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军魂,最后的救赎> 第三十六章 战斗的勇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章 战斗的勇气(1 / 2)

英军一师之兵7000余,竟被日军区区两个大队围困于仁安姜,此乃军史最大之笑话

——杜聿明于仁安姜大捷后评述

1942年5月8日密支那

日军一个轻装步兵中队,在密支那当地老百姓的欢呼中,气喘吁吁的走进了这座城市。用颤抖的手在城市的最高建筑物上插起了日军的膏药旗。而此刻,他们大部分已经连欢呼的力气都没有了。

不过他们还是按照上级的命令,立即在密支那的广播电台所有频率发出了“成功占领密支那”的宣言。

日军用来进攻缅北的先头部队一共只有一个联队,而目前长途奔袭密支那的日军部队也不过有一个大队而已,总兵力撑死不到1000人。在5月8号抵达密支那的更不过是这个大队先头的一个中队,剩余的部队还在路上赶路。而且为了抢在中国军队前夺取这座战略要地,这个大队的日军不携带任何重装备,轻装上阵,长途奔袭,现在已经是精疲力尽了。

日军也是真没办法了,投入在缅甸的总兵力大约10万人,虽然和中国军队兵力相同,但是目前日军进展太快,两个月的时间已经占领了几乎整个缅甸,到处都是需要设防和控制的区域。后续部队赶不上来,所有包抄的任务都落在了抄到中国军队大后方的日军56师团身上。由于轻装上阵,该师团总兵力只有大约15000人(重炮部队,辎重部队等部队都未能跟上),同时要肩负控制腊戌,从背后进攻曼德勒,东线清扫缅泰边境中国军队残部,北上兵临怒江以及西线抢占密支那,和控制所有占领区域的任务,根本抽不出足够的兵力来。

然而他们对面同样“狭路相逢”的中国军队有足足6万人,其中还包括了战斗力极为强悍的第五军和新38师。甚至还配备了坦克,火炮等重装备,距离密支那也不过1天的路程。也就是说留给他们这只轻装部队集结和布防修建防御工事的时间只有一天。

日军没有丝毫的犹豫,甚至没有开始构筑工事,只是稍事修整和集结后立即从密支那出发,向着拥有自己60倍兵力的中国远征军发动了进攻——除非奇迹发生,否则这怎么看都是一种自杀式的进攻。

不过日本人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56师团在这次战役中无视后方,孤军奔袭腊戌,短时间击溃中国军队3个师以上的兵力。且以一大队之力杀入中国境内直至怒江边如无人之境,已经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再创造一次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

他们也确实创造了奇迹——受到主动出击的影响,那些正在往密支那赶路的日军部队赫然发现中国军队在另一条路上几乎和他们并驾齐驱后,也不管对方兵力多少,配置如何。疯子一般的发动了全线进攻,结果长途跋涉的中国军队各部距离拉得太长,措手不及,被打得狼狈不堪。一只日军甚至直接打到了第五军的军部,如果不是兵力实在有限,差点就把第五军军部端了。不过这一疯狂的举动确实让惊弓之鸟的远征军吓懵了。幸好22师及时赶到迅速布防,才让杜聿明幸免于难。看着从四面八方“压过来”的日军,杜聿明也慌了……

1942年5月9日密支那西南卡萨中国远征军前敌司令部

当新38师师长孙立人走进这座临时司令部的时候,已经感受到了这里四处弥漫的失败气息,与会的将领们无不一脸的颓丧。

“诸位!”

杜聿明拿出了两封封电报,在将领们面前晃了晃:

“这一封是史迪威通过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5月5号发给我们的命令,要我们立即赶往英多,经过英帕尔西撤到印度。去寄人篱下!”

他不屑的将这封电报扔在一边,然后举起另一封电报,一脸郑重的说道:

“委座训示,要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带领远征军撤回国,未经允许,不得入印。”

杜聿明举着那封电报,环视众人,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问道:

“诸位有什么看法?”

“谨遵委员长训示!”

在座的将领们纷纷表示支持,唯独孙立人沉默不语。

“那好!”

杜聿明展开地图说道:

“目前密支那被日军占领,我军士气低落,弹药补给不足。根据情报,日军在占领密支那后,也在向卡萨前进,另外,温藻一带也发现了日军,这明显就是南北夹攻,要围歼我远征军的态势。以我们目前的状况,强攻密支那不但违背委座避免与敌人主力决战的方针,若是久攻不下更是必死无疑,原地死守是坐以待毙。因此,我决定以新38师死守萨卡和温藻地区,93师占领孟关,为我军两翼保障,剩余部队,脱离密瓦公路,弃车上山,各部分散从野人山,高黎贡山突围,伺机回国!”

将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成,不过唯独孙立人愁眉不展——他现在起码了解2点。

第一,在目前远征军的主力中,第五军三个师是大娘养的,第六军的一个师是小娘养的,而新38师算是后娘养的。

第二,杜聿明不喜欢他,其他将领也不喜欢他。对于牺牲他和新38师毫无心理压力。

第五军部队都用最快的速度撤离,93师在孟关也只是以防万一——那边并没有日军,只有英军一个仓库可以先让他们收集物资。而让38师守卡萨为远征军断后,不但面临日军直接的攻击,而且等38师完成任务北撤的时候,不仅自己已经弹尽粮绝,面临越来越多的日军追尾,北边沿途所有能够搜刮的物资都已经被前面的部队搜刮完了,他们怕是连树皮草根都没得吃了。

38师自仁安姜之战后一路断后,本该稍事修整,或者执行这种任务时候,也应该有所补充。但是杜聿明一共只向38师提了一个炮兵连的支援——剩下那些重装备估计宁可带走在上山前销毁,也不会给38师用。

牺牲其他部队,来拯救自己的嫡系部队安全撤离在全军中是一个传统型的做法,难怪后人评述国军真正做到了孙子兵法所云的——撤退转进疾如风,迂回增援徐如林,劫掠钱财势如火,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委座心思难知如阴,微操大师动若雷霆。

“军座!”

孙立人站了起来,直接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眼下密支那有多少鬼子还不明了,不过他们也才抵达两天不到,以现在咱们4个主力师(200师尚未到位)加上其他部队总兵力大约有5万之众,集中火力,正面强攻,未必不能杀出一条血路来回国。如果不能打开密支那,那么我们大可以原路返回英多,按照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的命令,前往印度,那条道路地势较为平坦,目的地明确,而且最多不过小股日军穿插部队,另一侧又有英军驻防接应,不会落入日军围攻。远比走上野人山,高黎贡山这样既找不到补给,又没有任何道路的大山要稳妥的多——这两座山只是从地图上看着距离中国比较近,但是自古以来还没人在这里开拓出去中国的道路。”

孙立人话音刚落,立即引起了所有将领的疯狂围攻。

“打密支那?你有多少弹药物资储备?腊戌被切断后我们得不到任何补给,万一打成持久战,弹尽粮绝,等日军追击部队抵达,我们就要全军覆没!”

“现在全军士气低落,我们保证撤退而不是溃退已经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再让他们和日本人打,非哗变不可。”

“委座的命令你不听,听史迪威的?你到底站哪头的?”

“老子绝对不去给英国人当什么难民,他们这仗坑我们的还不够,我们还要上赶着去找他们?”

“无数华侨背井离乡,跟着我们回国,就是宁愿埋骨故土也不远被鬼子统治,你还要带着他们去投靠英国人?”

将领们七嘴八舌的声音迅速将孙立人的声音压了下去,声音最宏亮的莫过于廖耀湘——他的新22师在整个缅甸战役中作战最为艰苦,多次和日军优势兵力对抗,却默默无闻。孙立人不过打了一个仁安姜却已经名震天下,这让他更是觉得不公平。

直到杜聿明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现场才安静下来。

“既然大家都没什么意见,那么我们就按照委座的意思执行。”

杜聿明不屑的看了看孙立人——明显在整个会场,他才是被孤立的那个人。

“我命令,新38师和93师分别在卡萨和孟关布防,务必要坚持到远征军主力抵达曼西(进入野人山前最后一处地点)为止,之后两师立即跟上来,尾随我军,销毁所有重装备后上山,分散突围,伺机回国。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

所有的将领一起起立,回答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