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之狂战将军> 第五百一十八章 天下大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一十八章 天下大势(1 / 2)

十二月,朝廷擢江夏都尉秦颉为南阳太守,领军一万北上攻打南阳贼首张曼成,连战连克,破敌三万。与此同时,杨奉驱颍川溃兵聚与鲁阳,又得卫宁献策,反间贼军首领,刀不血刃,暗中平定鲁阳。

而后,杨奉部暗与秦颉部相合,诱张曼成五万贼军东入,屯兵淯川口,掘淯水淹敌,五万贼军逃出者,十不过一,杨奉领军五千,暗度淯水,伏兵赵弘援军,三万人马俱陷。

与此同时,得皇甫嵩军令南下助军的孙坚,绕过阳人,过淯水以北奇袭宛城,是时,南阳贼军大多消亡,孙坚身先士卒,趁宛城空虚一举攻下。

南阳贼寇只余数千人推举韩忠为帅,奔走汝南。幸得杨奉招降,最后的南阳黄巾也已消亡。

南方平定,数场大战,甚至远比朱隽,皇甫嵩,卢植三人的功绩还要大上许多,不提攻城略地,但是斩获敌军,杨奉五千兵马,便击溃了合共二十多万黄巾反军!

若再论起长社之战,杨奉这个在弘农杨氏家族的支系子弟一时间风头无二,隐隐然,让朝中大叹又一名将的诞生。

但事实上,这数场大战之中,真正消息灵通的有心之人,都不难发现一个人的影子!

“今有河东卫家儿,弱冠设谋定万军!”就是他!一个还未及冠的少年游子……卫宁!每场大战,几乎都有他的身影,每一次胜利,杨奉无一例外都是听取了他的建议,斩获之功,归根结蒂,真正决定关键的正是卫宁献策!

当是时,汉室帝威犹在,但各方英豪早已暗中不服号令,于是间,各种心思扶摇而出,明里暗里招揽人才,而卫宁这数个月展现出来的才华,在这些人中无异于一颗明珠。

不止是他露出的那所谓的“才华”,更因为他身后还有一个卫氏家族,一个在河东根深蒂固的豪门望族!

知道三国的都该明白,历史上除去一些老字号家族,如袁绍袁术兄弟以外,其余成名诸侯大多靠一些富绅士族支持才得以有最初起兵的资本,曹操得陈留卫家资助,刘备得张世平,苏双资助,而河东卫家不提士子的影响力,光卫家在河东的财力和势力,便是一大助力。

而卫宁作为当代卫门家主独子,也早被他人获知,这无异于,得卫宁,便得卫家一门支持?

所以,在不知不觉间,卫宁已然成了各方群雄中招揽的对象,即便卫宁现在身处杨奉军中又如何?

杨奉其人不过杨氏支系而已,况且卫家依然还未表示全力支持!所有人心中还是存了这种想法,而卫宁却浑然不知,还正为终于在董卓接替卢植之前平定南方而得意不已……

光和七年,就在杨奉合秦颉,孙坚两军平定南方的同时,北方战线,卢植连连击败张角,迫使他困守广宗,一时间两军成对峙之势。

朝中欢欣鼓舞,十常侍张让进言,特遣黄门宦官左丰犒军,领牛羊三百,美酒二十坛,加上布帛之物不计其数。其间,左丰得张让密令故意向卢植索要贿赂。卢植本是清流,当然知道这是宦官向他们的示威和反击,如今大军征伐,屡建大功,两派本势成水火,如何会向宦官低头,当然不给。

左丰挟恨,回禀朝廷,只道卢植高垒不战,惰慢军心,又有张让等人推波助澜,灵帝大怒,遣中郎将董卓代替卢植领军,又令人拘卢植回京师问罪。

朱隽,皇甫嵩本意是将董卓等各方豪强拉下水中,却不知宦官从中作梗,阻挠军情,卢植被换,打乱了他们原期部署,如今两人领军还在与张梁纠缠,不得脱身,各方豪强如董卓之辈心怀诡谲,他们又如何不知。

却在这时,南方平定的消息犹如天大喜讯,送达两人,于是,皇甫嵩,朱隽急调杨奉节领南阳兵马并五千本部北上拒敌,领曹操出兵过东郡,跨黄河驻兵濮阳,以御不测,而后又催促大军加紧攻打张梁,务必在短时间内引军北上,控制局势。

而这一切,却不是卫宁所关心的事情,此刻,他却异常兴奋,不为别的,经过了两个月来修养,又有军旅磨练,那虚弱不堪的病体,已然开始有了好转的迹象,而最显著的好处便是,他终于可以骑马了……

当然,只是一匹垂暮等死,无法撒腿狂奔的老马而已……

卫宁以前的身体的确虚弱不堪,先天肺部脉络受损,便是做不得剧烈运动,事实上,在张仲景得出病因前,卫宁却还是尝试过锻炼身体,以期改变身体体质。

但,俯卧撑只做十来个,蛙跳几个来回便是气喘吁吁,胸口绞痛,又如何锻炼?无异空谈而已……所以那虚弱的体质,一直以来便是受不得剧烈颠簸,在古代,这样的情况甚至会直接要掉他的小命。

但如今,经过张仲景半月专门医治,又有两个多月的医药护理,更得军旅磨练,卫宁的身体确是要比以前要死不活的模样好上太多,虽然依旧受不得颠簸,但勉强骑马慢跑还是可以……

尤其在马鞍上垫了无数层棉絮之下,卫宁骑在马上,加上那瘦弱成杆的模样,只犹如一个驼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