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5页(1 / 3)

试验田要一年才见效,姜星秀便先回去考科举了。

恽知帝试探着:“老乡,其实我可以直接给你一个官做的,科举太辛苦了。”

姜星秀笑而不语。

若是他真打算出现在朝堂上,有个状元的名头是很有必要的。正规考进去的,日后出现清算,也不至于史书上一笔“圣上误信妖言”带过去。

少说,也得来个“状元郎改革失败”吧。

然后,在试验田被风风火火搞起来,精心照顾,负责的人一天三次去地里看情况的时候,姜星秀在科举路上,一路势如破竹。

六月,院试,院案首。

八月,乡试,解元。

次年三月,会试,会元。

但是,这风光却与姜家无关。

原本是有关的,姜星秀是院案首的时候,旁人来祝贺。姜星秀是解元的时候,便是知府也对姜家恭恭敬敬。姜星秀是会元的时候,姜家商路上遇到的关卡,八成以上,都给姜家开了绿灯,商税尽量压低,过路费,只要发现是姜家的人,那就是没有。

确实,状元三年出一个,算不得多大的谈资,但是,九岁的小状元,三百年都不定出一个。

谁也不会觉得姜星秀考不上状元,学子们皆是感慨,他似乎是天生吃这碗饭的,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每一道题都回答得灵气十足,每一回名次出来后,考卷都会被贴出来,学子们挤破脑袋也要将那答案抄下来,细细研磨。据闻,还有人抢先抄到答卷后,复抄了几十卷,反手卖给其他地方的学子,一卷一贯钱,也有人抢着买。

但是,相对的,姜家,尤其是姜闻先,在学子间的风评就不那么好了。归根结底,还是姜闻先那一通关于状元三年一换的话,太戳人肺管子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