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0章(2 / 2)

身份贵重的使者好办,这种事一向是从宗室或勋臣中选人的,京里最不缺的便是这两种人。不过周王去汉中时舟车劳顿,听说是吃了不少苦,若选太年长的使者只怕对方路上生病,反添麻烦,年少的又怕他们照料不好周王一家……

好在吕首辅辅政多年,对京里人物了如指掌,能在眨眼之间筛出最合适的人物:眼下京里就有一位身为周王姻亲,又刚在西北立下数桩劝降大功的佥都御史桓凌。他年纪又轻,身体好,擅骑马,由他去迎接周王不特知份合适,路上也不会耽搁工夫。

还有一点巧合,就是这位桓御史还是他首辅的门生,吕大人内举不避亲,一下子就想到他身上了。

天子听到这个“桓”字,也不禁点了点头,笑道:“吕先生推荐的人岂有不好的?只是朕记得桓凌现在只是佥都御史,身上不曾有爵位?”

吕首辅低头应道:“他虽曾随周王殿下巡察九边军务,又出关招抚,却一直是以督察风宪的身份,如何能如真正的将帅一般论爵呢。”

圣上若嫌他身无爵位,要另选别人,他们就只得去请宗人府安排了。

幸而新泰帝原也不想让别人迎周王回来,只摇了摇头,轻描淡写地宣了另一道动人心魄的旨意:“本朝的确少给文官授勋,不过太子的妻兄岂有无爵的?这两天辛苦几位先生,便先宣立储之事,将桓凌应加的爵位与他的战功并在一起议一议吧。”

第279章

立储是国家大事,虽然周王年居最长,温厚贤德,入主东宫可谓人心所向,但不可如此匆促地召告天下,更不该简简单单一道召旨就在陕西封了。

天子之意,是要将周王接回京来,再诏告四方,行立储大典。之后将国事托付周王,他便可安心往泰山封禅,回京以后也由太子分担些政务,自己少劳心国事,享享含饴弄孙之乐。

既然尚未正式立储,桓凌的封爵也暂不以太子妃兄长的名义,依军功加封便是。待周王还京,立储封妃之时,再由礼部给他家人一并加爵位、虚衔。

三位阁老领会了陛下的意思,便退回内阁商议拟旨之事。张、李两位阁老入座后便向吕阁老拱手道贺,先贺国本终于要定下,再贺他这学生得以军功封爵——

虽然本朝因着太祖是北方汉人世侯出身,染了些外族习气,向以世家之女充宫闱,并不抑制外戚,可在封爵时,以外戚身份得的爵位却有诰无券,不能世袭,比以军功论爵的低了一等。桓凌这回托了周王的福,能以军功封爵,来日前程眼见更广阔些。

不过他也没有亲子,那爵位世袭不世袭的倒不算太要紧。

吕首辅感慨几句,张次辅倒被他勾得想起一桩正事来——“我记得桓凌与我那弟子宋时是成过亲的,如今可也该加封诰?可这男子如何加封?太子正位大典是否也该叫他进京参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