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历代王朝更迭> 第54章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十年生聚,十年教训(2 / 3)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而伍子胥这一深谋远虑的吴国忠臣正是在这种残酷的政治        斗争下,被陷害至死,为越国除去了一大心患。同时,越国还积极联络齐、楚、晋三国,力求三国能够联合伐吴。由于文种、范蠡等越国臣子都是来自楚国,因而越国与楚国的关系则更加密切。

越王勾践甚至在吴王伐齐时,率群臣入吴朝贺,这更助长了吴王称霸的野心。吴国的国力在这种争霸中不断消耗殆尽,于是越国大夫文种看准时机向越王勾践提议向吴国借粮,以探吴王对越国的态度。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把粮食借给了越国,足见吴王的自满与骄纵。在这种情形下,越国更是大胆地谋划灭吴方略,随时准备给吴国致命一击。

越王勾践凭借二十年的苦心经营,使越国逐渐强盛起来,其正确的治国之道,让越国国富民强,可用之兵取之无数。越王勾践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一方面是受其坚定的意志影响,立志复仇使他可以接受任何有价值的建议;另一方面,跟随勾践左右的范蠡、文种等重要谋臣为其出谋划策,使得越王勾践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可以说,越王勾践的成功主要就是基于以上两点,并最终成就了“勾践灭吴”的伟业,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与晋定公在黄池举行会盟,吴王为了实现称霸的野心,就把吴国内的精锐部队都带到了黄池。在吴王率兵出行之前,夫差的儿子太子友则继伍子胥之后,又一次劝谏吴王。太子友跟吴王讲了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说吴国动用全国的兵力与物力在外征战,却不自知背后的越国会以精兵来消灭自己,这才是世间最危险的事情。然而,吴王夫差根本听不进去太子友的话,竟自带兵北上,定要争霸中原。这样,吴国内就剩下了太子友和一些残兵老卒留守。

越王勾践看到此种情形,就问范蠡现在是否可以攻打吴国,范蠡就对越王说:“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越王勾践与范蠡制定了攻吴的计划,等到吴王率军全部到达黄池之后,越国就立即伐吴。越国动用了4万训练有素的士兵、2000名水兵,外加上越王的近卫军6000人以及1000余名军官,共近5万精锐分兵三路大举进攻吴国。范蠡、后庸率兵从海路入淮,断绝黄池吴军的归路;畴无余、讴阳率兵从吴国南境直插到姑苏;越王勾践则亲率中军紧随其后。吴军则在太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以及寿于姚的带领下奋力抵抗。

越军攻破姑苏,杀了太子友,焚烧了城池,并夺取了吴国的船只。正在黄池会盟的吴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封锁了消息,在会盟结束后立即班师回国。回国之后,吴王即向越国请和,而越国自知还不能一举消灭吴国,就答应言和,但实际上越国依旧在加紧灭吴的准备。

四年之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吴国发生饥荒,越国决定趁此机攻灭吴国。于是越国勾践与范蠡等人反复谋划后,认为要先保证越国的社会稳定与民心所向,才能保证灭吴的成功。因而,勾践便从宫内到朝廷,对嫔妃、宫官以及留守的大夫们等逐一严令要忠于职守,说道:“内政无出,外政无入。”接着,再次申明军纪,斩杀有罪之人,全城、全军都被晓之以法。同时,勾践还号召国人要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