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嫡子(胤礽重生)> 嫡子(胤礽重生)_第141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嫡子(胤礽重生)_第141章(2 / 2)

所以承祜在为康熙演示了这种火枪,并来了一次名为《火器对战场所起到的作用》的演讲后,政治敏感度一向很高的康熙把长子叫到南书房屏退左右,详谈了许久许久后,下旨增设八旗火器营,试营火枪,后推广军中。

这个旨意出来,某些迂腐保守派就出来唧唧歪歪,还上升到动摇国之根本,不过二阿哥和太子殿下都同时出来力挺大阿哥,加之康熙的意思也十分明确,所以反对的声音最后还是被压下去了。

承祜觉得自己在获得康熙同意推广火枪后,立刻就送了把给胤褆真是十分明智的决定,这个弟弟对军事一类的东西也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

其实他还有一个隐秘的心思,就是希望推广火枪后,下一年打噶尔丹能一举歼灭而不用拖到康熙有机会亲征,那么也就能避免叔公给胤礽出什么馊主意了。

无论怎么样,火器营的设立令大阿哥又成为了朝堂众人的焦点,承祜对于这样的状况早有预料,那些打着他福晋有孕而送礼拉关系的,承祜是一律收下礼物而不见客,然后在第二天下朝后捧着单子以赈灾为名全部上缴给康熙,反正每一年几乎都有灾,他这是为百姓谋福,不过他也没有招人恨的连送礼人的名单都上交,朝堂上没有必要做得太绝,他只是为了要给康熙一个不结党营私,忠君为国的形象。毕竟他为了这次火枪推广得以批准,康熙问他的一些比较长远的问题他都颇为犀利的点了出来,震撼了康熙一把,事后当然就是要快快表明,无论我多么聪明我都是你的儿子,永远不会威胁你的皇权,我做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你这位父亲和这个国家啊。

效果是不错的,康熙收到单子笑骂他滑头,他知道即使他不说康熙也都能知道想和他攀上关系的是谁,这不,第二天早朝康熙就不轻不重的把某些人警告了一番,朝臣算是明白大阿哥是个油盐不进的主,而且康熙还很喜欢他这样一副模样。朝堂算是平静了下来,但是承祜知道除非有另外的事情出现,否则很多人的目光都还是会停留在他身上,为此他决定‘祸水东引’呃……不对不对,是转移注意力,简单点说就是把胤礽拉出来,皇帝大臣的目光还是放在未来的帝国继承人身上为好。

要怎么做呢?这就不得不提已经逝去的太皇太后,她弥留之际向康熙有过交代:“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安厝,则我心无憾矣。”就是说,她不愿意惊动太宗皇太极的亡灵,而愿意陪伴英年早逝的儿子顺治。太皇太后死后葬在清东陵的遗命,给康熙帝出了一道难题:既不能违背祖宗之制,又不能违抗祖母之命,怎么办?康熙最后采取了一个临时举措,把太皇太后生前在紫禁城里最喜欢住的寝宫拆了,搬到东陵风水墙外,修起一座“暂安奉殿”,将孝庄太皇太后的梓宫暂时安置在那里。直到现在这依旧是康熙的一个心结。

而且或许是安亲王的去世又勾起了他对祖母的思念,所以最近康熙心情都不太好,承祜心里明白,就把胤礽找来,兄弟俩合计合计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说是合计,倒不如说是承祜不着痕迹的引导胤礽想出那个解决办法。

不久之后,胤礽就给康熙上了个折子,里面就说将暂安奉殿改建为陵,太宗皇帝陵寝的名称是昭陵,孝庄文皇后陵寝位于太宗昭陵的西边,陵寝命名为“昭西陵”,从名称上确定墓主是太宗皇帝的皇后,昭西陵和昭陵是同一体系。虽然昭西陵紧挨着东陵风水墙,但是它和东陵完全是两个系统。这样做就既遵循了祖制,又满足了太皇太后的遗愿。

这个折子一上,康熙当即大为高兴,当即下旨准了胤礽的奏折,在南书房当着大臣的面就把胤礽称赞了一番,说他纯孝聪慧,懂得为父解忧,赤子之心难能可贵,然后第二天早朝又当真满汉大臣再说一边,直说得索额图满脸红光与有荣焉。

朝堂的风又一次转向,圣心还是在太子身上的,况且大阿哥与太子是嫡亲兄弟,多年感情一直深厚亲密,还是不要随意站错队的为好。

承祜终于是觉得松了一口气。不得不在心里低咒了一句,康熙的儿子真不好当!为国为民还要考虑不要引起猜忌,要不是胤礽将来要接手这个大清,还真想撂担子不干了!!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