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9章(1 / 2)

他絮絮叨叨地说了半天,还没说出个重点来,唐泛也不打断他。

因为从潘宾的话里头,也可以看出一些政局来。

汪直掌握西厂,又得皇帝和贵妃宠信,跟螃蟹似的,怎么横就怎么来,朝廷官员都被他弄下去一拨,还借着武安侯府案把手插、进勋贵的圈子里搅和,看起来简直无敌了。

但实际上他并没有那么无敌,他还要受到不少辖制。

这种辖制首先就来自于皇帝。

大明立国以来,成化朝是一个比较奇葩的朝代。

为什么呢?

因为皇帝不想干活,而底下的内阁宰辅们也没有强势到想抛开皇帝独当一面,撑起这个国家,大家都想着抱紧皇帝和贵妃的大腿,得过且过。

那么这个时候,说到底朝政就还是皇帝在作主。

皇帝就是皇帝,他也有帝王心术,会扶植出汪直尚铭万通这些人去跟文臣对抗,搞一些历代帝王都喜欢搞的平衡策略。

但是这位成化帝又不是那么强势的人,所以他的主意就总会左右摇摆。

就像这一次,他一开始是不愿意大动干戈的,所以驳回了汪直收复河套的建议。

底下的大臣们也都看准了风向标,跟着起来反对汪直。

但随着汪直说的次数多了,皇帝也会开始幻想起打胜仗的情形,哪个皇帝不愿意开疆拓土呢?

所以他的主意就开始动摇了。

这时候那些跟紧皇帝脚步的大臣们,有一部分反应过来了,开始赞同汪直,有一部分还没有,所以继续反对。

再加上本朝自英宗皇帝被俘之后,早就没有早年的底气,朝中“守险”的意见占了上风,很多人都宁愿主和,不愿开战。

说到底,大家还是习惯了安逸的日子,担心激怒鞑靼人之后,重演土木堡之变的悲剧。

当然也还有一部分正直之士,不愿意看到汪直这样的宦官掌权,或者本身就反对打仗的,也跟着上疏反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