联队外加一个炮兵联队。现在我们被围在拉加苏的3营和李家寨的1营都十分危险,他们已经坚守了近1个月了,就算武器弹药充足,人也是难以长期坚持在这种状态下的,我们应该立即调动师主力去进攻日军,将他们击退。不然这两个营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孙立人强压住怒火说道——实际上,从日军在新平洋打出一个漂亮的穿插,将孙立人的一字长蛇阵拦腰截断后孙立人就一直急火攻心,他知道这是自己在布阵时候的失误导致的。但是没办法,他现在隶属于柏特诺将军管辖,负责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修建中印公路,不能擅动部队,哪怕一个团也不行。

112团陈鸣人团长的报告一天一份,都是在描述日军的强大和对防线的威胁,看着让人胆战心惊——当然,夸大正面之敌在国军中也是传统,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敌人确实很强大。

孙立人也不止一次的想过干脆踢开这个油盐不进顽固美国佬,自己直接带兵杀过去解围,到时候大不了等史迪威撤了自己的职,回国去被委员长责罚。只是这位柏特诺将军负责整个驻印军的后勤工作,万一到时候他一气之下把补给一断,那别说救人了,增援部队也得撘进去。再加上破坏盟军内部的关系和影响中印公路的修建等等,于公于私都不是他能够承担的。

“两个联队?孙!你是不是没有做过后勤工作?”

炮兵出身的柏特诺将军冷眼看了一下孙立人,然后就开始滔滔不绝的用专业术语和各种数据开始分析日军在新平洋地区能够获得的补给量,以及军队每天的消耗等,其专业程度能够让任何一个懂英语和后勤方面的人肃然起敬。最后,他才用得意洋洋的语气总结道:

“综上所述……日军在新平洋的兵力不会超过一个大队,除非他们做好了把自己人都饿死的准备。你们那些观察只是一线官兵处在压力和恐惧下的夸大而已,不足为信。我们要立足于全局来看问题。况且真的有两个联队的日军的话——请恕我直言,您的112团早就被他们消灭了。”

“现在是我的士兵正在那里和日本人作战,他们的话才是最真实的情况。”孙立人也咬着牙说道,只是语气中已经有了点动摇——对方的分析确实有道理,而且国军中夸大敌人的实际数量也是个传统:

“日本人不是你们美国人,不会因为没有路,饿着肚子就不能打仗!”

“好吧!孙,让我告诉你如果你现在率领新38师出击会发生什么!首先,我们的公路尚未修建完成,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部队上去,只能使用你们自己携带的给养打完这场仗,而且由于你们师脱离了公路施工,会导致整条公路施工的延期,严重影响我们后来的全面反攻计划。现在新22师已经到了,我们本可以提早完工公路,然后连通新平洋地区,让我们的大部队甚至装甲部队可以平推前进,击败日军,解救你的112团!如果你擅自行动,我们就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了。”柏特诺将军也毫不客气的向孙立人辩驳到。

孙立人刚想反驳,参谋长何均衡就匆匆跑了进来,在孙立人耳边说道:“鬼子突破112团防线了。”

“什么?”孙立人吃了一惊,急忙返回师部确认情况。

原来,片冈衷按照田中新一的要求组建的敢死队突然发疯一样的进攻了新平洋正面防御的112团团部和2营防线。由于这些天鬼子因为补给不足,几乎处于休战状态,而且之前主攻的方向都是拉加苏和李家寨,所以难免让正面防线的官兵们有些松懈,放松了警惕。

结果面对这些不要命的鬼子偷袭,112团团长陈鸣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防线被突破,如果不是警卫连拼死作战,掩护团部撤退,连团部都被鬼子抄了。

不过好在他们也是训练有素的,在原先的阵地已经被占领的情况下立即在后方重新构筑起了防线,并且利用师属炮团将将日军的攻势遏制住。到了天亮的时候,双方再次形成对峙状态。

不过这场战斗也不是一无所获——2营官兵在战斗间隙从击毙的日军身上拿回来好几本日军的证件,然后这些证件就被送到师部来检查具体的番号。

当把这些部队的番号做了对比之后,孙立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这些日军的番号涵盖了6个步兵大队,也就是说日军起码投入了两个联队来参加这场战斗,外加那个有炮兵观测气球的炮兵联队。这样的组合以在国内的经验看,就算自己整师拉上去也不敢说有胜算。

事不宜迟,孙立人立即又返回了指挥部,继续向柏特诺将军要求增援去了……

而他不知道,在自己心急火燎,一线的日军兴高采烈的庆祝自己打了个胜仗,并开始统计缴获的战利品的时候,日军参谋长片冈衷正恨不得抽自己的大嘴巴——有了这场小小的胜仗,田中新一更加狂妄自大,已经深信胜利在望,要求其他部队效仿,尽早将拉加苏高地等据点拿下……

1943年12月1日拉加苏高地外围日军阵地

正当孙立人还在和柏特诺扯皮的时候,日军这里也一片愁云惨淡——显然,几天前那场小小的胜利并没有改善什么状况。

一具骨瘦如柴的日军尸体被抬了下去,四周其他的日军只能带着一脸的同情看着这个士兵被抬走,然后脸上带着一片绝望的阴霾——这个士兵不是战死的,是被活活饿死的。

日军部队缺粮的情况已经到了一个非常糟糕的地步,由于日军中的“霸凌”现象也十分严重,不少饿得奄奄一息的老兵开始直接抢夺新兵的粮食配给,导致连续有不少新兵被饿死。而新兵为了活下去,甚至会暴力反抗老兵的抢夺,内斗时有发生。

实际上,现在当一个日军士兵被中国军队射杀后,剩下的幸存者不是感到愤怒,而是纷纷庆幸——他那份食物配给,终于可以让其他人分了。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多领到点配给,各部队瞒报死亡人数也已经成了惯例,大量的“幽灵士兵”充斥在各部队中。

“所有人,注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