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朕即大宋> 第八十九章官员的衣食父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九章官员的衣食父母(2 / 2)

蜀绣一直很值钱,但此前商业范围局限在大宋境内,根本无法供应的起这么庞大的工业规模。

尤其此前士大夫统治整个天下,财富过度集中到那寥寥几十万人手中,导致国内消费市场萎靡,所以极少有会建设如此庞大的工坊。

如今大宋重新改革了税赋体制,计亩征银,重新分配了社会财富,使绝对富庶的士大夫消弭,普通百姓财富增多。又大开丝绸之路,最终使得民间消费的市场迅速扩大不止三倍。

所以大宋的工业有了更广阔的市场,能够使工业规模迅速扩大。

赵桓关切的问道:“这座工坊每天产出货物价值四千贯,全年产出总值就高达一百四十六万贯,能给国家提供多少财富?”

这方面只有韩穗自己清楚,他立即侃侃而谈,说道:“这一百四十余万贯钱,商税约缴纳约三十万贯,工人薪资约九万六千贯。”

赵桓立即眼神一亮,这个商税跟后世的企业税相差不大,都是百分之二十左右。

三十万贯的税收,留给当地的税收就多达十五万贯!

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要知道四千名工人的薪资才九万六千贯。

他们一个县官员、胥吏加一起也没有四百人。

意味着这个工坊如果留在当地,所有人都能受益,没人会跟每个月额外二十贯钱的薪资过不去。

哪个小吏如果敢苛刻这个工坊,导致工坊撤离梁泉县,怕是能成为所有人的公敌。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就算你是县令,是知府也不行。

计相杨时赞赏的点头,说道:“若如此,一座工坊对国家的确是造益极多。当地官员、胥吏、教授薪资都将有所增长。同时四千余百姓有了生计,即便土地不足,亦不至于有温饱之忧。”

韩穗却骄矜的说道:“计相怕是小瞧了这座工坊。说是当地的衣食父母亦不为过。”

“当地的财政税收基本是平衡的,只靠田税只能勉强维持统治,但想给所有官员发齐薪资,尤其是当今这份水准的薪资是绝不可能的。”

“如今当地的财政平衡,基本上靠这座工坊维持。一旦每年少了十几万贯的财政收入,当地官员、胥吏的薪酬都发不下去。”

赵桓对韩穗这份得意,没有太大的抵触。

事实上,赵桓甚至觉得这对大宋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一座超级工坊所在地,能够切实的带动周围百姓富裕。作为纳税大户,也将给整个体系的官员都带来无穷无尽的益处。

只有这样,当地的官员才会以切身利益,坚定维护工商业的存在,谁敢说重农抑商,将被所有人所反对。

这种形势,对稳固统治,推进工业化都将有极大的益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