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9章(2 / 3)

褚长史随着贺表一道献上的,是一套唐人抄的《金刚经》,一盘赤玉雕的安石榴、一套八层透雕的象牙球……与两座高可三尺许、鎏金嵌宝的铜座钟。

“座钟”二字初传开时,连宫里都以为周王要送的是个佛寺里敲的钟。然而真正进上的却是个檀木作壳,白色铜胎珐琅为面,金针铜摆,表面绘着子丑寅卯十二时辰,每个数字间用铜丝隔出八刻的计时器具。

座钟正面盖着玻璃门,表盘搪瓷面上留了个方方的小口,可将钥匙插上去给钟上弦。

——这表盘完全按着古人计时习惯来,只有时针,没有分针、秒针。因为“发明”座钟的宋大人一时编不出太合理的理由,能让他在汉中府遇到会做钟表的外国人,学会国际计时方式。

不能直接照搬国外,就只能先按中国的计时法来,再找借口调整改进了。

不过也只是他这个见识过现代钟表的人要求高,这钟即便进到宫里,和别人的贡品相比,也可跻身一流了。

宫中从来都是以日晷、漏刻计时,更准的便是钦天监的水运仪象台,却都没有这般精致华美,可以摆在屋里赏玩的。就连天子得了这座钟也爱不释手,召献钟的褚左使进宫演示用法,还让他带来的匠人打开钟后盖,亲眼看了看里面的机关:

精密咬合的黄铜齿轮不停转动,连动着来回不歇的铜摆。每到两个时辰相交,或某时正,钟箱内便会发出撞钟般低沉的响声,为人报时。

这钟表虽不如祥瑞喜人,的确也是实用又可意的东西。

新泰帝站在摆放钟表的小桌前,一面看着时针缓缓移动,一面温声问背后的褚长史:“这又是宋卿所造吧?这钟里面装着那些带着细齿的轮子,只怕十分难打磨,不知可要耗多少人力才能做得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