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袁阀> 13离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离京(2 / 4)

张辽出列,自是毫不隐瞒,向袁绍等人娓娓道来。原来死去的丁原对张辽有知遇之恩,提拔他于微末。吕布反叛,军心涣散,他无力回天,感念先君大恩,打算回并州老家招兵买马,找机会为丁原报仇。

不想被吕布追杀,后来被袁绍遇到了,于是就顺势投靠了袁家。以期待借袁家力量给先主报仇。

袁绍听此,赞叹不已“不想将军如此恩义,丁刺史泉下有知,必然很是欣慰”。

众人虽然已经知道,但当事人这么一提起,都是义愤填膺。

袁术有些幸灾乐祸道:“当初就不该召这厮进京,否者怎么有今日之事。”

袁绍恼怒地看着这个从小就跟自己不对付的弟弟,当初召董卓是他的主意,虽然证明此事是个极大的昏招,但他极好面子,打心里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曹操劝道:“为今我等首要商议如何应付眼前局势,吾典军一部现在才两千人马,即便加上本初、公路的兵马,对上董卓也是势单力孤,何况董卓所属西凉兵久经沙场磨砺,彪悍武勇非洛阳驻军能比。”

荀攸建言道:“攸以为诸位大人当率部离京,到关东各地招募兵马,再联合关东忠君忧国之豪杰,以发兵诛灭董卓一党。”

“不错,我等不能安坐洛阳任人鱼肉,当召集天下豪杰讨伐董卓。”曹操说道。

剩下几人看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也是答应。

再商议一些离京的计划后,曹操袁术等人就离开了袁府。

袁绍看着剩下的心腹问道:“我等该寻何处安身起兵?”

这一下倒难倒了众人,似乎四处可去又无处可去。

郭图道:“本来汝南乃袁氏根基,是最好去处,但那已是袁公路等人地。”

袁熙趁机说道:“不如去河北。”袁熙和张纮曾经商议过这个问题。

“噢,公子如何会想去河北?”许攸有些惊讶道。

“子远,难道河北不行?”袁绍问道。

“非也,公子和我等想到一处去了,二公子虽年纪轻轻却才学见识非凡,让二公子解释与袁公,为何去河北立身吧。”郭图摇头说。

袁绍也是一脸好奇地看着袁熙。

袁熙整理了下思路,按照当时张纮分析的说道:“其一,河北富庶人口稠密且民风彪悍,燕赵自古就是英雄兴霸业成功就之地。其二河北远离洛阳又有河水天堑阻隔,董卓即使有心也难以攻击我等。其三冀州牧韩文节乃我袁家门生,定然会照料我等,熙见识不及两位先生,不知说的可对?”

许攸笑道:“公子见解确实独到犀利。”

袁熙谦虚了一下后,担忧道:“只是我等离去起兵讨伐董卓,不知会否牵连到叔爷。”确实后来袁家遭到了董卓的报复。

袁绍想了想道:“我去跟叔叔商议此事。”于是让众人着手准备离京之事。

接下来两日,袁府已经悄悄收拾细软行李。

淳于琼、颜良等也开始整编兵卒,储备粮草辎重等物。

助军右校尉部,袁熙只是挂了个主帅名号,具体事项都交由许褚和张纮打理。

他到了赌坊最后交代了华胥一些指示。然后就差仆从袁和去高府上联络高月。

这天董卓召集众朝臣于皇宫一偏殿,待众朝臣跪坐下后董卓出来坐在了席首,身后侍立着李儒和威武健硕的吕布。

寒暄过后李儒向董卓打了个眼色,后者会意示意众人噤声,然后说道:“皇帝没有能力,不可以奉承宗庙,做统治天下的君主。如今,我想依照伊尹、霍光的前例,改立陈留王为皇帝,你们觉得怎样?”

众朝臣立时一阵杂乱的讨论声,悲愤者有冷眼旁观者也有。

董卓又高声说:“从前霍光定下废立的大计后,田延年手握剑柄,准备诛杀反对的人。现在有谁胆敢反对这项计划,都以军法从事!奉先你且执掌军法。”

吕布称诺后按着剑柄环视下面群臣,旁边又闪出了董卓的一队持刀亲卫。

公卿及以下官员都震惊惶恐,没有人再敢出言。

袁绍何时受过这等激气,何况还是他出主意引董卓进京的。

袁绍顿时一股血气涌上脑门,立即站起身说:“大汉统治天下约四百年,恩德深厚,万民拥戴。如今皇上年龄尚幼,没有什么过失传布天下。您想废嫡立庶,恐怕众人不会赞同您的提议!”

董卓没想到竟然有人敢反抗,如果不妥善处置,辛苦建立的威信就白费了。

于是手按剑柄,呵叱袁绍道:“竖子,你胆敢这样放肆!天下大事,难道不由我决定!我要想这样做,谁敢不服从?你以为董卓的刀不锋利吗!”

袁绍勃然大怒,说道:“天下的英雄豪杰,难道只有你董公一个人!”袁绍虽然出于一时激愤,但霸主初显的气质还是镇住了一帮人。

袁绍把佩刀横过来,向众人作了一个揖,径直而出。

吕布欲拔剑上前。却被李儒制止住、

李儒上前对气的不轻的董卓细声说:“现在局势还不稳定,袁家世代公卿不好处置,待等会我等再行商议。”

董卓对袁家的声望还是有所忌惮的,于是忿忿地转身离去。最主要的,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这句话也不是完全拿来唬人的。名门望族势力的确不能小觑。于是董卓在向父亲征求意见的时候,便说出了自己的那句名言。也**裸的暴露出了他的狼子野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