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桃杏争春> 第一百四十六回 怀林蔽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六回 怀林蔽碳(1 / 1)

梁军民发财致富以后,成为很多胸怀大志的人作为比照的目标,希望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梁军民一样,做个事业有成、人人交口称赞的农民企业家。要想发财致富,出人头地,即使不用开天辟地,也至少要有独树一帜的事情做才行。

梁军民的成功,首先就是开拓了新思维,解放了旧观念,摆脱了依赖土地的老思路,积极探索发财致富的新路子。

就这样,进入新千年以后,村北的老农郑怀林,也觅得了一把发财致富的金钥匙。梁军民当初真正发家靠的是蝎子,而郑怀林靠的却是河坊村一带的一种常见的资源——木头。

河坊村一带种植果树,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最早种的桃树已经过了正当年时候,开始衰老,逃不过被砍伐的命运。

果树伐下来的木头本是最好的柴,可以用来烧火做饭,可是随着液化气和煤气灶进入乡村家庭,以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村里的人们生活中所需的柴火也就少了。

大量的木头堆积出如山,在风吹日晒、雨打霜催之下,大多都在户外朽烂,白白地浪费掉了。

郑怀林在进入了不惑之年以后,偶然在某一天灵感匆现,想从这些木头上做文章。

他有一次听说,木头可以蔽成木炭,木炭是城里的烧烤店烤羊肉串儿必用的耗材。于是,他瞅准了木头的价值,便寻根究源,从外面学来了蔽炭的技术,试探性地蔽起炭来。

郑怀林在村北自家屋后的洼地里垒起了两座土窑,添满了木头进去,烧了一把火,让土窑日夜不停地冒烟。村里人看到了,都不解他到底想干什么。郑怀林怕别人把自己的意图看穿后捷足先登,且自己也不确定这个点子能不能赚来钱,就对此讳莫如深,一言不发。

白天,他把窑底部门洞打开,让火烧起来;到了晚上,就把门洞堵上,让上面的烟囱里整宿地冒浓烟。过了半个月,郑怀林开了窑,联系了买家来看货,买家竟说他蔽的炭极好。

本来不值钱的木头,经过一把火烧,竟然变废为宝,郑怀林的头两窑木炭就卖了八百多块钱。

第一次蔽炭的成功,让郑怀林找到了信心,开始默不作声地另外多垒了几座窑,继续蔽炭。

同时,他还在小范围内散播消息,说他愿意以一分钱一斤的价格收购木头。

他不大张旗鼓地把收购木头的消息散播出去,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刚刚做起,没有本钱,如果一下子如召来太多的木头,他收购不起。即便收购得起,他一时间也消耗不了。万一消息走得太快,被明眼人看穿了他好不容易找到的致富之路,打草惊了蛇再与他竞争,就得不偿失了。

郑怀林一面小范围散播收购木头的消息,一面抓紧时间扩大蔽炭的规模。一年下来,郑怀林已经建起了十几座炭窑,收购的木头也已经在村北的洼地上堆成了山。

有些人逐渐看明白了郑怀林的用意,也跟着砌上一两座窑,偶尔烧上一窑炭。不过,郑怀林很快就做成了十里八村最大的蔽炭场,而且,只有他知道如何联系买家,也只有他最精通蔽炭的技术,别人蔽炭难免会把握不好火候,虽不至于赔钱,可烧坏了的也有。

于是,那三三两两打零工似的小本生产,很快就被郑怀林的炭场给兼并了。

一开始,郑怀林还是自己伐木装窑,炭蔽好了起窑也是他带着妻子和儿子干,他既是老板又是工人。才一年,他就已经把蔽炭的活儿摸得很活络很透彻了,他就雇了几个人,把苦力活儿都包给别人来干,自己只管收购木头联系买家,当上了指指点点靠嘴皮子吃饭的小老板。

毫无疑问,郑怀林成了河坊村继梁军民之后第二个自己创业、发家致富的典型。

要说梁军民致富以后,倒也为河坊村做了点事情。进入新世纪后,河坊村的气候越来越旱,可由于河坊村一带农业经济结构随着市场的调整,水果和蔬菜种植范围不断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多,灌溉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有些耕地得不到灌溉,几乎到了不得不退回到种植谷子的红薯了。即使种植这些靠天吃饭的农作物,也由于天不下雨,并不能保证秋天就一定有所收获。

在河坊村的农业生产陷入僵局的关口,梁军民出资在村外另打了两口井,并把管路埋到了东山、南山和大岭子坡的山顶,使村里大部分的土地都能得到了灌溉。

梁军民给村里打了井,解了乡亲们的燃眉之急,可是昂贵的水电费也让村里的人们苦不堪言,梁军民也又一次借机赚了个盆满钵满。

他到底是帮了村里的乡亲们,还是吃定了村里的乡亲们,大家说法不一。

可不管怎么奖奖讲,河坊村总算在气候严重恶化的困境中有了一条出路,从这个角度来讲,村民们还是得益于梁军民的投资的。

当然,梁军民也得益于了村里的全体百姓,他再次在创业之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将后来的创业者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就连郑怀林这样的后来人也只能望“梁”兴叹,难出其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