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61章(1 / 2)

墙上还挂着不少画,有大有小,大的六七平尺,小的一尺盈余,几个人觉得每一副都很美,可看到下面的标价,都有点怂了,最小的那副也是四位数。

那位性格活泼外向的女驴友问道:“可以便宜点吗?”

温和的男子微笑着说:“抱歉,这个价格比我们在市内的画廊,已经很优惠了。”

女驴友的眼睛黏在那副《山里的秋天》上,移不开:绚烂的秋色背景,挂满橙黄色柿子的老柿树,树上摘柿子的小孩,树下往上指的小孩,还有稍远处几个一手篮子、一手拿着火箸扎叶子的小孩,半山腰里隐约可见的小茅屋,这幅画的每一笔,好像都画在了她心里。

她和男友想为他们的婚房买一副好画,找了几个月都没遇到可心的,这一副她真的太喜欢了,可五位数的价格,并且头一位数字还不是1,这让她非常肉疼。

而且落款的作画人“柳海”,她也没听说过。

好吧,除了那几位上过中小学课本、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大画家,当代其他画家她和男友从来也没留意过。

女孩子有点怕丢脸,试探着问:“这个柳海,在美术界很有名。”

“呃……”江帆沉吟了一下,脑子里思索着该怎么解释,才能真实地说明作者的身份地位,又不让顾客觉得他在崇洋媚外或者信口开河。中国当代艺术家厚古薄今的风气非常严重,尤其是美术界,除非在国外得到肯定,否则,画再好,活着的时候,也很难确立地位,“他是在法国留学,后来定居德国,最近才回来,他的画大部分在巴黎的画廊出售,嗯,他前几年在非洲旅行时画的一副《莫昂村口的小女孩》,被一位非洲裔富商用这个价格买走了,哦,我说的价格单指数字,那位富商付的是美金。

你可以上网查一下那幅画。”

女驴友问:“你们这里有电脑吗?”

江帆说:“不好意思,有是有,可是在这家主人的书房,他不喜欢外人进他的书房。”

女驴友问:“这附近哪里有电脑可以上网?”

江帆说:“报国寺那边有网吧,距这里三四公里。”

女驴友又端详了好几眼那副画,才慢慢地走开,看其他画去了。

已经过了饭点儿,先到的几个游客拿着两幅画,早已经走了,几个驴族还在倒座房里流连,外面两个女驴友饿的受不了了:“喂,反正咱们已经决定今天住在这里了,你们明天再过来看呗,咱们先去吃点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