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琼楼微寒> 分节阅读 2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7(1 / 2)

估计在华清别宫也掀起了几许波澜,只是不知道今晚几家失眠几家烦,明日几家欢喜几家愁。

天刚拂晓,这事估计已经传遍了别宫。杨昊、杨韬都来问,我只说还有事都简单地打发了他们,没想到杨韬走后又专门派人送来一个物品。

本以为世上我的古筝是独一无二,没想到还有一副古筝。精选桐木,弦线平整,高弦音明亮并富有穿透力,中音区圆润、柔美,低音区浑厚、余音长。

他如何千里寻木,又如何大费周章的复制,短短半年,并非易事。这一副古筝在案,谁动了我的琴弦,唤我到窗前。他用情如此深,这一份心意我却注定要辜负了。

缘差一线

二月十五,九龙湖平如银镜,灯火通明,亭台倒影,垂柳拂岸。亭亭玉立在湖岸四周的那一片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建筑就是飞霜殿。这里红柱挺立,回廊环绕,雕梁画栋,富丽堂皇,错落有致,加上门前石龙盘阶,石狮和石牛相衬,再配以龙风大缸及花木点缀,更显皇家气派。

乐府众人都在偏殿准备,我再一次检查了所有道具后,在一旁闭目养神。看似平静,微微泛红的面颊泄露了心底的紧张,因昨晚彻夜劳累而有些疲倦,两边太阳穴微微跳疼。

这一夜,皇亲贵胄皆携了眷属而来,觥筹交错,纸醉金迷,好一幅繁华盛世。

举目见五色九龙伞迎风招扬,翠华盖、紫芝盖色彩灼目。帝后扶着太后,带着一众宫妃逶迤而来。待到皇上坐下,当第一个万岁喊出来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跪了下来,一起山呼万岁,场面之大,地动山摇,让我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当皇帝。

但是宴会中有胡人在座,其中一人身材魁梧,即使跪坐在矮几旁,也比周围人高出一头。棕发披肩,双眼碧亮,象是金毛狮王谢逊一般的异人。一问,才知道这几人来自西突厥。

突厥也就是现在的土耳其民族。突厥原本和汉族一样,是一个众多民族融合的大民族。里面包含了许多的种族和附庸的部落,如薛延陀,回纥,仆骨,思结,浑等,统称为突厥诸部。

突厥在南北朝末年开始强盛,到隋朝时势力更大,活动范围也更大,因此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在中国北方,以阴山为活动中心。西部在阿尔泰山葱岭一带,控制着西域。隋朝睿帝、武帝两朝与突厥发生激烈战争,东突厥的主力被击溃,日渐衰微。而西突厥依然强盛,横跨葱岭,统治整个亚洲的中部,可汗庭设于伊犁河流域,与隋朝争夺天山南北西域诸国的控制权。

此人甚是倨傲,见到皇上也只一鞠躬,身材魁梧的他,威风凛凛的站在伏地叩首的臣属们中间,神情镇定自若。他是西突厥可汗乙毗咄陆之弟乙毗射匮汗,也是个叱诧风云,威慑天山南北的人物。

内监轻轻击了击双掌,大厅之内丝竹声悠然响起。一群近百个姿容俏丽的歌舞姬,翩翩若飞鸟舞进殿内。每一个都有着极妩媚的容颜,身姿婀娜,如蝶飘舞。一双双白玉般的手臂在丝弦的柔靡之音中,不断变幻着做出各种曼妙的姿态,教人神为之夺。

在座男子都看得神迷目眩,色魂神授。乙毗射匮却持樽轻轻一笑,向身边陪宴的鸿胪寺胪方息说道,“方大人,大隋歌舞都是这么柔弱缠绵吗?”

方息客气微笑,“今晚宴会是庆祝太后寿筵,没有想到乙毗射匮汗突然要求参加,自然没有考虑到草原的粗旷之风。”

乙毗射匮对方息的言下之意不置可否,“听说待会乐府有新曲目贺寿,希望能让人耳目一新。”

歌舞罢后,众人翘首以待今天的祝寿节目。不闻丝竹,不见乐者,只见四名大汉抬着一堆东西出来。今晚宴会皇上及众人皆面湖而坐,成凹字形,湖光山色,映入眼帘。而两人大汉面向众人站着,在广场两边竖起两个高竿,形成一道幕布,整个遮掩住了湖面风光。

幕后有人点起了十几支小儿臂粗的油烛,直照得幕后如同白昼,然后再无动静。满殿的人等得焦急难耐,不由地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乐声响起,悠扬的音乐声荡涤声音的烦躁,幽咽的葫芦丝不断回响,一缕一缕地回味。在温婉的音乐当中,一女子背影出现。纤细的背影婀娜多姿,如细柳扶摇。她长裙服顺地贴着,螓首微抬,仿佛仰视着幕布上一弯新月,远远地望去如此高贵优雅,不食人间烟火。

像一潭水,被石子一击,起了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来。背影身体不动,只如藕的两臂举起,左手指尖柔韧的蠕动,一阵一阵传递给右手指尖。长指甲晶莹闪耀,美妙地悸动着。起先是轻微的小浪,然后加强,最后在那刻释放了,波动在柔美的动作中。惊艳!

所有人都没想到,一个简单的背影,一个舞动的双臂就已经把人带进了幻虚幻实的境界。这席中众人非富即贵,平时也是见惯《九部乐》和各国歌舞的,总以为这阅遍了天下所有的舞蹈,没想到这一舞如此怪异,如此随兴,却如此美妙。

接着,她细碎的舞步,忽而如流水般疾速,忽而如流云般慢挪,忽而如雨点般轻快,忽而如击石般坚健。不管怎样的舞步,都给人以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感觉。仿佛看见孤独的天地间,一个感怀身世,却与命运抗争的女子。

有歌声响起,声声不绝: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歌声清越婉转,如怨如诉,如空谷幽兰般意蕴绵长。

这是杜甫的名篇《佳人》,我只取其中四句,当年李延年一首《佳人曲》倾国倾城,这一曲一舞胜在新奇,在当世也算得一时无二了。席中之人虽然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只见光影不见真人,但这舞这曲已让人如痴如醉,只觉得芙蓉泣泪,风露微寒。

大殿正中当今天下至高无上的三人却有截然不同的表情。皇后脸上不动声色,转眸暗暗打量皇上和太后的神情。皇上脸上颇有薄怒。太后转首悄悄擦拭眼角泪痕,对皇上说道,“今天是我大喜的日子,不准动怒。这歌这舞虽有隐喻,但我多少年来没看如此打动人心的歌舞了,真真的唱出哀家的心声了。”

皇上陪笑道,“歌舞倒挺好,主要怕母后伤心,母后既然喜欢也就罢了。”

募地,音乐缓下来了,她的动作缓下来了。殿中人着急地注视着,她在踏步,她又加快了!旋转,踩点,仰视,升华!舞蹈的光芒笼罩了整个大殿。忽然静下来了,那女子背影踮起脚尖,伸臂向前,做出一个向太阳靠拢的姿势。那自信的背影,进取的姿态,也就一同融化在这绚丽的光辉中了。

而后幕后灯熄,幽暗中舞台再无光影,亦真亦假,似实似虚。所有人都觉得刚才一幕梦幻难言。想要鼓掌又怕打断了梦境,不鼓掌又觉得无法渲泄自己的情绪。

正在左右为难,忽而清亮笛声响起,夺人耳目,紧接着琴声悠扬,如山涧泉水淙淙流淌,只此两种乐器简单至极,却也质朴之极,让人感觉到了田园之趣,风光无限。随后传来牧牛的哞哞之声,皇家别苑怎么会有牛,这些富贵中人都面面相觑,满腹狐疑。

忽然灯光大作,幕后光影中真的出现一头牛从台侧过来,看它形态悠闲,直把这皇家别宫当成山间野地。牛背上牧童吹着横笛,活泼清新。其中夹着乡野间的鸡鸣狗吠之声,许多人第一想法,鸡鸭也上来了,难道把皇家别宫当成农野乡村了,也太不成体统了。

待到牛儿行到幕后正中,大幕忽然向两边拉开。只见幕后还有幕,上面丹青绘成的田野风情,浅绿的小草,油绿的稻田,碧绿的菜畦,吐绿的树木,虽说早春时间,但是还是万物荒芜,乍见这面目满眼的绿,只有那左上角的太阳发出温暖的光,照耀着原野,所有人都忍不住惊叹了。

牧童依然在牛背上吹笛,有个女子蹲在台侧洗衣服,一渔夫划着旱船,却不见鸡鸭的影子。奇怪之余,众人也没细想这些场景如此怪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