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页(1 / 2)

终于来了……,林方旭定了定神,答道:“臣自然记得。”

建文帝靠在椅背上,漫不经心道:“从建文元年到现在,户部每年都在哭穷,国库从来都是前脚进后脚出。兵部从先帝在时,就说过必须要修整边关城墙隘口了,到现在都没修成。”

建文帝说到这里,看着大皇长哥朱宣说道:“说起来我那外甥去边关也有五年了吧,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在哪破破烂烂的城池后抗击蒙奴的。”

朱宣只说了一句,“今年就是第六年了。”便不再说话。

建文帝也不再多问,只是感叹道:“说到底都是朝廷缺钱闹的,朕年年让内阁以及六部大臣想办法,却年年都没什么成效,就想着也许你们年轻人有办法,果然,年轻人有时候就是要脑子灵活一些!东升啊,你先就就给诸位大人说说你的看法,让这些前辈给你参详参详。”

林方旭应‘是’后站在正中间,也不过多去看众人神色,只对着左右拱拱手后,缓缓说道:“圣上询问,下官见识浅薄,还请诸位大人指点。”

孔阁老此时朗笑道:“东升才学过人,大可不必如此谦虚,老夫上了年纪,有时也感觉思维有些僵化,听听你们年轻人的看法,若是能茅塞顿开,老夫还得感谢你呢。”

林方旭连称不敢,又对孔阁老拱了拱手,才继续道:“众所周知,朝廷经费来源,主要是夏秋两季农税,但先不说隐田隐户,便是农桑本身就已经发展到了极限。”

林方旭说道这里,其它人都还没什么表情,孔阁老和董阁老却都目光复杂地看了他一眼,大概是猜到他接下来要说什么了。

只听林方旭吸了口气,又言辞诚恳道:“臣自小随着父母下田耕种,深知农户不易,春天抢种,秋天抢收,中间还有担心虫害天灾,臣认为再从农税上着手,除非不顾及百姓死活,不然不会有太大收获。”

其它人听得一头雾水,既然这样,那我们之前还商议个什么劲呢,难道圣上看好的后生,就这点水平不成?

这些自然不是林方旭主要想表达的,只听他又继续道:“前朝炀帝年间,全国没有哪里土地兼并不严重,国库亏空更厉害。炀帝为了维持自己的奢靡生活想了一个办法,派了心腹太监去浙江宁波府开了市舶司,每年就靠这么一个地方衙门便能让炀帝生活奢靡无比,大兴土木修建宫室内不说,甚至还能时不时接济朝廷财政,可见商之一业,利润之巨。先帝在位时,头几年鼓励农耕,百姓逐渐恢复元气后,也未曾说过要抑商控商。如今浙江、福建等沿海各府更是借海船之利,丝

绸、瓷器买到了海外各处,然而就在这商业大兴之时,朝廷商税却比农税还低,甚至每年只收到该收数目的三分之一不到,更不消说走私偷税盛行,最终导致商税至今已是名存实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