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章(2 / 2)

还有的是事呢,过什么节。

宋时摇头道:“爹先回县里,叫人送几车防疫病的药材,还有我备下的那些油布、竹竿来。我且留下盯着灾民挖渠排水,重修屋舍,等到十五那天再回去过节。”

“桓大人、世侄呢?”

宋县令想着要跟桓凌同车而归,心下不免有些尴尬。宋时笑了笑,安慰道:“桓师兄要看看咱们县里如何料理庶政,也暂不回去了。”

他叫几个民壮用小船把老父载出去,到没水的地言再换竹舆抬回县里,自己留下来缮后。桓凌也不提回城的事,默默跟在他身边“学习庶务”。

两人既不提家事,也不提朝政,就只顾着眼前这片洪水、这些灾民,相处得反倒更挺舒服。宋时带他到高地慰问抢救出来的灾民,将县里送来米粮等物拿去给灾民煮粥分食。等大雨停歇,地面上的水稍退,便叫里长带头,各甲十户百姓互相帮助,抢救各家还没被水冲走的东西。

屋子还撑得住的,就先回家居住;家已经被大水冲垮的,就在干净场院里用竹竿、油布搭起帐篷暂居,等着地面干了再重建新房。吃喝穿用仍是县里供应,由僧人在百姓聚居住外架起长棚,早晚煮粥、烧热水,不叫他们直接喝生水。

他倒也不白供这些人,而是搞了个以工代赈:壮年男子都下田挖沟渠排水,清理田中沤烂的庄稼、水冲来的异物,更将腐尸搜集起来,找远离水源的地方深埋。女子就照看孩子、洗涮缝补、烧水熬药、缝制帐篷,或是编些竹筐、竹耙之类清理污物时用到的工具。

干一天算一天的工分,工分换钱,大锅烧饭,让这些郑朝百姓提前五百多年进入社会主义。

宋县令回去后则是找乡绅富户募捐了一场。

那几位受方提学教导过的生员听说宋舍人正冒着大水赈灾,想起他曾经为了救他们参加本地院试的壮举,顿时“意气素霓生”,以当日带头打架的赵悦书为首,凑了十几石粮食,带着老实能干的家人来帮他施粥。

众人见面寒暄,提起旧事,桓凌才知道宋时已经中了秀才,还是在汀州府院试考到的前三。听到这消息,他简直比自己考中了还骄傲,激动地问那些书生可还记得宋时院试的几篇文章是如何做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