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后续1(1 / 2)

后续1

自从家里有了电视之后,张秀红和刘二柱这两口子就喜欢上看新闻联播。

每天晚上,雷打不动,两口子就守在电视面前,看外国人怎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

然后头靠着头,瑟瑟发抖。

外国又打仗了!

这事闹得太大了,连老家的刘老太都晓得了,打电话过来问他们怎么回事。

他们全家、全村、乃至全县的希望刘小麦,那可就在外国呢,当什么驻外记者。

那是什么哟,刘老太又不懂,就晓得她大孙女厉害的不得了,从前写文章都写周围的事,现在都写外国的稀奇事了。

刘老太虽然大字不识,但是刘小萍孝顺,总是会念文章给她听。

不像刘小军,自从到外面读书了,从来就不回家,也不跟家里通信,显然是预备役中的白眼狼。

活了一把年纪,刘老太终于觉得她的孙女们都很不错了。

她跟刘小萍这两年显而易见地亲近了起来。

但刘老太有些方面还是很保守的,她就不赞成刘小麦到长着黄毛绿眼睛的洋鬼子国家去。

“到那里干什么去——鬼子都是坏的!都是走资派!”

“妈,小麦也是为了给咱们家长脸啊。

是我们家没有人脉,小麦不想顿顿馒头夹咸菜,只能趁着年轻多吃苦多拼命。

她现在难过一分,以后就容易一分,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刘小麦当初申请驻外的时候,是用这个事实说服她爸妈的。

刘二柱同志和张秀红同志当时都很内疚,又很为大姑娘的志气而骄傲,巾帼不让须眉,他们大姑娘就是这样的人。

“都是随我这个当妈的。”

张秀红一边擤鼻子一边哽咽。

“红子,你讲的在理。”

刘二柱大拇指在食指上比出一厘米的距离,“虽然我这个当爸的也有这么一点点作用。”

是的,刘小麦同志还没感动别人,先把她的老父亲和老母亲感动到了。

这个时候的张秀红和刘二柱是义无反顾地站在刘小麦身后的,帮着刘小麦跟家里人家外人解释。

并且他们两口子厚颜无耻地把刘小麦的选择上升到“为了世界和平”的份上。

但是!

他们也没有想到!

刘小麦这一去——就是五年!

刘二柱和张秀红的心态崩了,勉强相互取暖用强力胶把心脏又粘合了起来,结果这外国热战一爆发,死伤无数,旷日持久——好不容易粘合起来的心脏又成了齑粉。

“麦啊,你回来吧,天天吃馒头夹咸菜也不错的。”

好不容易打通了跨越数个时区的刘小麦电话,刘二柱吭吭哧哧劝说道。

别说他们六零年了,就是小麦小时候那会儿,也吃不饱,动不动饿肚子,没分家的时候,狠心的刘老太还总给他们吃野菜烂瓜。

那个时候都不敢想象有一天能随随便便吃上大白馒头夹咸菜。

太豪横了,但时代毕竟不同了,怕馒头咸菜吸引不到刘小麦,刘二柱开着掰着手指跟刘小麦算起他们小刘家的进项来。

“……麦啊,现在京市的大商场里面都有我们家的店了。

你回来了,没工作也不怕,店都是你的,你坐在店里写写文章,日子照常快活。”

“状元小店”已经升级成“状元红自选店”,发展了十年,已经算得上是连锁品牌了。

刘二柱和张秀红这对看似平平无奇的夫妻走出去,那是要被人喊一声“总”的。

随着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两口子越来越觉得知识不够用,于是主动去上夜校了。

现在都是读过正经书的文化人了,刘二柱学起了毛笔字,张秀红学起了弹古琴,整得像模像样的,很能唬人。

可是他们不快乐!

养了三个孩子,没有一个听话的,都太有主意了,还都不想要他们的店!

这就很让人委屈了哇。

刘小麦在电话那头笑,声音听得有点失真:“爸,你怎么这样啊,不能这么偏心我,正常情况你们这些当父母的有儿子不都偏向儿子吗?”

不提刘小虎还好,一提刘二柱这个老实人都愤怒起来了:“……我不偏向他,我不想认他当儿子了!”

刘小虎前几天口出狂言,说他这辈子不会工作、不会结婚、不会传宗接代,就把学术当媳妇了,立志一路念到博士后,非得也得当个屡次考第一名的栋梁之材。

正在吃饭的刘二柱同志一下子就被鱼刺卡到嗓子眼深处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