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三代人,百年大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三代人,百年大海(1 / 4)

迁都是一件大事件,但随着迁都完成,这件事本身已变得并不重要,而居北京控四方的优势也开始体现出来。

借着朝廷精简人员的西风,兵部侍郎古朴、工部尚书黄福、魏国公徐辉祖等,重新规划了朝廷的驿站体系,将原本三十里或六十里一驿调整为八十里一驿,裁撤合并诸多驿站,减少驿站人员数量近两千人。

朱允炆对于裁撤驿站多少有些顾忌,毕竟容易带来失业,失业里万一出现一个姓李的家伙,折腾出点乱子总归不好。但考虑到国泰民安,军心凝聚,也没有出现大范围的灾害,估计姓李的出来也只能干瞪眼,便批准了驿站裁撤合并,但同时也给了离开之人一笔补偿,一次补发半年俸禄。

驿站从以前的六十里改变为如今的八十里,不是简简单单的路程增加,其背后是混凝土道路里程的快速增长与战马数量的日益充沛。

这些年来,朝廷推动了两个五年混凝土道路修筑计划,第一阶段主要修筑的是金陵至北京,金陵至苏杭等地路线,第二阶段则是打通军事重镇、重要府治之地。

只不过朱允炆低估了技术迭代与修路的效率,也低估了地方对一条好路的渴求,自建文八年起,地方府衙、县衙每年都要修混凝土道路,尤其是吏部认为修路多是一项好政绩,结果这里的知县走了,刚来的知县当即就下令修路。

朝廷已经不再是免费征用徭役,而是有偿徭役,虽说这种举动让不少百姓受累,但结果很明显,四年时间,混凝土道路实现了大明七成以上的府与县连通。

混凝土道路平整,雨雪天不会泥泞,往日官员能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行六十里,现如今乘马车可行八十里。虽说对路上的官员而言增加了疲惫,但朝廷设置驿站最主要的考虑不是接待过往官员,而是传递文书消息。

驿站传文的驿使选乘战马,奔波八十里,最快不过一个时辰,慢行且考虑驿使、战马短暂休息,不过两个半时辰。

驿站与驿站对接,文书一日之内可以经过四个驿站,这也就意味着,昼夜不停传递地方公文,一日便可将三百里外的文书送至北京,千里文书三日余可达,两千里外文书不过七日。

对于三千里外的文书,比如广东文书、福建等地文书,从驿站效率并非最高,而乘蒸汽机船只更显快速。鉴于海上风暴等问题,寻常时期广东等地文书可借水师传报一般文书,紧急文书则分水路、陆路两面传递,海上风浪大时,走陆地驿站。

更远的西疆行省文书传报也进行了重新规划,不再从长城以内走,翻这个山,那个山,而是走长城以外,直接出关,经草原向西而行。如今草原上已无敌人,瓦剌被安置在固定草场之上,至于鞑靼剩下的族人,多为老弱妇孺,他们也已被分散开来。

….

经过驿传系统的重塑,北京对西疆的控制明显增强,文书从最初的三十日至四十日,一下缩短至十五日至二十五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