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军魂,最后的救赎> 第二十一章 血战仁安姜(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 血战仁安姜(上)(1 / 2)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孙子·九地》

1942年4月17日晚仁安姜以北113团驻地

“一个团?你们只出动了一个团?”

英军军团长斯利姆中将一脸难以置信的的看着眼前那1100多号正在从卡车上卸载弹药的中国军人——他们应该知道自己是去解救那被包围的7000多英军吧。

“将军阁下,我军的112团正在增援的路上,但是他们的集结需要时间。眼下,英缅第一师的官兵们恐怕已经等不起了。”

被临时调来担任113团联络官的参谋萧云山不卑不亢的对斯利姆中将翻译道——虽然新38师从师长孙立人算起,有一小部分人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但是毕竟这种人还是极少数,大部分38师的官兵还是来自国内各地。比如113团团长刘放吾就是正牌的黄埔军校6期学员。虽然也学过一些英语,但是和英国人交流还是没那么顺畅。

斯利姆中将点了点头,心里却依然有些犯嘀咕——中国军队有作战的热情是好事,不过这1100多人能做什么呢?

就在昨天,他也迫不及待的从英印17师第13旅抽调了一千余人的部队,配合坦克大炮向滨河北岸的日军发动了攻击,企图打开包围圈,结果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士气过于低下,还是那些印度士兵磨洋工,不但没能打破日军的防御,反而被日军一个反突击,被俘了不少人。

斯利姆也算是英军“名将”,他在二战中的北非战场多次以少胜多的击败意大利军队,但是无奈手下过于陌生,加上部队士气低落,让他一筹莫展。

刘放吾团长在萧云山旁边说了些什么,后者急忙翻译:

“我军将在凌晨时分对滨河北岸的日军发动进攻,希望贵军提供火力和装甲部队的支援。”

“只有你们?”

“是的,只有我们!”

斯利姆用带着疑惑的眼神看了看萧云山身旁的刘放吾等官兵,然后回头和自己的参谋长商量了一下:

“我们可以提供12辆轻型坦克和3门火炮作为支援!”

“就这么点?”

萧云山有些失望,他急忙翻译给刘放吾,然后急忙问道。

“团座,要不我再跟他们交涉下,多要一些火力支援?”

“不用,足够了!”刘放吾自信满满的说道:“小鬼子还不知道我们来了!”

团长说完就走下去部署,萧云山也急忙跟着走了下去。留下斯利姆等人一脸不信任的安排支援部署。

113团的官兵们此刻正摩拳擦掌的检查着自己的武器装备——和先期进入的第五军不同,这只部队自从从税警总团编成新38师后,在国内辛苦整训了一年,还没有参加过和日军的作战,自从来到缅甸后他们一直憋着劲想要和日军打一场,现在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1942年4月18日拂晓滨河以北日军阵地

起的很早的日军指挥官高延少佐无精打采的在防线上巡视着,心中还在暗骂自己的顶头上司,214联队长佐间大佐——在白天挫败了英军的进攻后他曾经建议晚上由自己的大队对于滨河北岸的英军残部发动一次夜袭,彻底打垮他们。

不料佐间大佐不但驳回了他的夜袭方案,还抽调了他的一个中队掩护侧翼,让他做好了防御的部署,这让他十分不满。

不过这一天,他注定会感谢自己上司的这个安排。

日军214联队,最早的任务是北上占领仁安姜油田,获得这个缅甸最大的油田,顺便解决驻守在这里的英军残部。不料部队刚开始穿插,仁安姜地区高高升起的浓烟就已经清晰可见。通过情报人员和空中侦察的消息,33师团最终确认了英军已经摧毁了仁安姜油田,这让日军心疼不已。

于是214联队的任务就成了控制仁安姜一带,清扫和追击英军残部,顺便评估下油田的损毁情况。

由于考虑到英军有可能已经全部撤退,33师团长樱井省三中将毫不犹豫的抽调了该联队战斗力最强的第一大队去其他地区执行占领任务。导致214联队抵达仁安姜的兵力实际只有两个步兵大队和一个山炮大队以及一个用来评估仁安姜油田状态的工兵小队。

没想到不知是由于日军穿插速度太快,还是英军逃跑速度太慢。214联队抵达后才发现这里似乎还有英军。于是佐间大佐也不做什么战略部署,一个习惯性的穿插,竟然直接穿插到了英军主力当中,将英缅第一师的退路截断。

在完成包抄分割的战术后,佐间大佐立即审问了俘虏,结果让他倒吸一口凉气——自己包围着英缅第一师全部,但是滨河以北还有英印17师和装甲7旅两只主力部队,等于他一个缺编的联队(相当于团)一下子穿插到了英军两个师和一个装甲旅的正当中。包围敌人的同时自己也被包围着。

得到消息的佐间并不知道滨河以北的两只部队主力都已经撤退了,剩下的只是断后部队。立即下令原地构筑工事,修建反坦克壕沟,防止英军反扑。不过还好英国人已成惊弓之鸟,北边的英军本身就在撤退中,几次士气低落的进攻也是打的有气无力,未能突破日军防线。让日军士气大振,斗志高昂。

不过尽管如此,佐间大佐还是驳回了手下那些狂热分子继续攻击的要求,收缩阵地,全力防御,避免出现意外——他只要等到33师团主力抵达,就能确保胜利了。

正当高延少佐还在暗暗埋怨的时候,一阵有气无力的炮火突然向他的阵地打了一排炮,接着远处已经能够看见黑暗中的坦克轮廓了。

“英国人也敢玩夜袭!”

高延少佐冷笑了一声,暗想着自己这次不用上报,趁着夜袭一路杀过去,没准就把眼前的英军打垮了。到时候就算佐间大佐再不高兴也没办法了——胜利者不应该受到指责。

很快,地平线金色的余晖中十几个黑点在不断扩大,战场上传来了英军坦克隆隆的声音,英制子弹在日军战线上猛烈扫射。

英军提供的12辆玛蒂尔达式步兵坦克排成整齐的队列向日军阵地开始发动冲锋——这种吨的坦克速度只有公里每小时,和牛车差不多,不过唯一的优点是正面装甲厚度达到60MM,一般的步兵火力很难摧毁其正面装甲。在坦克后面,还可以隐约看到依坦克为屏障的步兵部队,弓着身子,跟着坦克缓慢的前进。

一阵阵烟幕弹不断向着日军阵地的前方投放,遮挡他们的射界。不过日军的火力已经在第一时间开始回击,火力支援的山炮立即向英军坦克攻击的方向开火,而周围的日军利用迫击炮和掷弹筒等曲射火力开始杀伤坦克后面的步兵——根据之前的经验,那些印度士兵会先逃跑,然后卷走队伍中的其他人包括英军步兵,没有了步兵的掩护,坦克也只得撤回去。

“上刺刀,准备冲锋!”

高延少佐心中窃喜——烟幕遮挡了日军的视线,同样也会遮挡英军的视线。到时候等冲到一定时候日军一举杀出,和英军步兵混站在一起,把步兵干掉,那些坦克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甚至有可能被日军俘获。

在烟幕中已经可以看到坦克朦胧的身躯和坦克左右士兵的身影,无数身影的倒下,然而依然前赴后继。

突然,无数掷弹筒发射的榴弹便在日军阵地上爆炸——英军没有配备掷弹筒,这绝不是英军。

高延少佐猛然意识到了情况有些不对,然而没等他来得及调整部署,一阵爆炸声伴随着弹雨就从自己的阵地上传来。

113团3营官兵利用正面日军被吸引的机会,从侧翼的小路突然杀入了日军防线,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直接冲入日军阵地一边开火一边投掷手榴弹,接着,就是一场惨烈的肉搏战。

正面的中国军队也没有闲着,他们趁着日军阵地混乱的时候,从烟幕的保护中冲了过来,在坦克的火力掩护下越过日军的反坦克壕,冲入日军阵地,与日军直接开始了激战。

一时间,日军阵地上血肉横飞,枪声和喊杀声连成一片,双方士兵不要命的拼在一起……

“鬼子的阵地被我们拿下了!”

在远处用望远镜看着战场情况的团长刘放吾一脸得意的说道——正是他利用地形,采用正面攻击,侧翼包夹的战术。估计是这段时间日本人欺负英国人欺负的太顺手了,麻痹大意,结果让中国军队钻了空子,一下子杀到了正前。

“2小时内,解决战斗!”

“我估计,要用起码5小时,鬼子没有这么简单的!”一旁的萧云山神情凝重的说道。

刘放吾有些不高兴——全团的兵力已经压上去了,日军在这里的兵力顶多两个中队,而且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面对他的一个加强团,怎么可能支撑得住?

不过萧云山是西点军校的,又是师部派来的,所以他也没有再说什么。

耀眼的阳光开始俯瞰大地,而从拂晓到整个上午,滨河以北的日军阵地上就没有一刻停止厮杀。

放眼望去,整个阵地已经血流成河,然而依然喊杀声不断,枪炮和爆炸声此起彼伏。

虽然遭到了突然袭击,但是日军很快就表现出了自己军事素质过硬的特点,他们迅速聚集起来,利用地形拼死抵抗。哪怕被打得肠穿肚烂,也在继续作战,不少人更是直接拉响手雷和冲入的中国官兵同归于尽。不少官兵拼的太狠了,以至于尸体都交错在一起,难以分开。同样面对如此凶悍的日军,中国军队也不落下风,前赴后继的冲上去,丝毫没有被日军的顽强吓住,在阵地上用手枪,步枪,冲锋枪,刺刀,甚至石头和牙齿疯狂的和日军死战在一起,每一步的前进都要留下敌人和自己人的无数尸体。

“疯子,都是疯子!”

那些因为反坦克壕沟而无法继续前进的英国坦克手由于双方的混战,已经无法提供火力支援,纷纷钻出坦克,心惊肉跳的看着前面这群不要命的人在打的这场不要命的战斗。

然而,毕竟中国军队投入的数量较多,又有了先机,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逐渐支撑不住,一步一步被滨河方向压缩。大队长高延少佐已经拔出了自己的指挥刀,做好了亲自上阵的准备。

正午时分,大队先前被分出去保护侧翼的中队冒着英军的炮火冲了回来,接应高延少佐的残部撤过了滨河,和中国军队隔河相望。

不过经过此战,高延大队的两个中队几乎损失殆尽,基本丧失了战斗力,对于这只穿插过来的214联队来说情况更加严峻。

不过萧云山并不感到意外——一个装备精良的主力加强团全部压上来,血战半日,最后竟然吃不掉对手两个中队(加强连级别),似乎对于这些他早已经了然于心。

只是刘放吾的脸色有些难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