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0章(2 / 2)

今天X教授发表了300kDa蛋白质的高分辨三维图,明天Y教授就要发表个200kDa的蛋白质解析图。

你水一篇,我水一篇,水到最后发现没办法再往下测量了,大家就换个方向研究。

反正冷冻电镜就在那里,多折腾一下,结果总会出来的。

目前,“最小”这个记录的保持者,是东京大学的竹内教授。

他测绘的是一种大小在100kda左右的分泌性蛋白,论文于两个月前发表在《分子结构》上,是一本影响因子12的大期刊。

乔御要做这种研究,只能往更小的蛋白质里做。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施文没想到,乔御写这么多,竟然真的不是在水字数,而是肚子里有存货。

他从头看到了尾,发现对方准备十分充裕。给出的实验方法也确实可行。

他琢磨了片刻,把论文叠好放在桌子上。

施教授是不太喜欢给人留面子的,当他的研究生绝对是地狱级别难度。

这些年,施文看完就直接丢进垃圾桶的论文不知道有多少。

而乔御的文件还能留在桌子上,足以见他的肯定。

施文:“不错,你是哪个地方有问题?”

“我想知道您在做结构解析的时候是如何提升蛋白质颗粒在照片中的衬度的,”

乔御的眉头微微蹙了一下:“我试过降低加速电压,加物理光栅以及染色。但是当蛋白质大小在200千道尔顿以下后,这些方法都明显失去效果。”

需要用电压的不止冷冻电镜,还有透射电镜。

施文一时间也没在意,回答道:“你买个球差校正器还有电压相位板,自己校准一下数据,再把炭管换成单层大单晶石墨烯载网。应该就没问题了。”

这就是有大牛导师的好处了。

往往你纠结许久的点,是他曾经走过的弯路,以至于压根没当成什么不传之秘,随口就点出了关键点。

而对此毫无经验的导师,譬如张开伟这种,估计只能和乔御面对面一起抠脑壳,思考问题出在哪。

乔御由衷道:“谢谢您,教授。等论文发表,我一定把您的名字填在一作上。”

施文摆了摆手:“我稀罕你个一作?我又不是那种注水教授,没必要跟我搞形式主义。”

说完,又道:“你这实验结构图需要冷冻电镜吧?正好我们清大有一台,还有一台正在空运。借出去不太行,你到时候就直接过来吧。我给你开门禁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