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朕即大宋> 第一百二十三章蒙古的衰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三章蒙古的衰落(2 / 2)

“这是最重要的战争红利。”

“中原内部工坊扩大,需要大量的劳工。所以便有商人直接在河中地区大规模收购青壮男子。”

赵桓终于动容,难怪岳飞不肯让基层官员被牵扯进来。

难怪丝绸之路上的战争红利,能够堪比香料!

如果说胡姬还只是这一切流于表象的一个美好装饰。

那这青壮奴隶贩卖,就是大宋如今繁华背后的累累枯骨!

胡姬交易只是奢侈享受的一个装饰,有没有她们,其实中原的需求动力都不强烈。

她们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大唐和大明的封建王朝本质。

但这些青壮奴隶绝对不同。

这项贸易发达的背后,象征着中原无与伦比工业能力的腾飞。

就像苏迟所言,文明要辉煌发达,一定要有人付出代价,有人要为孺子牛,负重前行。

既然文明的底层逻辑是每个国家绝其的时候都要付出一定代价。

那为什么不能用异族人当代价呢?

因此有源源不断的奴隶被贩卖进了中原,但这些人并没有成为流动于社会上的阶层,而是直接进入了工坊,以血肉为中原文明填沟壑。

为中原的工坊进行高强度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为中原的基础建设贡献血肉,铺路造桥。

香料与丝绸、瓷器、茶叶的每一次向外流通,都意味着在这次交易的背后,有大量胡虏奴隶被反向送进了中原,进入工坊,进入茶叶种植园。

只要中原的工业化进程还在推进,那这条堪比丝绸之路的反向奴隶贸易之路就不会停歇。

岳飞是爱民如子,军队饿死不拆屋,冻死不劫掠。

可是并不意味着,宋军对胡虏也要彬彬有礼,秋毫不犯。

这是宋军在西方开疆拓土最直接的战争红利。

甚至是将士们发起战争的重要根源动力。

赵桓不由得看向枢密院,当初枢密院直接驻军在河中、七河地区,是不是就考虑了这些?

现在宋军明显是在分散驻军世界各地,而且越打越富。

从神圣罗马帝国到波斯,到七河,再到漠北,东北。

赵桓不得不开口,对枢密使问道:“好久没有听到合不勒汗的消息了。静塞军都指挥使韩世忠之前还要经常上书,要全力北伐蒙古。最近怎么忽然偃旗息鼓了?”

岳飞模棱两可的说道:“大概是蒙古已经不足为惧了吧。”

不足为惧!

好一个不足为惧。

赵桓作梦也没想到,堂堂蒙古铁骑,没有被各国军民浴血奋战,血肉山河所击败,居然是倒在了一群商人手中。

显然静塞军在北面也参与了瓜分了这方面的战争红利。

一次次出击,俘虏蒙古百姓而归。

北方的工业虽然不行,但只要工业化进程推广开,一样需要大量的人口。

工业化帝国,哪怕初步完成工业化的帝国,跟农业帝国也是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的。

就以养马为例,沙俄帝国在1913年拥有马匹存量是2280万。米帝在1914年马匹存量高达2000万。

这个数字基本上是任何农业封建帝国都无法想象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