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之狂战将军> 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弃(1 / 2)

还有一件事,就是刘晔让出这夷州太守一职,在朝庭那里是要上表告知的。商议再三之后,张仁与刘晔一致认为这表还是等许都明文诏告了天下夷州并入大汉版图之后再上。夷、泉两州现在虽说有了上万的兵力,但是军兵需要训练,水军的战船也没有到位,真正来说实力还是不够看的。能够多瞒一阵安稳的发展最好不过。

不过呢,张仁这夷州太守刚上任半个月,负责夷州钱粮收支的别驾甄宓就跑出来报急了……

“什、什、什么?徐老和邓母说铁器和布料用得太快?我记得上次不是说存留了很多的吗?”

甄宓哭笑不得的解释道:“义兄你忙昏头了?上万人的衣甲兵器你以为说解决就能解决?我们有专门的工坊制作是不错,可本身是以民用商营为主要目的,部曲所用平时存量也不过就保持在两千套一直没变过。突然一下冒出这么多的人来,工坊和衣坊就是玩命赶工也赶不出来啊!”

张仁尴尬的抓了抓头道:“到也不必这么急着赶工,短时间之内也打不起什么仗来。让工坊衣坊尽力便是,不用强求……钱粮方面应该没什么问题吧?怎么说也得让大家吃好住好。”

甄宓道:“吃好是没问题,想住好问题就大了去了。泉州与泉北山寨是什么情况小妹不知道,但夷州一下子多出五、六千人,牵家带口的又多,几个建筑队根本就忙不过来。”

张仁道:“这个好解决。等会儿去找刘晔和张放,让他们把训练时间调整为半天,另外的半天时间各营自行采料修建营区,建筑队那里挑两到三支出来去营中指导即可,其余的建筑队全力保障民用设施的修建。”

甄宓点点头,想了想又问道:“军士们的衣甲可以慢慢来,但是河北的商队将贩运何物?我们与曹『操』的商务主体上就是以衣甲器杖为主,换回的是夷州所需的各类器物。现在要保证这么多的军士衣甲器杖,能贩去河北的势必会少上许多。”

张仁道:“少就少一点吧,让曹『操』以为我们能力有限也不错。下一批的商队我打算是让糜贞去一趟柴桑,顺便还要她打听一下江东那边的情况如何……嗯,说起来子良他那一队也该回来了啊。真想知道河北的战局如何,曹『操』有没有摆平袁尚,赵雷与高顺他们也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数日后,甄诚往乐陵商运的船队终于归来。除了带回许多人口与物资之外,当然也带了河北一带的消息回来。

“什么?曹『操』与袁尚竟然在河间那相持了一年?一年的时间啊,曹『操』竟会毫无进展!?怎么会这样!?”

张仁惊呀不已,刘晔在一旁分析道:“依我看并不奇怪。当年袁绍与公孙瓒交兵,袁绍军势何等之众?公孙瓒身处劣势,在河间以北的易京山区扼守亦有两年之久。之后若不是公孙瓒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袁绍未必就能打下易京进取北平。今时今日曹公军势尚不及当年的袁绍,袁尚也不是无智公孙,旷久鏊兵是必然的事……或许袁尚是无智之人,但他的身边必竟还有沮授、田丰。此二人才智相辅相成,令人不敢轻视。”

“只是这么拖下去,曹『操』他就不怕中原生出变故?”

刘晔道:“我想只要刘表不死,中原目前的局势就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刘备固然想夺取荆州,但虑及大义之名必会在刘表死后才会有所作动,这也是当初世清你为刘备所画之策;孙权嘛,不久前才出过我们闹的那场山越之『乱』的大事,此举有如使孙权后院失火,不先行解决就不会越过长江另谋他处。至于汉中张鲁、西凉马腾尚不足虑。”(ps一下,张仁不让刘晔称自己为主公,主要是听不习惯。考虑到刘晔那种以主为上的思想,张仁美名其曰“敬人当敬于心,不当时时挂于口上”,典出周星星的《九品芝麻官》)

张仁道:“话是不错,可是我想不通,袁尚所据不过数城,只怕人口还不及三十万。前者北平一带又多有被乌丸鲜卑劫掠,农桑被破坏得相当严重,几近于民不聊生,他哪里来的粮草将养军兵?按子良打探到的消息,袁尚拥兵不下五万,还有从乌丸蹋顿那里借来的两万胡骑,七万多的人马,凭那不足三十万的人口怎么可能养得起!?”

刘晔皱眉摇头:“这事我也百思不得其解。要真论农桑诸事,世清你远比我在行,你都想不通我又哪里能明白?”

张仁又开始习惯『性』的抓头心道:“真的很奇怪啊!七万人马不是个小数目,按现时点的标准没有五十万左右的人口根本就养不起,而且没听说过袁尚手底下有哪个内政长才的。除非……”

甄诚这时接上话道:“大哥,北平的赵雷与高顺也有一些消息,或许与此事有关。”

“那还不快说!”

甄诚道:“应该是在袁尚刚被袁谭逐至北平时起吧,据说那时袁尚就与乌丸蹋顿有所接触,与蹋顿各派出过万的人马并成一队,前往了北平以北的扶余、高句丽这一带,但是他们去那里干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张仁大吃一惊,急忙翻开地图查看。只是大汉疆域的地图并没有这一地区,张仁赶紧另取出一草绘的全图,只是这图并不怎么准确,但提供大概的位置还是足够的。

指点着图中的地方,张仁呐呐自语道:“扶余、高句丽这一带嘛……大兴安岭这片地区?袁尚怎么会想起来跑到那里去啊!”

刘晔奇道:“这个大兴安岭我可从未听过。不过从位置上来看,那里不是漠北的苦寒之地吗?”

张仁神『色』郑重的摆了摆手道:“那里的确是苦寒之地,每年未曾入冬便会有大雪降下。但据我所知那里的土地肥沃,春雪初消时若能抓紧时间进行农耕,至秋大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大兴安岭这片地区资源丰富,若是能善加利用必能事半功倍……真的是奇怪了,袁尚这个公子哥怎么会知道这片地区的?在现在的世人眼中,这里根本就是不『毛』之地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