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神话版三国> 第四千零一十九章 巧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千零一十九章 巧合(3 / 4)

乡村的基建水平在那里放着,缺乏大规模人力密集型的工厂。

城市的话,哪怕是当前最垃圾的郡府,实际上也有不少的手工作坊,以及国营的制作业工厂,这其实是双方收入最大的差别。

理论上乡村百姓的土地产出是消除双方收入差距的补贴方式,可实际上按照物价计算公式的话,土地产出的作物价格除非是成倍增加,才能消除这种差距。

问题在于粮食作物和其他产品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前者属于社会必需品,原材料,一旦源头涨价,会导致整个流程出现崩坏型的涨价,进而出现各个环节的价格冲击,最后反馈出来全都是社会问题。

这种情况,陈曦自然是完全不能接受,所以动粮食价格是不现实的,陈曦宁可直接给农业进行补贴,都不会直接动粮食价格,这东西一旦动了,很可能全国所有产品的物价都被迫升值。

衣食住行这种东西,碰一个,其他关联的都会发生动荡,尤其是这种源头性的东西,碰一下是非常要命的。

故而陈曦从元凤六年提出调整城乡差距,继续做大汉室产出计划的时候,就没想过动粮食价格,而是考虑如何给地方乡镇增加本土低附加值加工厂,尤其是生产一些便于销售的东西。

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大蛋糕,至于利润不利润,其实不重要,在这一过程之中,只要让百姓生产出来,能给百姓发钱,就是成功。

这些产品只要不是太烂,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渠道销售出去,再不济也可以收起来作为本地福利发放给当地人。

只不过这件事很难,难怕陈曦现在面临的情况要比后世简单多,至少陈曦早早的完成了第一阶段,也就是所谓的集村并寨,使得人口集中,能支撑起乡镇制造业的发展。

可就算如此,想要继续搞下去也没那么容易的,光是第一阶段的社会调查,就需要花费不少的经历,而且为了后续能不让自己花费更多精力,第一阶段,陈曦无论如何都需要建设一个样板。

虽说拿京畿地区作为样板并不好,很容易让地方官僚生搬硬套的时候出现一些意外,而且大环境的不同,很有可能导致这种抄袭在某个环节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进而导致彻底垮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