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桃杏争春> 第四十九回 离家出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回 离家出走(1 / 1)

河坊村虽然是靠天吃饭,但并不是缺水,而是受限于地形,水资源分布不均。这一带之所以广泛种植了较为耐旱的谷子、红薯等农作物,主要是因为低丘高岭纵横四野,难以建立有效的灌溉系统,即使村北的小河和村西的大河有丰富的水资源,也无法对山地进行有效的灌溉。

这个北方的普通小村庄守着一大一小两条河。小河是上游十里八村的山涧溪流汇聚而成,从河坊村的正北面流过来,顺着村北的洼地流向由南转西,贴着村西的打谷场流过,汇入村西的大河。

而大河则发源天西北方向一百多公里的群山,连村串镇地由西北至东南一路淌过来,经过河源乡政府(河坊村就属于河源乡管辖下的一个村)所在的村子,在河坊村村西两公里处的开阔河床缓缓铺开,沿途汇聚了附近村落山上流淌下来的长溪短河,浩浩汤汤地朝南奔去。

在生产队的年代,村北的小河上本来建起过一座小桥,可刚建好没半年,1982年的一场洪灾就漫过了桥面,还未干透的混凝土桥身就在汹猛的洪水冲击下坍塌了,现在只剩下河岸两边的断桥,桥身早已不复存在。小河水流不太,除了发大水的时候,平时河水流得很慢,平缓而宁静。

小桥被洪水冲断后,为了过河,村长就组织村民从山上采来石头,把水较浅的地方填起来,建成了一条水深只有一尺左右的河底石桥,有几块大石头断断续续地露出水面,村民们就可以踩着石头过河了。至于村西的大河,水大流急,宽处可达七八十米,一直不曾建桥,要想过河,须到下游三公里的河后村,那里有一处狭窄的河道,上面建了一座拱桥。

这一年(1989年)七夕节的降雨,着实让河坊村发了一场大水。不仅河坊村,附近沿河的十里八村都无一幸免。山上的溪水和村里街道的积水混合着流向河里,前前后后五六天才逐渐退去。

小河两岸的农田悉数被淹,田野的庄稼要么被洪水打折,要么被连根拔起,玉米秆、棉花秸、谷子穗、高粱头横尸遍野,惨不忍睹。何文山的那两亩多冬麦,也被毁坏殆尽,几近绝收。山坡上的高地里的庄稼也深受其害,经过三天三夜的雨打风吹,庄稼东倒西歪,损失惨重。就连根系密布,伏地而生的红薯,也被冲得七零八落,一塌糊涂。

更有甚者,有些土崖禁不住雨水的冲刷,坍塌下来直接把下面捱崖而生的庄稼给掩埋了。

这一场大水,让本来就已经萌生去意的何文山既沮丧又气愤。这叫什么事儿,起早贪黑地忙活了一大年,所有的付出全都被这无情的大水裹挟而去,付诸东流了,于是他更加坚定了离家出走,外出闯荡的决心。

何文山原本想等今年秋收以后再辞别母亲兄弟远走他乡的,可遭此天灾,庄稼毁坏殆尽,料想秋收也不会太忙,他把心一横,在大水过后的第三天,给何老太太留下一封信,招呼都没打一声就离家出走了。

家里面自何老太太往下到一堆儿女,基本都不大识字,青一色儿的文盲。何文山这封信也是借着在部队学到的那点儿文化勉为其难写出来的。

何老太太把信拿给村里的医生(就是“老华”的徒弟兼干儿子张庆)念给她听。信中大意是说,儿子何文山蒙母亲养育二十余年,不曾为家里赚来什么,自觉有愧,想外出闯荡几年,以期能有所立,将来好好孝养母亲,离家匆忙,未及面别,望母亲兄弟见谅等等。

这何老太太也是个明白人,他虽对儿子有所不舍,心里知道儿子大了不由娘,他一定是有了自己的主意了,她再强留也是徒劳。更何况,她从信中得知,何文山出走自称是要混出个名堂来以后好孝养她,能否兑现暂且搁在一边儿,可至少说明何文山是有孝心的。

一想到这儿,何老太太心里也就觉得宽慰了许多。

在这大浪淘沙的大变革的年代,何文山离开家以后,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祸福就全靠他自己的造化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