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 / 2)

这不仅仅是权势的巨大提升,在个人修为上,更有天大的助益。

至少于他本人,完全可以说一句洞真已在门外,推门即见!

官道之进益,远超诸门,正在此般。

只需提防一点,在这时不能叫人摘了桃子——在今日之齐国的政治环境里,以当今天子的雄才伟略,这等事情通常不会发生。

除非……

除非他也像祁笑一样彻底废掉,于国于家,都再无用。

祁笑没有赶上好时候啊。

曾经的苦差事,在他祁问数年经营后,经此一役,已成为一块巨大的肉饼。

祁笑若在,未尝不能凭此更进一步,登临绝巅。

绝巅祁笑有多么强大、多么可怕,连他这个做弟弟的,都不敢想象。

在第一个时辰的白昼来临时,天光洒海,日与星,共此天。

祁问才恍觉,这一夜已经过去了。亦不免自思,自己连夜来小月牙岛送归沉都剑,是否急切了些,缺乏静气,也不太近人情。

但这点自思,也即刻散去了。

若是祁笑在此,根本不会有这些想法。

不,她甚至不会让钓海楼存在这么久。

祁笑的坐舰名“福泽”,他的坐舰名“祸殃”。

说是针锋相对,也不免骨肉相连。都知“福祸相依”。

祁笑自来是冷淡的性子,他从小就对这个姐姐,既敬且畏。

不敢亲近,也不被允许亲近。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愈发复杂起来。

一方面他因为这个格外优秀的姐姐而骄傲,另一方面他也比常人更畏惧这个姐姐,很多年都被压制得喘不过气。

鬼面鱼海域的动静,他当然也注意到了。但有关于天人姜望如何,笃侯自有决断。他有他的事情。

他祁问,不是祁笑那般锋利绝伦的快刀。

在那种锋锐之下,他常常显得普通。

他认为自己擅长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耐心等待,一个是做好分内的事情。

如果当初是他在主导迷界战场,他一定不会把姜望当做纯粹的棋子。而是会给姜望选择,会对姜望推心置腹,以此赢得这位国之天骄的信赖。

相较于一场战争里的些许优势,“赢得姜望”,或许才是更大的战略胜利。

他跟祁笑不同。

他将用一生来证明,这种“不同”,不是平庸。

贯彻近海的星楼隐去了。

鬼面鱼海域里,姜望的事情迎来终局。

祁问静静看了一阵,移开视线。

不管姜望现在怎么样……

已经天亮了。

……

……

天光熹微。

临淄城从睡梦中醒来。

动乱诸域的天地斩衰,在这座霸国首都并未体现——

朝议大夫宋遥,这段时间一直守在太庙,亲自执掌整个齐国的天象,使日夜有序、天时如常,谓之“正天时”。

这样一位执掌国家大权的当世真人,这段时间什么事情都放下。要在太庙枯坐,一直等到四十九天的天地斩衰之期过去。

可见天子爱民之心。

李正书便在晨光中走。

在贩夫的叫卖声中、在早点摊的香气中,走过格外宽敞的长街。

喧声入耳,闷得发慌。

三百里巨城临淄城,常常让人迷惘。四通八达的道路,错综复杂的枝干,总是叫人迷途,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李正书也还偶尔会觉得陌生。

他在临淄有自己单独的宅子,也是他的治学之地,逢着年节之时,才回摧城侯府住上几天。

但母亲经常来信,他也就回得勤。

每次凤尧或者龙川回来,他也会找时间回来看看——总是要背书的。

前武安侯都要在东华阁背书,可见这套法子管用。

他是深得天子信重的“东华学士”,却也是个不官不职的朝野闲人。

不骑马,不乘轿。

一双布鞋,踩在晨露潮湿的街。

这个夏天真是湿热。

买了一碗母亲最爱的“小张记”的豆花,顺便也带了一屉小笼包。

摧城侯府日常都是灵蔬灵食,不吃这些街面上的东西。

但老人家馋这一口,他有时也顺着。

一切好像都没有变化,一切好像都在变化着。

“小张”都变成“老张”了。

“大爷,您回来了……”门子小声行礼。

李正书摆了摆手,径往里走。

很快来到母亲的院落——母亲也早早地就起来,正在用棉布擦拭挂在墙上的弓。

那是父亲生前所用的最后一张弓,弓身已经裂了,不能再用,便挂在房里作为纪念。

这活计她从不让旁人做。

“玉郎回来了?”老太太不回头地问。

他并非老太太亲生,但胜似亲生。因为生得好看,打小老太太就爱带着他出门晃悠,逢人就炫耀“我家玉郎”。

“玉郎君”的雅号,也算是由此源发。

“是大爷呢。”旁边的侍女小声回应。

老太太又道:“今儿是什么风,吹来了稀客啊?”

李正书张了张嘴:“母亲——”

“来了就住两天吧,正好龙川也快回来。”老太太道:“后天就是他的生辰。”

李正书一时张着嘴,发不出声音。

“怎么。”老太太有些好气又好笑地回过头来:“那个小王八犊子,是在外边放野了,这日子也不打算回来?”

李正书没有说话。

老太太转回头去,继续擦拭那把断弓,嘴里絮叨:“儿的生日,娘的难日,看不看我这个老太太倒是无关紧要。他总该好好陪陪他的母亲——你怎么不说话?”

这把弓久无人用,但是透着油亮,不曾有一日沾灰。老太太把弓挂好了,又仔细地看了看,确认没有放歪,才把棉布放在一边。

回身看着李正书:“玉郎,你自己说说,我该不该说你?龙川那孩子现在都什么样啦?打小就被你带去那种乌烟瘴气的地方,现在也学不了好。他若有姜望三分懂事,老身也不至于总为他担心!”

李正书眼中已经有泪了,低下头:“是儿的错。”

老太太摆摆手:“若是军中有事,倒也该理解。咱们家当兵吃粮,没有因私废公的。不回就不回,不看就不看了吧。他母亲能体谅!”

“母亲。”李正书泪眼朦胧地看着她:“龙川没了。”

老太太张了张嘴,但没有说话。沉默了一会儿,最后慢慢地坐下来。

“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